來源:唐·虞世南《蟬》。
原詩:
蟬像帽子上的流蘇壹樣低垂著,觸角吮吸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直直的舒朗樹的枝椏間傳播開來。
蟬離蟬遠是因為蟬在高樹上,不依靠秋風。
翻譯:
蕭瑟的梧桐上,蟬低飲清露,蟬聲清脆嘹亮,在樹間回蕩。
住在高高的樹枝上,妳可以為成群的昆蟲而自豪,沒有秋風的幫助,聲音仍然很遠。
擴展數據:
虞世南生活在唐朝貞觀年間,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壹,才華出眾,人品出眾。李世民稱贊他有“五絕”——美德、忠誠、博學、文采和文筆。他非常受唐太宗的信任和重視。他死後,與昭陵葬在壹起,被命名為“文怡”。
因此,他的這首詩充滿了政治家的胸懷和抱負。他的“蟬”清而貴,不借助外力也能傳播四方。壹個不驕不躁的臣子,不與大鵬、小龍相提並論,而是知了說話,這顯示了虞世南的優雅和魅力以及耿介的自信。正如石步華所說,“清華人方言”。
百度百科-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