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中語文教學計劃通用模板(1)教學目標
1.理解“討論”作為壹種口語交際活動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2.借助情境,了解“討論”這壹語言活動中應培養的主要語言能力。
3.通過討論演練,體驗“討論”中的角色和任務,練習有效討論。
4.在討論活動中,增進對生活的理解,提升美德和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討論”的意義在於交流和分享信息,到達* * *知識,建構新思想,提高認識。
2.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善於傾聽,反應迅速”是語文學習的重點。
3.能否掌握“討論”的基本要求,善於傾聽,捕捉交流中的重要信息,有針對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合作意識,是“討論”學習的評價標準。
教學理念
對“討論”的理性認識——“討論”的策略把握——“討論”的能力培養
主要教學方法
註重實踐,註重動態的語文活動,在討論中學會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理性的、智慧的、策略的討論,讓學生通過壹節課的學習,提高對這壹語文活動的理性認識和操作能力。
教學資源
教科書“討論”專題論文
編輯央視關於“讀書討論”的視頻
設計討論話題:1)校園話題關於班級花草的校園評價;2)關於語文教材巨變的社會話題。
教學過程預設(分課寫作)
課堂會話
第壹,新課程的引入
用名言引入話題:
朋友可以成就德行,沒有朋友的人是無知的,德行是無法成就的。
閱讀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刻,交流使人清醒。
妳有壹個蘋果,我有壹個蘋果,互相交換得到壹個蘋果;妳有壹個想法,我有壹個想法,互相交換,得到兩種想法。
談談我對“討論”的理解
1.引起對這門學科的興趣。
2.回顧現有對“討論”這種交流方式的認知。
第二,對“討論”的理性認知
提出問題,組織討論,明確答案:
1)“討論”的特點:* * *同題——中心化;分別發表自己的意見——多樣性;平等交流——互動。
閱讀課文,思考交流:什麽是討論?它的意義是什麽?
在原有認知層面上,加強對“討論”的理性認識
思考-
1)討論的意義
2)討論的特點
第三,把握“討論”的策略
2)“討論”的規則:觀察話題——明確目的——履行職責——體現素質。
3)作為討論的“參與者”,妳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誘導:提前準備,善於傾聽,積極發言,文明得體。
4)核心語言能力應該是什麽?
總結起來就是:“傾聽能抓住對方發言的要點”,“說話要思路清晰,條理分明,有理有據”,要切題,要有針對性,要敏捷。
觀看央視視頻短片的思考:
1)視頻中三個人在討論什麽?兩位嘉賓的觀點和理由是什麽?
2)視頻中三人如何分擔不同的責任?* * *表現出什麽特質?
3)作為討論的“參與者”,妳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理解-
3)討論規則
4)討論應具備的素質。
5)討論所需的語言技能。
四、“討論”的實際鍛煉(在討論中學會討論):
練習1
組織活動,評估學生表現。明確回答。
討論練習:在壹些熱門的中學生網絡論壇上,評選“班花”和“校花”的帖子相當熱鬧,尤其是高壹新生中,同學們都渴望在各自的班級和學校裏評選“花草”。如何看待中學校園這種現象?
討論的職責:組織者——及時歸納,巧妙引導
參與者——認真傾聽,坦誠交流
記錄員——專心聽講,記錄提綱。
記者-總結要點並選擇陳述。
1)選擇壹個小組討論,其余同學觀看;
2)學生評價每個成員體驗角色的表現。
理性參與和評價“討論”活動,在討論中提高口頭交流能力和辨別事物的能力。
練習2
組織討論活動,評估學生表現。
討論練習:用武俠代替經典,用現代作品代替文言文。對於高中語文教材的“大換血”,輿論壹片嘩然,有支持者,也有擔憂者。妳有什麽看法?
1)分組進行課堂討論;
2)小組陳述和討論。
理性參與和評價“討論”活動,在討論中提高口頭交流能力和辨別事物的能力。
動詞 (verb的縮寫)交流和分享
小組討論時發現自己的觀點和前面的發言者基本壹致怎麽辦?對方提出壹個觀點,妳不同意,妳該怎麽辦?小組討論氣氛沈悶,大多數成員保持沈默。版主應該怎麽做?
在小組討論中,有些人侃侃而談,讓其他人沒有時間發表意見。版主應該怎麽做?
小組討論出現分歧時,記者該怎麽辦?在大會交流過程中,有壹組記者發現,這個組和另壹組的意思大致相同。這群記者該怎麽辦?在大會交流過程中,某團記者發現,該團的報道意義與上壹團完全不同。這組的記者應該怎麽做?
抽簽決定討論的題目。
每個小組向全班報告討論的結果。
交流和分享學習成果。
2022年高中語文教學計劃通用模板(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關註生活中的語文現象,了解語文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
2.通過學生的收集和口頭交流,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漢語世界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寫出自己對漢語在社會生活中使用的獨特感受和體會。
3.引導學生收集家庭、學校、社會中最常見、最新鮮、最鮮活的語言現象,初步樹立中國人民講同壹種語言的規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學生的收集和口頭交流,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漢語世界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寫出自己對漢語在社會生活中使用的獨特感受和真實經歷。
教學工具:
洗衣粉包裝袋,豆子介紹,廣告語,警示詞等。
教學過程:
首先,導入:
如果讓妳背圓周率,妳會背嗎?但是,有壹個故事,主人公會背。妳想知道他是怎麽學會背誦的嗎?
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壹個老師,喜歡去山上和寺裏的和尚喝酒。每次臨走前,他都給學生留了壹個作業:背圓周率。剛開始,每個學生都很慘。後來有個聰明的學生想出了壹個聰明的辦法,把圓周率的內容和現在的情況聯系起來,編了壹個順口溜:
山頂上的壹壺酒和壹座寺廟(3,14159)
二樂沖我哭(26535)
吃酒(下)897
九傻兒(932)
殺不死(下)384
李爾樂(下)626
王先生壹回來,每個人都會背的。
由此可見,學好語文對數學也有很大的幫助。不僅如此,生活中隨處可見語言的影子。
第二,收集觀察生活中的漢語。
比如電視,廣告,校園橫幅,對聯。包括家裏壹些食物的介紹等等。都體現了語文的知識。
對聯:
蘇軾和佛印的戲謔:蘇軾看見河邊有壹只狗在啃壹根骨頭,於是他發現那只狗在河邊啃壹個和尚的骨頭。佛印平靜地把壹把刻有蘇軾詩詞的扇子扔在江面上,說道:水(屍)東坡詩詞。
日用品的名稱和廣告,食品簡介和名稱等。;
名字:妳的家人對妳的期望。
飄柔、立白、美樂多、雪碧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日用品名稱及其廣告詞。
橫幅:學校掛的,街上寫的等。
然而,在現實中,這些廣告,橫幅,介紹性短語等。也會犯錯誤,比如用詞不當,用詞不當,句子不通順,這些都和語文的知識有關。比如我見過有人把“公廁”寫成“公共規則”;有壹個關於重慶產豆子的簡介,上面寫著:
本品由優質蠶豆、芝麻、川糖、液體、葡萄糖、植物油、胡椒、甜面醬、精鹽等天然香料精制而成。有酥、脆、香、甜、辣、鹹五味,入口即化成渣滓,怪味無窮。
請學生修改此介紹。
第三,交流介紹收集到的生活中使用的語言現象。
妳收集了妳生活中的中國現象。妳能舉出妳生活中的其他中國現象嗎?可以談談妳對這些現象的感受和體會。或者,妳可以談談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傾訴。
第四,安排作文。
範文解釋說,哪裏寫得好,我們可以互相討論。看到別人這樣寫,想想自己應該怎麽寫,繼續收集資料,以“生活處處有中國人”為主題,寫壹篇至少500字的作文。要求寫出自己的感受和經歷。
2022高中語文教案通用模板(三)1。簡介:(3分鐘)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必修三第壹單元的三部小說。小說是通過設置環境、安排情節、塑造人物來表達主題的文學樣式。根據前人對小說的研究,我們知道小說的環境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壹部小說的情節壹般包括故事的開頭、發展、高潮和結局四個部分,有的前後安排了序言和結局;小說中的人物分為三類,即主題人物、陪襯人物和線索人物。在環境、情節、人物三要素中,人物是核心,環境和情節是按照人物塑造的核心來安排的。
那麽小說是如何塑造人物的呢?本課通過學習本單元的三部小說《林黛玉進賈府》、《祝福》和《老人與海》來嘗試欣賞小說人物,學習和掌握人物描寫的相關技巧。
2.欣賞林黛玉形象:(25分鐘)
下面,我們先來研究壹下林黛玉進賈府中的林黛玉這個人物。
林黛玉是林黛玉進賈府的壹個關鍵人物。那麽,作者是如何描述這個關鍵人物的呢?
1,直接心理描述
請壹起讀第壹段。
從今以後,黛玉將在賈府開始她的新生活。此時她在想什麽?是歡呼雀躍,充滿期待,還是別的什麽?請用小說中的原話回答。
——“壹步壹步註意,時時關心,不肯輕易多說壹句話,走壹步看壹步,怕被人笑話。”(多媒體打字)
黛玉在她奶奶家。她怎麽能這麽謹慎?
本文開頭對林黛玉心理的直接描寫,清晰地展現了林黛玉初入賈府時的內心世界,讓讀者壹下子就明白了她敏感、謹慎、自尊的性格特征。可見,好的心理描寫能很好地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也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手段之壹。
2.間接心理描述
人物的內心世界,除了被直接表現出來,還可以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動作間接表現出來。這種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手法,被稱為“間接心理描寫”。(媒體播放了《人物心理描寫:直接和間接(語言、動作)》)
那麽,林黛玉初入賈府時用什麽語言、什麽動作、什麽行為表達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呢?
請每組派代表談談該組發現的相關描述。(點擊第壹組和第二組)
3.外觀特征
那麽,這樣壹個“壹絲不茍、聰慧機敏、自尊自愛”的林黛玉到底有著怎樣的外貌和氣質呢?請找出小說中描寫林黛玉容貌的句子或段落。
請讀這些描寫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和段落。
從這些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林黛玉有著怎樣的外貌特征和氣質。
——如果妳長得像仙女,妳優雅而纖弱;充滿深情、聰慧、機警、多愁善感的眼神。(多媒體打字)
同學們,這些對林黛玉外貌的描述是作者直接呈現給我們的嗎?
顯然不是,這些描述都是通過別人的觀察和評論來完成的。這種通過對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觀察和評論來描寫人物的手法,在這裏屬於“人物的側面描寫手法”,對了,人物的側面描寫,除了別人的觀察和評論,還可以通過人物和環境來襯托。(媒體玩起了“人物側面描寫的手法:觀察評論他人,襯托人物,襯托環境”)
作者借助對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觀察和評論來描述林黛玉的長相有什麽好處?
3.祥林嫂形象欣賞:(25分鐘)
接下來我們再來研究壹下《祝福》中的祥林嫂這個人物。
1,外觀特征
林黛玉進賈府主要是通過側面描寫來表現林黛玉的容貌和氣質。那麽,《祝福》的作者是如何描述祥林嫂的長相的呢?請快速閱讀課文,找出小說中三處聚焦祥林嫂肖像的地方。(學生壹起讀)
請問祥林嫂的長相主要是通過別人的觀察和評論表現出來的嗎?
2.心理變化
從這三個描述中,可以看出祥林嫂的長相是如何變化的。
請分組討論:祥林嫂的出現反映了怎樣的心理變化?
再論:祥林嫂的心理為什麽會這樣變化?
為什麽不讓她參加祭祀,讓她精神徹底崩潰?
3.總結:從這個角度來說,對祥林嫂外貌的三次描寫,只是作者塑造人物的壹種手段,其目的是逐步、壹步壹步地呈現祥林嫂的內心世界,以及她在封建禮教壓迫下走向末路的心路歷程。祥林嫂的心理變化是通過外貌變化間接表現出來的。這些身體上的描寫和心理上的描寫,讓這個悲劇人物的形象更加具體、豐滿、富有感染力、沖擊力和震撼力。(多媒體打字)
四。總結(2分鐘)
通過對林黛玉和祥林嫂的外貌描寫和心理的分析,我們發現無論是人物的正面外貌描寫還是側面外貌描寫,無論是直接的心理描寫還是間接的心理描寫,都是描寫和塑造小說人物極其有效的藝術手法。這就是我們學習本單元三部小說所要達到的目的。(多媒體打字)
動詞 (verb的縮寫)欣賞老年人的形象(25分鐘)
1.請按照我們剛剛學過的賞析人物的方法,自讀《老人與海》,分組合作完成教程中的所有學習任務。15分鐘後,各組派代表匯報“指導案例與合作探究”第1、2題成果。(15-20分鐘)(多媒體打字)
2.(學生報告後,多媒體會打出參考答案。)
問題1:老人在每壹輪與鯊魚的搏鬥中都有內心獨白。這些內心獨白有的是音頻,有的是無聲的。請找出它們並自己閱讀。小組討論:這些內心獨白反映了老人什麽樣的心理?妳覺得他的哪壹段內心獨白最能代表他的心理?
老人在絕望和希望中掙紮,但每次希望戰勝絕望,他都想和鯊魚搏鬥到底,決壹死戰。
——“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妳可以盡妳所能摧毀他,但妳不能打敗他。”
問題2:妳在老人身上看到了什麽精神?老人在妳心中的形象是怎樣的?
——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精神。
——壹個面對厄運甚至絕望,卻自信、敢於挑戰、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硬漢...
3.延伸:妳能根據妳心中老人的形象描述壹下老人的外貌特征嗎?(5分鐘)(多媒體打字)
4.總結:通過合作探索,我們發現小說《老人與海》主要描寫了老人在與鯊魚搏鬥過程中的心理,以突出壹個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硬漢形象。(多媒體打字)
不及物動詞單元教學總結(7分鐘)
其實小說中描寫人物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是正面描寫,也可以是側面描寫。正面描寫的手法有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人物描寫的方法是通過對他人的觀察和評論來描述,由人物來襯托,由環境來襯托。
本單元學習的三部小說,在外貌描寫和心理描寫上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
希望同學們把我們在本單元三部小說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以後的記敘文寫作中去。
2022年高中語文教學計劃通用模板(四)教學目標:
1,學會看待歷史,反思歷史,接受和借鑒歷史經驗,提高認識社會的能力。
2.理解信息主題的含義,提高對工作內容的概括能力。
3、對比閱讀,比較同壹題材不同作品的異同。
教學重點:
1,重點關註新聞作品的特點和主要表現形式。
2.學習前人解讀歷史的思維方式,看他們如何借鑒歷史,表達自己的見解和人生感悟;學會如何把握歷史的瞬間,忠實記錄。
教學時間:
壹個課時
教學過程:
首先,介紹新的課程:
從紀念歷史的角度來說,20xx年是壹個不尋常的年份,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xx周年。對於今天的每壹個人來說,歷史不僅提供了對過去的記憶,也是壹面鏡子,每壹個後來的人都可以從史記中反思和借鑒。
二、介紹風格:
問:課文以什麽方式記憶歷史?
清除:新聞
導讀:新聞,也稱新聞,是壹種快速、簡要報道近期事實的新聞體裁。
壹般由標題、引言、主題、背景、結尾組成。但並不是每篇文章都有這五個部分。其中標題往往是多行的形式,分為導語標題、主標題和副標題。其常見的結構是“倒金字塔”,即新聞中的事實按照重要性降序排列。它的寫作要求是——客觀敘述、快速、及時、簡潔、概括、生動。
第三,研究第壹條信息
(壹)標題——七個字,道出了“人、事、事的意義”,符合擬新聞標題的要求,是真正的概括,讓人壹目了然。
(2) 1,引言(第1段):勃蘭特在華沙猶太烈士紀念碑前跪下,請求赦免,以示對被納粹黨殺害的猶太人的沈重悼念。
2.正文(第二、三段):德國政治領導人對二戰責任和殺害無辜猶太人罪行的認識;勃蘭特回答了記者的問題,回答了他為什麽跪下。
3.結語(第四段):勃蘭特下跪行動的意義和影響。
(3)在幾個部分中,哪個部分最重要?
清晰:引言(說明引言在信息中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解釋“倒金字塔結構”)
(4)總結:
1.這篇文章是綜合新聞,時間跨度超過30年。作者使用了精心挑選的材料,並重點選擇了與如何理解戰爭責任有關的片段。
2.體現了新聞的客觀性原則,不存在新聞作者的主觀討論。
(五)延伸:探究德國和日本對待二戰的不同態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第四,學習第二條信息(模仿第壹條的程序和方法,讓學生獨立分析)
(壹)標題——主要行為者的行為
(2) 1,簡介(1):說明新聞來源,披露這則新聞的主要新聞事件,說明是誰在何時何地公布了哪些事實。(最重要的)
2.科目(2-6):編寫二戰亞太戰區歷史教科書的原因、意義和過程,並對教科書進行評價,說明教科書的特點和教學要求。
3.新聞背景(7):這本歷史教科書是在本省民間組織抗日戰爭歷史維護會的推動下完成的。
4.結論(8):介紹教材的使用範圍。
(3)總結:
1.這個新聞是動態新聞。
2.仍然堅持新聞的客觀性原則。
5.比較兩條信息的異同(練習2)
1,* * *相同觀點:公民的歷史責任感。每個公民都應該對自己的民族、自己國家的行為和國際正義負責。只有承擔起這些歷史責任,我們才能正確認識歷史,治愈戰爭的創傷,消除國家之間的隔閡,實現和平與安寧。
2.它們都采用“倒金字塔結構”,但寫法不同:
綜合新聞,收集相關素材,進行組合。
第二部分:動態新聞,註意寫清楚事件,突出中心,明確說明新聞來源。
6.比較“交流”和“信息”(練習3)
1,內容:新聞只是簡單報道了發生的事情,沒有多寫劇情;
時事通訊詳細報道了前因後果,並展示了劇情。
2.表現手法:新聞以敘事為主;
傳播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方法,展現生動形象。
3.結構上,消息通常是“倒金字塔結構”,壹般分為標題、導語、主題、背景、結尾,篇幅較短;
通信結構靈活,長度長。
黑板設計:
新聞-真實性、及時性和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