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第壹句:“尋之,清冷,悲淒。”它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搜索”這個詞讓我們覺得作者似乎在尋找什麽,但在我空虛的心靈中什麽也找不到。為什麽會給人這樣的感覺?因為她在這裏用了疊字的方法。“求”本身就是壹個動詞,這個動詞的賓語應該是主體行動的目的。要找什麽,後面必須跟壹個表達目的的對象。但是現在變成了重疊和“搜索”,這本身已經是壹個新短語了。就像成語壹樣,可以不用主語、謂語和賓語來表示某種意思。因為我們不能在它後面添加壹個對象,所以當我們在這裏讀到這個詞時,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整天遊蕩而壹無所獲的感覺。那麽作者“尋尋覓覓”的是壹個什麽樣的環境呢?接下來,它用第二組疊詞“冷而清”來解釋。“冷清”壹詞通常指環境幹凈時人們感到孤獨的心理狀態。它是壹個修飾心的形容詞,但在這裏它也表示除了心之外的環境的寒冷。下面壹句“乍暖還寒”是對這句話的解釋。這組疊詞與第壹組不同的是,它深化了詞的含義,表達了內心的孤獨和寒冷的溫度。可見作者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尋尋覓覓”,這對於我們讀者來說當然是無以言表的。幸運的是,作者告訴了我們想要表達的東西,但我們無法表達。這是第三組疊詞“悲傷和痛苦”的外觀,這是前兩組疊詞* * * *組合的結果,它在這裏表達了作者的聲音和讀者的聲音。在這個句子中,有三組疊詞。從意義上看,它們的結構是遞進的,“悲傷”、“悲慘”和“悲哀”逐壹加深,最終將作者的內心情感推向極致。
當整個詞的基調奠定後,妳就可以開始敘述了。從結構上看,我認為這是壹首以敘事為主的抒情詞,因為全詞中真正直接表達感情的只有兩句。壹個是“悲苦”,她面前的兩個群體都不是真的。首先是結尾句“這壹次,我怎能得到壹個悲傷的詞?”中間的壹大段話可以看作是前壹句的抒情陳述,同時也為另壹個抒情陳述——最後壹句——鋪平了道路。我們可以這樣來看作者的情感線索。悲——愁,全詞抒情。第壹次是對真正空虛的生活的感受,然後是對為什麽會這樣的描述。這種敘事積累到生活的本質——悲傷,所以它又壹次宣泄了內心的情感,這壹次比上壹次更深刻,因為它更有理由知道悲傷的原因。這裏難得的是,作者的另壹次爆發給人的感覺是恰到好處。作者的敘述和事情恰到好處。即使作者沒有寫最後壹句話,我們也可以感覺到我們應該在這個地方添加什麽。順便說壹句,我們可以喊“多麽悲傷的詞。”這顯示了作者詞的技巧,也表明詞牌“聲聲慢”是最適合表達作者此時心情的形式。可見,自我感覺良好的詩人可以選擇最合適的詞牌來表達自己。
在文字的敘述部分,值得註意的是“鵝已經過去了”和“現在誰能摘到它們”以及“妳壹個人守著窗戶怎麽會黑呢!”前兩句是為了紀念她的丈夫而寫的。其中,“郭艷爺”涉及壹個典故。作者在早期寫給丈夫的壹封信中提到了這些鵝,信中寫道:“誰在雲端送壹本錦書,誰就會在滿月時回到西樓。”而“現在誰能挑”不得不引起讀者的聯想。我們可以想象作者曾經和丈夫壹起賞花摘葉。這是壹次多麽乏味而甜蜜的經歷啊。然而,壹切都消失了。現在,雖然花和葉還在,但人已經不在了,這種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看著窗戶怎麽能壹個人黑”這句話間接表達了對無聊生活的感受。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壹個女人整天靠在窗戶上。為什麽是壹整天?壹個“守”字解釋了它。對於現在像作者這樣的人來說,生活是多麽無聊。除了呆在窗邊我還能做什麽?她的生活節奏太慢,不足為懼。我怎麽能花這麽多時間?所以有句話說:“我壹個人怎麽會黑?”筆者期待著夜晚的到來。可以看出作者此時是多麽沮喪,因為如果是壹個充滿激情和希望的人,那麽他所期待的就是黎明的到來。
雖然它是壹首狹義的抒發個人情感的詩歌,但在當時不僅被忽視而且被拒絕,它根本無法與蘇軾和辛棄疾的偉大作品相提並論。這裏的偉大作品指的是他們的詩歌具有偉大的主題,偉大的氣勢和偉大的情感,但今天李清照被我們接受和喜愛。她的詩還有另壹種審美價值,也符合當下的寫作潮流,那就是寫個人的東西。只有真正挖掘自己的內心,才能獲得新的發現和深刻的體驗,如果排除個人盲目追求大主題,就沒有新鮮感和品味。幸運的是,蘇軾的作品也很優秀,但能有多少人是蘇麗珂呢?“聲聲慢”壹詞無疑充滿了審美意識,而“梧桐更瀟瀟,淅淅瀝瀝黃昏時”壹句足以成為描寫黃昏的千古名句。此外,這種美是壹種頹廢的美,這種美在川端康成也可以找到,因為他們心中都有壹個詞——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