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最早的發現時間應該是清末光緒二十五年前。在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洹河南岸的田莊。村民們在耕種時,在土層中挖出了壹些龜甲和動物骨頭的碎片,其中大部分都刻有深奧的句子。當時,村民將其用作龍骨,並將其轉售給藥店作為藥村。直到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被考古學家王發現,肯定了其珍貴的研究價值,轟動了學術界。劉鶚之後,孫詒讓、羅振玉、王國維、葉玉森等先後收藏學習,其中羅振玉在奠基之前極力倡導?甲骨文?狀態。
甲骨文最早見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2)劉鶚的《鐵雲藏龜》,其後有孫詒讓的《文琪例》、羅振玉的《上補考辨》、《殷墟文琪考辨》和《待問》。商承祚的《殷墟文字匯編》、王國維的《殷墟先王考》、王祥的《印石文字匯編》、葉玉森的《鉤沈》、《說齊》、《燕齊》、朱芳譜的《甲骨文匯編》、孫海波的《甲骨文匯編》、董作賓。還有歐美傳教士和日本學者,中央研究院在1928年繼續探索時,在中國收集了大量甲骨文並出版了許多專著。
在過去的三十年裏,董作賓先生對甲骨文的貢獻最大。董氏曾經親自參與過甲骨的發掘工作。他根據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將甲骨文的研究階段分為兩個時期:第壹個時期是光緒二十五年(1899)至民國十六年(1927),第二個時期是民國十七年(1928)。
壹般來說,甲骨文有兩種風格,即刻體和筆體,而筆體的演變可以說是從刻體到筆體。董作賓根據殷商的占蔔將占蔔人群分為五個時期。以甲骨文的變化、書風的變化和時代的追溯為例,以十個常見字為例,闡述其字形。從第壹期到第五期的變化過程中,可以發現各個時期的甲骨文書寫風格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第壹個時期(吳石鼎)的書法風格是宏偉和壯麗,以大型甲骨文為代表。這種漢字精雕細刻,筆畫粗粗,並以朱墨(朱砂和墨水)填充。還有工整漂亮的小字,極其精彩。這些都是承襲了中興英宗吳鼎時代的風格,氣魄和本事都相當驚人。他的書家是魏、雍和賓。
第二個時期(祖加,祖庚時代)有更真誠的風格。祖嘉和祖庚是繼承武丁第壹階段的先賢,因此當時的占蔔師嚴格遵守規則,變化不大。他的書家有遊歷、大德和遊歷之說,即。
第三階段(嚴新、耿鼎),書風發生變化,進入衰落期。早期老書法家死了,書法的豪邁之風風靡壹時。當時的書家天真而軟弱,甚至犯了許多筆誤。本期作者均未署名。
在第四個時期(武夷和文鼎),占蔔者不在書上簽名,這壹時期的新興書法家盡最大努力使他們的作品生動、奔放。在這壹期雜誌中,只有壹位書法家德沒有被發現。
在第五個時期(第壹和帝辛時代),除了少數大字獸首銘文外,其余都非常嚴肅和整潔。原因是:在占蔔的事情上,王必須親力親為,甲骨文的段落,線條和字符都非常工整,如飛頭和小字,並且文筆突然改變,使壹個新的。他的書法家是遊泳和黃色。
甲骨文的研究被稱為“甲骨文”,從公元1899年開始發現,但從發現到現在還沒有過百年。這壹百年的前40年是甲骨文的奠基時期,許多研究方法和開創性的論點今天仍然經得起考驗。
1939,出現了?甲骨四堂?這則寓言總結了四位甲骨文學者在奠基時期的貢獻:
唐雪(羅振宇飾)先引導丈夫,而官塘(王國維飾)遵循歷史的考驗。
在唐嫣(董作賓)區的時代,唐定(郭沫若)舉了他的例子。
劉娥(1857-1909)
甲骨文發現壹年後,王因八國聯軍進京投井自殺,成為首都的大臣。王死後,壹些甲骨屬於他的朋友劉娥。劉娥(1857-1909)是著名小說《老殘遊記》的作者。劉娥自己收集了大約5000片甲骨。1903年,劉鶚選取了1000多片甲骨,將其印刷成書,這是第壹部記錄和出版甲骨的書籍。這套書讓世人看到了商代古文字的存在。
在《鐵雲藏龜》中,他正確認識到甲骨文屬於殷人?刀筆書寫?他也試著閱讀。在他認識的44個字中,有34個是正確的,其中19個是幹部,2個是數字。然而,由於古董商的欺騙,他誤以為甲骨文是在河南湯陰出土的。
孫怡讓(1848-1908)
第壹個真正研究甲骨文的學者是孫詒讓(1848-1908)。孫詒讓,本名鐘嶸,是壹位紳士,出生於浙江瑞安。他是晚清著名的儒家學者和古文字學家,著有《周禮正義》壹書,是《周禮》的成名作。1904年,孫詒讓根據劉鶚的《鐵雲藏龜》撰寫了《文琪列傳》,這是第壹部研究甲骨文的書籍,並試圖從甲骨文中探索商代制度。雖然書中的論點有許多錯誤,但它開創了甲骨文研究的先河,這是不可磨滅的。
羅振宇(1866-1940)M/a & gt;
直到羅振玉,甲骨文的內涵才逐漸清晰。羅振宇(1866-1940)浙江上虞人,晚年改名宋振老人。羅振玉用辦報的財力收集甲骨,整理出版。他買了三萬多件,在1913-1916期間出版了四本書:《殷墟書契序》、《殷墟書契》和《鐵》。沒有這些資料的出版,就沒有甲骨文的研究。
此外,羅振玉善於考證和解釋,並公布了商王的名字,確定甲骨文是商王室的遺物,並查明甲骨文的真正土地在河南安陽,甲骨文的真實面貌浮出水面。
王國維(1977-1927)
在羅振玉的影響下,王國維(1977-1927)進壹步將考據學與歷史文獻相結合,用甲骨文論證商代制度。王國維,號觀堂,浙江海寧人。他是晚清才子,涉獵西方哲學和文學,後來進入中國古代史和古文字研究領域。王國維提出了古史研究的方法論?雙重證據法?,即利用出土文物與傳統文獻相互印證,這樣的歷史研究方法至今仍為學者所奉行。他考證了殷商的前人,並將甲骨文中的商家族與歷史記載進行了比較,從而解決了商家族的問題。
董作斌(1895-1963)
商代王氏家族的問題已基本解決,但甲骨文的年代沒有確定的標準。無法確定年齡。這成千上萬的甲骨文就像壹盤散沙,很難深入了解古代社會。這個問題最終在董作賓那裏得到了解決,董作賓實際上進行了殷墟考古。董作賓(1895-1963)唐嫣,河南南陽人,詩雨研究所殷墟考古第壹人,不久負責甲骨文研究。公元1931年,甲骨文中首次指出了鐘真人的存在;公元1933年,提出了甲骨文斷代的十條標準,以推斷散落在全國各地的甲骨文的年代。斷代問題的解決,使考古出土和以前流傳的10多萬片零散甲骨串聯成有組織的史料,成為研究商史的堅實基礎。
郭沫若(1892-1978)
郭沫若還將甲骨文視為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的資料。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郭沫若很有才華,在日本學醫,後來放棄醫學轉而研究文學,對文學、歷史、考古、哲學和戲劇都有涉獵。在日本的十年間(1928-1937),他建立了自己的甲骨文研究,並出版了甲骨文公司的《甲骨文匯編》。
◎甲骨文是什麽?
甲骨文是指龜甲和獸骨(主要是牛肩胛骨)。刻在或寫在甲骨文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甲骨文的內容?
甲骨文的內容可以分為兩類:“甲骨文”和“註釋和銘文”。殷商王室用龜甲和獸骨占蔔。占蔔後,他們在甲骨上雕刻或書寫相關記錄,這就是所謂的“甲骨文”。甲骨文的內容包羅萬象,包括天氣、祭祀、戰爭、生育、疾病、做夢等;此外,有些甲骨文與占蔔無關,而是主要記錄事件,這被稱為“筆記和銘文”,如狩獵的記錄。
◎甲骨文出現的時間和地點?
目前,甲骨文以商代晚期殷墟為主,其年代為公元前14世紀末至公元前11世紀中葉。
近年來,陜西岐山、扶風和鳳翔也發現了西周早期的“周元甲骨”,但數量較少。
◎甲骨文占蔔的習俗是商代獨有的嗎?
在中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有用牛羊肩胛骨占蔔的痕跡,上面有鉆和燒的痕跡,但沒有占蔔記錄。直到商代晚期的殷墟(約公元前14世紀末),占蔔記錄才被刻在甲骨上,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甲骨文。
直到近代,生活在中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如彜族、莫族和納西族,也有用動物骨頭占蔔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