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簡要分析了《詠玉樂靜口顧北亭懷古》壹文中的典故及其作用
“古往今來,英雄未尋,孫子謀位。跳舞感謝平臺,風總是被雨吹走。”借用了孫權的典故。孫權打敗了北方強大的曹操,並與吳棟和劉備結盟保衛國家。“浪漫派”指的是孫仲謀等人取得的偉大成就。不幸的是,現在我在顧北山上,我找不到任何孫仲謀偉大成就的痕跡。《江山》的書名是《永恒》,它喚起了人們對當下和當下興衰的思考:世事變遷,滄桑反復,中華大地幾經分合。在這條歷史畫軸面前,人們不禁會想到江山之人,所以第壹個與京口有關的典故就是孫權。他曾多次在江北拒絕強敵,但現在這樣的英雄已不復存在,甚至過去的繁榮和成就也已被歲月的風雨所耗盡。這絕不是單純評價孫權的問題,而是成為抗日派和投降派鬥爭的焦點之壹。因此,在這裏引用孫權的典典,不僅是壹種即興之感,更是對南宋政權茍且偷生、偏袒江左的極大不滿,以及對長期投降和平派的強烈譴責。盛世已逝,蕭條遍地,這就引出了與京口有關的第二個典故:劉裕。人們講述著劉裕當年生活過的地方的故事,在夕陽照亮的草樹之間,在普通的小巷內。雖然荒涼,但畢竟培育了這樣的英雄,這是對英雄的向往,也是民族的驕傲;雖然劉裕是偉大的,但他生活和戰鬥的地方現在變得如此荒涼,這是對英雄的另壹種哀嘆,也是對不肖子孫的譴責。“萬裏”是指被敵人占領的中原地區。孫權曾在京口建都,劉玉也曾在京口居住。他兩次從京口崛起,活捉了燕王和秦王,成就了北伐大業。當作者來到顧北館時,自然會想到它們,並借古諷今。作者通過歌頌孫權和劉裕,諷刺了南宋和平派的無恥行徑,表現了作者的抗金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元嘉曹操,狼走在前列,贏得了沖向北方。“這也是壹個歷史典故。這也是這個詞的第三個典故:劉義隆。劉裕的敗家子劉義隆得意洋洋,冒險北伐,結果大敗而歸。北魏軍隊追趕長江,幾乎處於被消滅的危險之中。劉義隆最終只能驚恐地望著北方,“望著北方哭了”。這是多麽慘痛的教訓啊!“贏”這個字是極其痛苦和悲傷的。這三句影射了南宋最近發生的事情。隆興元年(1163),宋孝宗利用張浚北征,在符離集大敗。筆者希望當局以史為鑒,不要輕舉妄動。引用這個典故有力地證明了辛棄疾北伐的戰略思想是正確的,是務實的,他堅持用兵,從不同意周瀚的冒進。“四十三年了,我還記得在希望中,我將在揚州路著火。”這三句是倒裝句,意思是我站在顧北山上看著北方的中原。我仍然清楚地記得,43年前,我路過揚州的城門,揚州城壹片火海。辛棄疾南下,希望憑借強大的國力北探中原,先收割土地,恢復大業。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宋朝並沒有從趙匡那裏得到多少理想。它只想保住它的王位。雖然國力強盛,但軍隊的戰鬥力很差,根本無法保家衛國。有壹個永恒的笑話,兩個皇帝壹起被俘。南宋的小朝廷更是無能,不知道有多少像辛棄疾這樣的英雄無用武之地。南下四十三年,人老心不死。“在海貍洞下面,有壹個烏鴉俱樂部鼓。“回到現實,辛棄疾憂心忡忡。當年,劉義隆倉促出兵,結果慘敗。王玄漠被北魏皇帝拓跋燾追到了長江邊上。“河貍”是拓跋燾的小字。他在長江北岸的瓜步山上建造了壹座宮殿,後來成為海貍的壹個詞。第四個典故:拓跋燾。作者寫了壹個悲傷的場景:佛祖的海貍寺是侵略者武功的象征,但瓜埠山腳下的同胞們早已忘記了這壹點,滿心歡喜地為那裏的社會犧牲了。這是多麽令人震驚的不和諧,這種“慶祝”中包含了多少麻木和羞恥。作者寫下這壹幕,從反面啟發人們:只有收復失地,恢復祠堂,我們的同胞才能避免災難,同時他指責南宋統治者以偏概全,忘記收復失地。“誰能問錢是否到了吃飯的年齡?“再舉壹個例子,張儀利用雙重間諜要求趙征派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廉頗守長平,使40萬趙軍被活埋。王召後悔了,想再次使用廉頗,但奸臣當道。第五個典故:廉頗。但誰能理解作者振興國家的熱情呢?雖然他在抗日戰爭的前線,但他沒有得到重用。他的政敵總是在暗中監視任何可以利用的機會來迫害他,所以他不禁想起了廉頗。辛棄疾的誌向與廉頗相似,但在更激烈的政治鬥爭和更腐敗的政治局勢中,他不如廉頗驕傲,甚至無人問津。“誰問”壹詞,包含了屈原“不顧他人感受”風格的悲憤和情感。錯過廉頗,恰恰說明壯誌未酬,但朝廷不重用它,我們又能怎麽辦呢?自始至終,整首詞幾乎完全是在典故的運用中發展起來的。首先,這些典故含義豐富、寓意深刻,傾向性強、明確性強、針對性強、和諧統壹,體現了作者鮮明的愛恨情仇之情。其次,這些典故運用得很巧妙,體現了作者的才華和學識。千年人物五六個,作者卻如獲至寶,處理得當,井然有序。借典故增加詞的容量和表現力是辛詞的壹大特色,也是辛棄疾對詞的壹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