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是清代著名的書法家和篆刻家。在金石學考證的推動下,秦漢唐篆書得以重現輝煌。在這壹時期,金石學和篆刻藝術已經水乳交融。清代200多年間,篆書理論層出不窮,湧現出翁方綱、王澍、鄧、趙、等壹批玉璽書法家。
鄧的貢獻
1,鄧的出現,標誌著用毛筆在宣紙上書寫魏晉南北朝乃至漢碑的碑學的成熟。他最大的貢獻在於以隸書為篆書,突破了千百年來玉篆的藩籬,創造性地結合隸書筆法,大膽使用長鋒、柔筆,極大地豐富了篆書的用筆,創造了清代篆書的典型範例,為篆書藝術的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2.他的隸書最大的成就是用長風楊浩作書,這在以前是很難做到的。他的隸書出自漢碑,筆意緊密相連,遒勁雄壯,也使清代隸書煥然壹新。他的楷書並非始於唐凱,而是追根溯源,直接采用了魏碑和方筆。筆畫使其蘊含理之意,結構不以橫輕豎重、左低右高之法求義,古樸古樸,與當時的風俗習慣格格不入,表現出勇於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