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關於王波的生平事跡

關於王波的生平事跡

王波(649或650 ~ 675或676)是唐代詩人。字子安。江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與楊炯、陸、並稱“王羅”,並稱為“初唐四傑”。王波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他的父親王福□,曾在永州擔任太常博士和秘書。王波的才能很早就顯露出來,當他十幾歲時,他被朝廷總督劉相道稱贊為神童,劉相道向朝廷推薦他,采取對策並給他在朝鮮的壹份工作。幹初(666年),、參加了宮中的讀書會。兩年後,他因出演《英國國王的雞》而被逐出皇宮。然後去巴蜀旅遊。鹹亨三年(672年),他補考周國參軍。因為他擅長殺害官員和奴隸,所以被解職了。他的父親也參與其中,並被降級為腳趾秩序。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波南下探親,漂洋過海淹死,驚恐而死。

關於王波的生卒年仍有爭議。楊炯《王波集序》說,他死於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享年28歲。據此,王伯英生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王波《春思頌》雲:“鹹亨二年(671),虞春秋二年。”據此推算,他生於高宗永徽元年(65O年)。這是王波的自述,應該相信。因此,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王波生於永徽元年(650年),死於上元三年(676年),生於27歲。王波是初唐時期壹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他只活了27年,真是令人遺憾。

王波從小聰明好學,這是當時人們公認的。《舊唐書》最初是這樣評價王波的:“六歲時,他就成為壹名作家,他的思想並沒有停滯不前。他的話是英格拉姆微觀,類似於他的兄弟和人才。他的父親和朋友杜經常叫他:“這是王的三珠樹。”另壹位楊炯為《王波集》寫的序言說:“九歲時,我讀了顏氏的《漢書》,寫了十卷《手指缺陷》。十歲的我已經掌握了六經,我已經成為了壹個成熟的月,我得到了自己聲音的回報。師從百年,合十日而為壹日,是千載難逢的前車之鑒。”泰昌劉波稱王績為神童。唐高宗林德元年(664年),王波寫信給右相劉向道,信中說:“因此,那些對君主慷慨的人對他們的心和耳朵感到憤怒”,並要求劉向道表彰他們。劉被推薦到朝鮮,並在林德的要求下於三年(666年)被授予朝鮮散郎的職位。此時,王波只有14歲,還是個少年。

裴王李顯文聽說了王波的名字,就叫王波為傅沛代筆,非常喜愛他。當時,國王們經常以鬥雞為樂,王波寫了壹篇《紂王的雞》以取樂,卻發現這是壹場災難。唐高宗認為這是為了使國王們發生沖突,並把王波趕出裴王宓。事實上,王波這次受到打擊,並不是真的因為“紂王之雞”而激怒了高宗皇帝,而是因為他嫉妒他的才華,所以楊炯的《王波集序》說他“不被允許在演出中出現,而是第壹次看。”被趕出沛後,他遊歷蜀地,與楊炯等人飲酒作詩,並愛上了。《舊唐書·楊炯傳》說:“炯炯與、陸、齊名,人稱海內王羅,並稱為四大家。”

初唐四傑是中國文學史上壹個非常著名的群體。作為壹個群體,他們反對六朝以來的頹廢美風氣,“思其弊而用其誌”,致力於改革六朝文風,提出了壹些創新性的見解,開始引領詩歌從宮廷走向市井,從臺閣走向江山和邊塞,題材擴大,風格清新雄健,為擺脫齊梁之風、開創唐詩新氣象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同時代人的努力下,他以獨特的寫作風格確立了自己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談起中國文學史,尤其是唐代文學史,沒有壹個人不談到汪洋和羅路。

王波遭遇的第二個打擊是,他在周國參軍並犯罪時殺死了他隱藏的官方奴隸。鹹亨二年(671)秋冬或年初,王波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選題。當時,他的朋友淩是的法官,他說有豐富的藥物,他知道草藥,所以他在的軍隊裏找了壹份小工作。當他在周國的軍隊中時,有壹個名叫曹達的奴隸犯了罪。他把罪犯藏了起來,後來他害怕泄露消息,所以他殺了曹達,犯了死罪。幸運的是,在大赦的情況下,他沒有被處決。這件事很奇怪。王波為什麽要保護罪犯曹達?如果他躲起來保護他,他怎麽能殺了他呢?根據新舊《唐書》的說法,王波這次的不幸是因為他傲慢自大,遭到了同事的嫉妒。有人懷疑是奴才曹達為其同僚設計陷害王波,或者純屬誣陷,這不無道理。簡而言之,王波遭受了兩次打擊,都與他的天才超人有關。

雖然他沒有在這場災難中喪生,但他宣告了自己仕途的結束,並給父親帶來了麻煩。王夫之因其子王波的罪行被貶為交趾縣令,並被流放到南方荒野。王波去嬌嬌看望他的父親,途中溺水身亡,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不可能查明王波是在渡河時不幸身亡,還是自殺身亡。畢竟,他帶著壹腔悲傷和憤怒離開了人世。

王波詩文俱佳,當之無愧為四傑之首。他為扭轉齊梁遺風、開創唐詩作出了巨大貢獻,為後世留下了壹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詩《送別杜副都督入蜀》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壹首佳作,至今仍為人們傳誦。“然而,中國保持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已成為千古名句,至今經常被人們引用。千百年來,王波最為傳頌和傳頌的是他的《滕王閣序》。關於這件事,《唐嫣傳》記載得最詳細。

元朝末年(675年)秋天,王波去嬌嬌看望他的父親。他路過南昌時,正趕上南昌總督嚴新建的館,並於重陽節在館大擺宴席。王波前去拜訪,燕國太守聽說了他的名聲,邀請他參加宴會。燕省長的宴會是為了炫耀他的女婿孟的才華。讓女婿提前準備壹篇序言,作為席間的即興寫作展示給大家。宴上,燕國太守叫人拿出紙筆,假意讓大家為這壹盛事作序。每個人都知道他的意圖,所以他們拒絕寫作,而王波,壹個20多歲的年輕的三年級學生,沒有拒絕,拿起筆和紙,在公共場合寫作。燕都的老板不高興了,所以他刷了他的衣服,並把它們轉移到帳戶上,教人們閱讀王波寫的東西。我聽說王波在文章開頭寫道“南昌是舊都,洪都是新居”,省長說:這只是壹個陳詞濫調。我還聽說“星星分成翅膀,地面連接到魯恒”,沈思和沈默。當他聽說“夕陽和寂寞的齊飛,秋水* * *天空是壹樣的顏色”時,總督不得不嘆服:“這是壹個天才,而且應該是不朽的!”。《唐人才俊傳》記載:“伯欣然逗客,須臾而成,不加言語,滿屋驚喜。”

《唐嫣》等書中的記載可能有些誇張,但王波的《王騰亭序》確實是壹部不朽的傑作。王波在南昌燕都夜宴上為王騰館作序。這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感人的故事。《新唐書·傳奇》說王波“屬於文學,他起初沒有仔細思考。首先,他磨了幾升墨水,然後他大量飲酒,他被導致趴在地上,寫壹個字都不容易。”唐代的段在《酉陽雜語》中也說:“王波每贊壹碑,先磨幾升墨,然後引之臥倒。”突然,他數了數。起初,他不跳,人們稱之為選秀。”由此可見,王伯溫才思敏捷,滕即興創作並委以千古名篇,並非偽傳。

作為古代的壹位天才作家,王波不到30歲就去世了,這是中國文學的壹大損失。

雖然王波只活了27個春秋,但他仍然寫了很多東西。他寫了十卷《漢書瑕記》,五卷《周易戲》,十卷《論語》,五卷《舟中序》,幾卷《千歲歷》,但都失傳了。今天,只有王子安收藏(16)不是壹部完整的書。由田先生編著的《重編新學集》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了從日本搜集整理的部分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