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
漢字釋義
shè
ㄕㄜˋ
鄭代碼:TXND,U: 9E9D,:F7EA
筆畫數:21
激進:鹿
筆畫數:41352211535 3251113124。
<姓名>
妳就像壹頭駝鹿。肚臍聞起來很香。——《說文》。這個詞也是麝。
翠山,它的樹蔭下滿是牛和牛。——《西山經》。備註:“好像又小又香。”
中亞山區的壹種小而粗腿的鹿。雄性有壹個寶貴的麝香囊,是唯壹有膽囊的鹿,膽囊可以分泌麝香。俗稱“香蠍”;
“馬斯克”的簡稱。也指香氣【麝香】。如:麝(極細麝香粉);麝香枕(香枕);麝香腦(麝香精華);麝香酒(麝香浸泡酒)
同音詞:
…………………………………………………………………………………………………….
短語:
雄性麝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體分泌有壹種特殊的香味,可用作香水或藥物。
棕色和黑色皮毛的麝鼠哺乳動物。生活在沼澤中,皮毛可以用作衣服。
麝牛哺乳動物,比牛略小,皮下有腺體,分泌物有特殊氣味。生活在北美洲的最北部。
金邊瑞香的別稱。
麝香腰帶。
雄性麝的臍帶和麝腺位於。借馬斯克。
名稱:麝
拉丁學名:諾舒斯諾西弗斯林奈
英文名:musk deer
中國別名:原麝、香獐、麅子、山驢、林麅子。
藏語名字音譯:納瓦
分類:哺乳動物,偶蹄目,蠅科,牛科。
體長:70 ~ 80厘米
肩高:小於50厘米
體重:成年男性體重約80公斤,女性約60公斤。
預期壽命:15 ~ 19歲
保護級別: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表單:
體型小如鹿,後肢明顯長於前肢,兩性頭上均無角;四肢趾部的蹄窄而尖,側蹄特別長;全身褐色,密被波狀中空剛毛,僅頭部和四肢被軟毛覆蓋。耳朵長而直立,上部呈圓形。眼睛很大,鼻子裸露。短尾。
特殊性:
雄性的上犬齒壹生都在生長,像尖牙壹樣從嘴裏伸出來。作為鬥爭的武器,雄性麝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體可以分泌和儲存麝香,麝香具有特殊的香味,可用作香料和藥物。麝與獐有許多相似之處,導致古今文獻記載中“麝”誤稱為“獐”的現象,進壹步導致壹些學者在研究歷史時期動物的分布和變化時出現錯誤。在文獻記載相關物種時空考證的基礎上,綜合了麝和獐的不同形態特征和空間分布,特別是生態環境的變遷和古今的延續等等。
外套顏色:
全身呈深棕色。耳後和耳尖為棕灰色,耳殼內側為白色,下頜為白色。從脖子到肩膀有兩條白線。頸部和身體背面有4-5個垂直的土黃色斑點,腰部和臀部兩側的斑點明顯而密集,沒有清晰的行。腋窩、鼠、內肢和臀部為淺棕色,外肢為深棕色,尾部為淺棕色。
地理人口差異:
我國麝類資源豐富,包括林麝、馬麝、原麝、黑麝和喜馬拉雅麝五種。原麝和馬麝體型較大,呈淺棕色。只有原麝全身都是白斑。
分發:
中國、四川、湖南、湖北、青海、陜西、貴州、雲南、西藏波密、察隅、措美、林芝、米林、工布江達。
原麝分布在我國東北和華北地區。麝產於青藏高原和鄰近省份。林麝數量眾多,分布在長江流域和南方省份。喜馬拉雅麝只分布在西藏的少數地區。黑麝分布在西藏和雲南的少數地區。
物種狀況:
由於各種麝都已成為瀕危物種,中國最近將它們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升級為壹級保護動物。目前,中國麝類動物資源總儲量估計約為60萬只,僅為20世紀50年代的五分之壹,其中以林麝最多,其次是原始麝、馬麝、黑麝和喜馬拉雅麝。目前,中國為麝的生存和發展采取了許多有效措施,不僅在其分布區建立了許多自然保護區來保護野生麝資源。而且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就發展了麝香養殖業,改變了以往捕殺麝、提取麝香的方法,逐漸摸索出了壹種從麝囊口直接提取麝香的科學方法。3-8月麝香腺旺盛時,可在體內提取兩次麝香,對減少野生種群破壞、擴大養殖規模、提高麝香產量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中國科研部門還開展了人工合成麝香的研究,並利用生物工程的最新手段培育麝香腺細胞,為早日解決商品麝香的供需矛盾奠定了基礎。
三種麝。分布在亞洲東部。林麝體型較小,顏色為深色和深棕色。麝和麝體型大,呈淺棕色。只有原麝全身都是白斑。我國麝資源豐富,原麝分布於東北和華北地區。麝產於青藏高原和鄰近省份。林麝數量眾多,分布在長江流域和南方省份。麝生活在山裏。它們大多在黎明或黃昏後活躍,聽覺和嗅覺發達。白天,躺在灌木叢下或安靜黑暗的地方。食量小,食菊科和薔薇科植物的嫩枝葉、地衣、苔蘚等。,尤其是吃松樹或松樹。壹個人住,我很警覺。行動迅速,喜歡攀登懸崖峭壁,經常在高處躲避敵人的傷害。喜歡跳躍,能從離地2米的地方起跳。雄性麝用發達的尾腺在樹樁和巖石上塗抹分泌物來標記場地。野外活動往往遵循壹定的路線,有固定的躺臥和小便場所。生活在某個地區的麝拒絕輕易離開,即使它們被迫逃離,它們也經常回到老地方。夏天結束時,它們會去山裏避暑,每年垂直遷徙兩個月左右,然後回到它們的舊巢穴。
麝在歷史上曾經是壹個廣泛分布的物種,種群數量龐大。近兩個世紀以來,特別是本世紀中葉以來,麝的分布區域逐漸縮小,資源迅速衰退。目前分布於亞洲部分地區(約十個國家)。據相關數據顯示,20世紀70年代俄羅斯的麝種群數量在10至12萬只之間,但在90年代初減少了50%。目前,據估計俄羅斯的麝數量在5.6萬至6萬只之間,其中遠東地區的麝數量近年來減少了60%。麝在蒙古很少見,在1985中估計有4.4萬只,此後沒有進行調查和統計。朝鮮半島的人口瀕臨滅絕。中國是世界麝的主要分布國,有記錄的分布面積約200萬平方公裏,約占世界資源和麝香產量的70%。
20世紀60年代,中國麝資源的估計數量約為300萬只,90年代約為500-1萬只。20世紀80年代後,由於鋼絲套等狩獵用具的使用和日益嚴重的盜獵、走私現象,其資源遭到極大破壞。根據各種數據分析,目前我國約有50萬只麝資源。
生活習慣:
麝生活在山裏。它們大多在黎明或黃昏後活躍,它們膽小且聽覺和嗅覺發達。白天,躺在灌木叢下或安靜黑暗的地方。食量小,食菊科和薔薇科植物的嫩枝葉、地衣、苔蘚等。,尤其是吃松樹或松樹。壹個人住,我很警覺。行動迅速,喜歡攀登懸崖峭壁,經常在高處躲避敵人的傷害。喜歡跳躍,能從離地2米的地方起跳。雄性麝用發達的尾腺在樹樁和巖石上塗抹分泌物來標記場地。野外活動往往遵循壹定的路線,有固定的躺臥和小便場所。生活在某個地區的麝拒絕輕易離開,即使它們被迫逃離,它們也經常回到老地方。夏天結束時,它們會去山裏避暑,每年垂直遷徙兩個月左右,然後回到它們的舊巢穴。壹般來說,雄性和雌性單獨生活,而雌性通常與年輕的麝生活在壹起,在清晨和黃昏時活動頻繁,巡邏和覓食路線相對固定,通常只在校準的範圍內活動。
生活環境:
它們大多棲息在針葉林、針闊葉濕生混交林、疏林和灌叢中的懸崖和巖石山上。在平地上的森林、平原、池塘或荒山中很少見到。
生理特征:
每年65438+2月至次年65438+10月發情交配,半年初夏產仔,每胎1 ~ 2只。年輕的麝在1.5歲時達到性成熟。雌性麝生產時,雄性麝會分泌香味。麝香囊約有雞蛋大小,位於腹部肌肉和皮膚之間,其嘴位於尿道口前方約0.2厘米處。泌香期持續約1周。此時,睪丸和囊袋腫脹,體溫略有升高,食物攝入量減少,尿液中含有17-酮類固醇。香囊內裝有芳香液體,然後逐漸濃縮成半固體麝香。
經濟價值:
麝香是珍貴的中藥材,也是優質的固定劑。它有強烈的香味,對中樞神經系統有強烈的滲透和興奮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麝香具有“通竅”,通經絡,透肌肉骨骼的作用,是治療中風和腦炎的特效藥。
麝香是壹種信息素或信息化合物,分泌並儲存在麝雄性腹部下生長的芳香腺和香囊中。香囊是雄性動物的附屬性特征之壹。它是壹個橢圓形的袋子,深埋在生殖器前面的組織中。香料腺位於香囊的前面和兩側,主要部分包裹在香囊周圍,向後側逐漸變細,並延伸到香囊腹側表面的兩側。麝香由香水腺和香水囊內的皮脂腺分泌。香料腺主要由腺泡細胞和疏松結締組織組成。高柱狀腺泡細胞的遊離部分離開腺泡細胞進入腺泡腔,成為麝香的原香液。初香液通過導管進入香水囊腔後,與皮脂腺分泌的大量皮脂壹起形成麝香,大約需要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形成粉末狀的“螞蟻香”。成熟麝香呈褐色,幹燥後呈深褐色,其形狀多為粉末,有時呈顆粒狀、皮狀和油性,其成分為麝香酮(0.5-2%)、灰分(7-8%)、水(10-15%)和膽固醇酯(0.4-2。雄性動物從1歲開始分泌麝香,分泌麝香的高峰期在3 ~ 12歲。麝香的形成和分泌過程是連續的,但只有每年5月至7月的4至10天為麝香分泌高峰期。當時,雄性動物經常出現睪丸和陰囊腫脹下垂、腺囊增大和拒絕進食等生理反應。麝香在生物學中被稱為信息素,具有強烈而奇怪的香味。這種香味通常是它們識別對方、增加交流和減少與競爭對手交流的壹種手段,但在繁殖期間對異性有很強的吸引作用。
馬斯克在香水行業和醫藥行業也具有傳統不可替代的價值。它是四大動物香料(麝香、靈貓、海貍和龍涎香)之首,具有濃郁的香味和濃郁的香味,將持續很長時間。中國生產的麝香質量不僅居世界第壹,而且產量占世界的70%以上。然而,由於世代采用捕殺麝取香的方法,野生麝的資源越來越少,以至於低海拔山區幾乎沒有麝的蹤跡,尤其是北方的原始麝,在新疆、河北等地已經消失。如果不加以保護,它將面臨滅絕的危險。
麝香作為壹種名貴的中藥材和高級香料,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許多草藥藥典,如漢代神農的《本草經》和明代的《本草綱目》都將麝香列為各種香之冠和藥材之寶。人們認為它可以清竅、通絡、透筋骨,可用於治療風痰、傷寒、瘟疫、暑濕、燥火、氣滯、創傷和眼疾。許多著名的中成藥,如安宮牛黃丸等。現代臨床藥理研究也證明,麝香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刺激心血管系統、促進雄激素分泌和抗炎的作用。
麝養殖
1.麝的性成熟和交配年齡
性成熟動物的繁殖能力。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只有在達到性成熟時才開始產生具有結合能力的成熟生殖細胞。
麝的性成熟與品種、性別、氣候、飼養管理等因素有關。麝的性成熟開始於出生後約18個月,但不能立即交配,因為過早交配會導致過早懷孕,從而影響麝的正常生長發育並影響其生產性能。為了保持麝的健康並獲得優質的後代,它們必須達到壹定的年齡才能被允許交配。營養好、發育快的母麝在6 ~ 8月齡時就會成熟,可以交配受孕。個體1歲半生長緩慢營養不良不能性成熟。在人工馴化下,每1交配年齡只能在個體發育相對完整時進行。壹般適宜年齡,雄性麝為3歲半;雌性麝可以在65438歲+0歲半時繁殖,最好在2歲半後繁殖。
2.麝發情期
麝是季節性發情動物,發情交配期為10至次年2月。雄麝發情期長,從9月到次年4月,從11到12個月,屬短日發情型。
雌性麝處於多次季節性發情期。在1個發情季節中,可出現3 ~ 5個發情周期。雌性麝的性周期為19 ~ 25天,平均為21天。發情持續時間為36 ~ 60小時,發情高峰期可持續24小時。
雌性麝達到性成熟後,在發情期表現出離開的癥狀。這時,母麝感到不安。允許雄性麝靠近並爬到它的背上。雌性麝發情期間,進食量減少,陰道粘膜潮紅,粘液流出,外陰輕度腫脹。當妳性興奮時,妳到處嗅糞便、尿液和其他麝,頻繁排尿,臀部直立,尾巴翹起露出外生殖器。性欲強烈,還發出“迪迪”或“咩咩咩”的叫聲。願意接近雄性麝並接受交配。
在發情期,雄性麝的睪丸變大,表現出興奮,經常追逐雌性麝,並在發情期發出獨特的叫聲。泡沫狀的唾液沿著獠牙流淌,扭曲著身體的背部,追逐著雌性麝,並表現出性沖動。
3.麝的選擇與匹配
為了做好麝的育種工作,選擇優秀的雄性麝參與育種、選擇雄性麝和選擇組織是麝養殖業育種的重要步驟。每個麝場都要建立壹定數量的養殖核心群,提高整個麝群的質量。麝場只有選好品種,科學飼養麝,才能實現選配。
被選中的雄性麝必須體格好、性欲強、年齡適宜、睪丸勻稱、產香高、膘情適宜,並能鞏固這些基本的優良特性並遺傳給後代。
4.麝的飼養
我國大部分人工馴養的麝還處於野外,而雄性麝在發情期特別暴力,很難接近,所以現階段麝的繁殖大多是自然交配。目前生產上采用的育種方法主要有單公母育種法、試育種法和群公母育種法。麝的飼養方法如下:
(1)單只雄性雌性麝的繁殖方法首先根據生產性能、年齡和身體狀況將雌性麝分成若幹個繁殖亞組,每組4-6只雌性麝,選擇1只雄性麝,不進行替換。
另壹種方法是每組使用12 ~ 15只雌性,按照1: 5的比例選擇雄性麝,只釋放1只雄性為1次,每5 ~ 6天更換1次。母麝發情時,需在2 ~ 3天內更換1只公麝。雄性麝在幾天內交配2 ~ 3次後,如果仍有雌性麝處於發情期並需要交配,應將雌性麝留在壹旁與其他雄性麝交配,以保持雄性麝的健康並提高其後代的質量。采用這種繁殖方法時,必須根據雄性麝的繁殖能力和雌性麝的發情期來確定雌雄比例和替換時間。配種時註意雌雄比例,及時觀察,及時調整。生產實踐證明,1∶5的準孕率和雙胎率最高。在發情交配季節,每種雄性麝可配10只雌性麝,但過多的雌性麝會損害雄性麝的健康,降低高麝的妊娠率。因此,在壹個繁殖季節中,1只雄性麝實際配3 ~ 5只雌性麝更為適宜。
②有兩種類型的交配方法。
(1)繁殖期不更換雄麝,放入母鹿1只的繁殖方法是按1只雄麝的比例繁殖3-4只母麝。繁殖初期,將所有雄性麝放入繁殖雌性麝圈1次。在整個繁殖期內,如果雄性麝沒有任何問題,它們就不能被放在壹邊。如果有些雄性麝生病了,性欲低下,身體特別虛弱,可以及時放在壹邊。壹般分配後不再補充。
(2)雌雄混合後,繁殖期中期更換全部雄性麝的繁殖方法為全期1 ~ 2次,交配的雄性麝也為1 ∶ 3 ~ 4。將壹些首次參與繁殖的3-4歲的雄性麝放入繁殖的雌性麝圈中,引誘雌性麝提前發情,即發情誘導期。在母麝發情高峰期到來之前,按照1∶3的雌雄比例,用適齡健壯的優良公麝替換公麝進行配種。繁殖熱潮過後,如果已經繁殖了70% ~ 80%的雌性麝,就可以把繁殖能力差的弱雄性麝放在壹邊,然後按照1: 5的比例繼續飼養雄性麝,直到全部繁殖完畢。
進行了育種工作。在圈養條件下,9月份將選出的雄性麝放入雌性麝群中進行繁殖。
麝的交配時間短,速度快。1射精量約為0.5 ~ 0.65毫升,每毫升精子數為20 ~ 30億個。雄麝每天交配2 ~ 3次每天可配2只雌麝,交配量不宜過大。
剛準備好的麝,由於血液循環加快,呼吸急促,所有的生理功能都沒有恢復正常,所以不應該立即喝水。
繁殖期結束後,應立即將所有雄性麝從雌性麝圈中清除,並分別精心飼養和管理它們,以便它們迅速恢復身體狀況並安全過冬。
5.麝的懷孕和產仔
麝的妊娠期因品種、個體特征、馴養和其他外部條件而異。壹般為175 ~ 190天,平均為181天。據此可以推算出大致的交貨期,便於提前做準備。懷1對雙胞胎或三胞胎的雌性麝的懷孕期最長,平均約為184 ~ 189天。
雖然懷孕時間的長短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但主要因素是母麝的飼養和管理條件以及母鹿的個體特征。母麝如果飼養條件好,胎兒生長迅速,生命力強,分娩較早;雌性麝的身體狀況差,飼養條件差,胎兒發育不良,通常分娩較晚。
雌性麝懷孕後食欲增加,食量逐漸增加,妊娠中期食量旺盛。雌性麝在懷孕3 ~ 4個月後,運動謹慎,行動緩慢,性情安靜,容易疲勞,有時會躺下。孕晚期(65438+分娩前0 ~ 2個月)胎兒生長較快,母體腹圍明顯增大。產犢前,雌性麝的乳腺體積增大。
麝的產仔期根據其發情期、交配期和妊娠期的不同而不同。如果繁殖提前和集中,產仔也會提前和集中。壹般在5-6月份分娩,有的在9月初分娩。每年繁殖1次,每次生育1 ~ 3個後代。圈養麝的雙胎率約占80%,三胎很少。大多數初產母麝的產仔數為1。對於雙胞胎來說,大多數年輕的麝是1雄性和1雌性。壹般來說,麝在5月至6月分娩是有益的。新生麝開始大量采食飼料時,是壹段日照長、溫度適宜、青飼料充足的時期,有利於促進麝前期快速生長發育,提高成活率。
麝資源保護與麝的可持續利用
綜上所述,我國麝資源和天然麝資源形勢十分嚴峻,必須采取壹系列有效措施確保麝資源的生存、恢復、發展和可持續利用。
在麝的保護上,要大大加強保護力度,將麝從國家二級提升到國家壹級,加大對盜獵、走私、無證經營等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同時,結合《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對資源合理利用、人工飼養、恢復到壹定程度後的原料儲存等作出適當規定。在麝類高密度分布但未建立保護區的地區建立麝類重點保護區,使之成為資源恢復的擴散源和種質交流的基因庫。同時,我們將加強針對偷獵的執法行動,並保護和恢復其他棲息地。
在麝活香提取和人工飼養方面,應研究野生麝活香提取技術。如果這項技術成功,將大大緩解對野生麝種群的捕殺壓力。同時,結合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在西部自然環境條件適宜的地區建立規模化圍欄放養基地,為西部經濟發展註入新的活力因子。對現有人工養麝場進行全面清查,扶優汰劣,制定規範,推動人工養麝向產業規模化發展,大幅提高人工養麝技術水平和產香量。
在麝香可持續利用方面,為杜絕麝香走私,加強對麝香統購統銷的管理,對我國現有的所有含麝香產品進行全面登記,可使用天然麝香的產品由主管部門或權威專家根據急救、治療、保健等合理標準確定, 應盡快開展麝香原料和含麝香產品的標簽技術和可行性研究,確保產品中麝香來源的確定性和相關管理措施的可操作性。 同時,規範我國麝香的生產、經營和使用單位,根據野生麝香、家養麝香和人工麝香的資源、生產和使用特點,確定差異化合理的管理制度和使用範圍,鼓勵相關企業直接參與麝香資源的保護、修復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