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詳細內容:
她的話的來源
“她”是現代漢語中常用的人稱代詞,指第三者的女人。中國古代沒有這個詞,只是在20世紀20年代才出現。近代以前,中國沒有區分男性、女性和第三人稱單數代詞的傳統。幾千年來,似乎沒有人覺得有必要進行這種區分。然而,隨著白話文運動的興起和西方語言尤其是英語的傳播,這壹點總是逐漸出現並凸顯出來。古漢語中,第三人稱作賓語用“之”字表示。後來白話文興起,“和”字作為第三人稱代詞,可以用來指男人,女人,什麽都可以。五四前後,壹些文學作品也用“伊”字指代女性,如魯迅早期作品。1918中國新文化運動初期的重要作家、著名詩人、語言學家劉半農第壹個提出“她”壹詞來指稱第三人稱女性。轟動全國。“她”這個詞壹出現,就遭到封建保守勢力的攻擊和反對,但很快得到民眾的認可和贊揚,並被廣泛使用。各種詞典也收錄了這個詞,成為當時文化界轟動壹時的新聞。中文裏沒有“她”的相對譯法,所以她剛被翻譯過來的時候,往往被翻譯成“別的女人”和“那個女人”。因為“她”是壹個常用詞,所以往往會引出壹長串“別的女人”和“那個女人”,看起來和讀起來都很別扭。後來人們從吳語中借用“壹”字來表示女性的第三人稱單數,在清末和五四前後成為壹種潮流。在魯迅、周作人等現代作家的作品中,總是用“伊”這個詞來指代女性。早在1917,劉半農就提出了創造壹個“她”字來對應“她”的建議。但在1920之前,他雖然有這個非正式的提議,但並沒有發表文章明確闡述自己的觀點。但周作人在8月5日出版的《新青年》1918上撰文,提到了劉半農的建議:“我國第三人稱代詞沒有性別之分,不方便。壹半農民想造壹個‘她’字,和‘他’字壹起用。”但周作人認為此事需要長時間討論,理由是“印家無人,新鑄多難”,周本人仍願意使用壹直沿用的“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