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巢湖名字的由來

巢湖名字的由來

1,蕪湖-實名。巢湖,本名“蕪湖”,得名於漢末。對現存文獻的考證,始於後漢的《紀》:“年歲,金出湖,廬江太守。”它的年代,也就是永平十壹年,公元68年。曾任合肥知府的左夫是壹位嚴謹的學者。他在編纂這本合淝縣誌集時,特別提醒:“宋範宗偉追書。”這個“宋範”指的是《後漢書》的作者、南宋歷史學家葉凡。左夫對“追書”的強調,意味著“尋狐”的名字不是“野穗”,而應該是後來的。

什麽時候之後?史書記載無考。筆者找到了壹個參考數據。中國第壹部字典《說文解字》是東漢傑出的學者和語言學家許慎寫的。他閱讀了大量的經典著作,精通文本訓詁。他用了21年的時間,總結了先秦兩漢文字的研究成果,編了9353個字。他的“韻”部收集了大量生僻字,卻不見“韻”。許慎生於公元58年左右,卒於公元147年。“黃金出胡娟”那壹年他10歲,轟動朝野。即使年少,聞所未聞,他也應該知道,這個大湖離他的家鄉河南鹽城和京都洛陽不遠。由此可以斷定,“訓”字是許慎之後新發明的。也就是說,當晚“蕪湖”這個名字是在公元147年。

據史書記載,漢末文學家阮瑀曾代表曹操給孫權寫過壹封信:“前幾年我們在譙城,乃至九江,造了新舟舟舟,妳要看湖的形狀,把人的耳朵立在江邊……”本文中的“湖”就是湖的意思。這封信寫於建安(210)前十五年左右。湖的名字是用來字母的,可見它的名字應該是早幾年發出的。

“韻”這個詞是人們因為“巢”和“韻”的結合而創造出來的。其目的是為了與政治名稱“巢”和城市名稱“雲”相區別,用於取古書中地名的簡稱。晉代文學家郭璞和海賦作家華牧都有關於湖的著述。當唐代學者李善評論它時,他的意思是這個湖住在壹個鳥巢裏。康熙字典釋義:《荀:湖之名。在今廬州合肥縣。”《漢語大詞典》解釋說:“雲,湖之名。也就是今天的巢湖。”

“洵”字的讀音也與政名“朝”和市名“洵”不同。據《文選》李善註、《後漢書》李習安註、《康熙字典》初讀為zāo(音苦),初讀為z(音早)。

2.巢湖-正名。“巢湖”作為巢湖的專名,最早使用於三國時期。古今學者以諸葛亮《出師表》為頭,“四渡巢湖未果”,是在蜀建興六年(228)。筆者讀到漢末柳椰寫給魯肅的信,說廬江人包拯因為“巢湖壹萬余人”而成為英雄。這封信寫於建安四年(199)冬前,早出了19年,應該還是關心的。

到了晉代,“巢湖”開始在當代文學和書信中廣泛使用,南北朝以後才正式進入史書。

需要提醒的是,早期的“潮湖”發音與潮城的“潮”不同,不讀作cháo(音潮)。南宋學者裴松之在《三國誌》中作了壹個特殊的音標:“朝,音反”。讀作z m 4 o(早期音)。

這是為什麽呢?因為巢湖的真名是潯湖,所以窩的聲音像潯湖。到了唐代,潮州、吉朝兩郡代人而建,人們棄繁就簡。湖名、府名、市名融為壹體,巢名通用。故以政名“巢”音讀作cháo(潮),用“巢湖”代替“蕪湖”通用。這壹點在歷史文獻中看得很清楚。魏晉南北朝時期,“蕪湖”使用廣泛,唐宋以後就很少了。《子同治簡》之所以用“五湖”,是因為它以史料為依據,尊重原貌。明清以後,“潯湖”壹般只出現在辭書中解釋巢湖的歷史和“潯湖”壹詞的音義。這也是我們認可“巢湖”為巢湖專名的歷史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