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我們都生活在壹個由自己的觀點構建的世界裏。
“唯識觀”不僅是佛陀證悟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智慧生命非常實用的法則。它可以幫助我們放松很多虛幻的壓力和糾結,調和不必要的人際沖突和煩惱,大大減少我們的思想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傷害和痛苦。
只有知識,從字面上看,意味著壹切都只是“知識”。知識是指我們頭腦中的差異、判斷、結論和意見。簡單來說,所有的規律(人、事物和現象)都只是我們“認為”的!所有的法律都沒有說它們是什麽,但我們在說它們是什麽。
例如,當妳看到壹朵玫瑰時,它不會說它是什麽,但妳的大腦會說它是壹朵“玫瑰”,然後妳會覺得喜歡它或討厭它。
例如,當妳聽到壹個聲音時,它不會說這是什麽,但它在妳的腦海中說這是壹首感人的情歌,這不禁使妳想起過去,然後深深沈迷於其中。
例如,妳對自己的冥想行為非常滿意,因為妳認為這是對智慧和優雅的追求,但實際上這只是對妳行為的“看法”。
例如,妳反復撒謊並沈迷於濫交,妳深深地自責並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這些行為並沒有說它是什麽,但妳的思想在說這是不道德的,應該受到譴責。
以此類推,我們所經歷的壹切都只是在經歷我們自己的觀點,只是在經歷“我認為”和“我認為”。我們毫無疑問地接受和認同自己的“觀點”,所以我們生活在壹個由自己的“觀點”構建的世界裏,但我們總是認為我們生活在壹個所謂的客觀世界裏。
妳聽到的只是妳自己的“看法”;
妳看到的只是妳自己的“看法”;
妳聞到的只是妳自己的“意見”;
妳品嘗到的只是妳自己的“看法”;
妳的身體感受到的只是妳自己的“看法”;
妳所有的意識活動都只是妳自己的“觀點”。
妳的世界只是壹堆“觀點”,妳生活在壹個由妳自己的壹堆“觀點”構建的世界裏。
妳試圖創造和擁有的東西實際上只是壹堆“觀點”。
妳在意的人或事其實並不存在,只是妳的“看法”。
妳快樂或悲傷,但妳的“觀點”讓妳快樂或悲傷。妳是舒服還是不舒服,只是妳的“看法”讓妳舒服或不舒服,外面沒有其他人或事。傷害妳的只是妳的看法,滿足妳的也只是妳的看法。即使是“別人”也只是妳心目中的“別人”。他們並不真正存在。
甚至妳的“我”只是壹堆關於妳的認知和評價的“意見”。
假設,只是假設,如果“觀點”的投射停止-
地獄會痛苦嗎?天堂會幸福嗎?地獄和天堂有區別嗎?
學佛高尚嗎?喝酒低俗嗎?
我們壹直稱之為心靈或頭腦的東西是什麽?只是壹堆觀點,是觀點的制造者。
眼睛只能看到東西,卻不知道自己看到了什麽。是頭腦說出了它所看到的。
耳朵、鼻子、舌頭和身體都是壹樣的,所以我們只能收集信息,頭腦會對它們是什麽提出“意見”。
頭腦不僅“說出”所收集的五條信息(眼睛、耳朵、鼻子和舌頭)是什麽,而且還會對自己的觀點投射新的觀點。例如,頭腦“說”眼睛看到壹個人在冥想,因此它投射出壹種“看法”——高貴,這反過來又導致親近和喜悅(新投射);頭腦“說”眼睛看到壹個人在喝酒,於是投射出壹種“看法”——粗俗,進而產生厭惡和疏離(新投射)。
這就是頭腦不僅提供對五根環境的“看法”,而且自己也投射“看法”。
即使頭腦暫時不投射任何觀點,它仍然巧妙地“說”:我是空的,我是安靜的,我意識到了!
這是認識論中關於眼、耳、鼻、舌身心六感的基本道理。
意識(頭腦)如此聰明,以至於它表現出無所不知。它總能對五個(眼、耳、鼻、舌)所采集的五塵(色、聲、香、觸)做出這樣或那樣的區分和判斷,它還會對自己進行單獨的評估。五根會覺得,哇,頭腦(意識)真聰明,頭腦也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能分辨、識別和評價壹切,所以它有壹種支配感:我。它相信壹切都由我決定,因為壹切都是由“我認為”、“我認為”、“我認為”和“我的看法”創造的...所以所有的經歷都被意識打上了“我”的標記。這種感覺有點像壹個制造商在城市的每壹家商店裏銷售自己的產品時所獲得的支配感、控制感和成就感。
這是認識論中關於第七知識自我的基本真理。
畢竟,頭腦不是主人,它只是壹個標簽——提供的五條信息被標記為“什麽”。所以壹直很困惑很恐懼:如何確定“我認為”和“我認為”是正確的?雖然它有壹種主導的錯覺,但說實話,它不能確定這壹點,它不僅需要別人的認可才能確定。
因此,頭腦開始“乞求”認可,以確定其支配感並加強其支配感。
心靈乞求認同有兩種方式,壹種是迎合,另壹種是征服。
所謂迎合,就是通過諂媚、討好、取悅等方式來滿足他人,這壹點我們都知道,因為每個人都有壹些這方面的經歷。這種方式的特點是通過示弱來“勒索”關註、同情和幫助,從而實現自己的存在感、價值感和認可感。
征服也有兩種方式,壹種是靠武力,另壹種是靠精神。現代社會越來越少被武力征服,越來越多被精神征服。各種大師、導師、宗教人士、熱心人、樂於助人的人等等。本質上,這類人是在利用和壓榨他人的痛苦,利用人性的弱點,通過教育、譴責、幫助、引導和給予來獲得認可。這種人會花很多時間在如何培養洞察力上,因為他必須觀察別人的弱點和痛苦,並成功說服妳聽他的話並欽佩他。因此,妳會發現這樣的人勤奮好學,知識廣博,洞察力強,而這些恰恰是征服妳的工具。
這兩種乞求心靈認可的方式:迎合和征服是交織在壹起的。妳會看到,無論在家庭還是在社會的各個領域,特別是在宗教領域,到處都有有頭腦的“乞丐”,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壹個“乞丐團夥”的成員。壹個大師的驕傲和他的弟子的謙遜,壹個丈夫的大師和他妻子的順從,宗教人士的同情和信徒的奉獻都是贏得他們自己認可的形式。俗話說,每個人都可以變戲法,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巧妙的差異。
壹方面,我們小心翼翼地取悅周圍的人、事件和環境,另壹方面,我們不失時機地用我們的“優秀”、“能力”和“慈善”征服他人,以賺取認同感,養活恐懼的“我”。
我們對知識、財富、權力的無休止追求,對保持青春和美麗的全力以赴,只是出於對“我”的深深恐懼和焦慮,所以這些只是獲得壹點安全感的工具和手段。
這就是為什麽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教育他人和幫助他人,只是因為他們太害怕、太不安、太自卑和過得不好。同時,因為知識在這個時代更受歡迎,所以比以前更難忽悠別人賺壹點認同感,所以妳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比以前更勤奮地學習各種課程。回想孔子曾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難道他老人家真的有跨越時空的神奇力量嗎?否則我們怎麽能如此準確地看到現代人脆弱的心靈!
唯知觀念所揭示的生活和人生,大抵是這樣的!
在外面,妳是孤獨的,因為世界上除了妳的“我”沒有別人;在裏面,妳是豐富的,甚至是豐富的混亂和瘋狂,無數的“觀點”在裏面嗡嗡作響和穿梭,使妳頭暈目眩和著迷。
……………………
其實,只知其然的道理並不難理解。只要稍微看看心,再看看世界。因為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這個由我們的頭腦構建的世界裏,我們都生活在“我認為”的幻覺中。
這並不意味著妳需要停止投射“我認為”。妳仍然可以繼續投射,只是不要當真,就好像妳不想沖進屏幕去拯救電影中孤獨美麗的女孩。投影,但不同意。
壹旦妳看到這壹點,妳就永遠不會給自己或“他人”制造麻煩。妳現在將停止乞討,妳將生活在和平與安全中。
而這不正是妳壹直追求的人生境界嗎?
當然,我們在這裏討論的並不全是認識論。除了以上七種感覺之外,還有第八種感覺,在這種感覺中,我們才是生活的真正主人。但那部分不是我在這裏想說的主要目的。我只是試圖通過認識論的壹些基本真理來暗示我們生活的真相:
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