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組病例數:北京市住院醫療服務績效評價平臺成功分組的病例數。
2.DRG集團的數量:統計期間DRG集團的數量,不同情況下的同壹DRG視為1。k值越大,覆蓋面越廣,可提供的醫療服務範圍越廣。
3.DRGs權重:壹個DRGs在整個樣本中的總消費支出與DRGs在整個樣本中的平均總支出的比率。DRGs的權重= DRG小組的平均案件成本/所有案件的平均案件成本。
4.標準成本:每種情況下與DRGS相對應的標準單位的平均成本之和。
5.實際費用:每個病例的實際住院總費用。
drgs分組的其他指標
1,DRG費用消耗指數:所有病例的實際住院費用與標準住院天數之和的比率。如果計算值在1左右,則表示接近平均水平;小於1,表示醫療費用較低或住院時間較短;超過1,表明醫療費用較高。
2.DRG時間消耗指數:所有病例中實際住院日與標準住院日之和的比率。如果計算值在1左右,則表示接近平均水平;小於1,表示醫療費用較低或住院時間較短;超過1,表明醫療時間較長。
3.CMI:數量和病例組合指數(CMI)是判斷醫療服務技術難度的指標。CMI=核算對象的總權重/本部門的案件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