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成立於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是國內外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專業篆刻藝術學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篆刻”的首個代表性組織。印社鼓山社遺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西湖”的核心組成部分之壹。歷任主席是吳昌碩、馬恒、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和啟功。現任主席是有“世界第壹俱樂部”美譽的饒宗頤。
文化自強是西泠人永恒的信仰。西泠印社成立之初,許多著名的金石學家就立誌要弘揚和發展國粹。杭州篆刻家王福庵、丁扶之、葉偉明、吳世謙等人齊聚西湖,討論印度研究。於是,他們在鼓山南麓的西嶺橋畔結成社團,取名“西嶺印社”。該印刷廠以“研究印度學、保存金石和書畫”為宗旨,吸引了大批藝術家。
文化創新是西泠印社發展的不竭動力。西泠印社自成立以來壹直從事現代意義上的古典藝術探索,以寬松的運營理念倡導藝術多元主義,並延續了春秋聚會、五周年和十周年慶祝以及每年不定期會員聚會的社團運營模式。
社會遺址位於浙江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孤山南麓,東有白堤,西有西陵橋,北有西湖,南有西湖。占地面積709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750平方米。印舍的建築雖然沒有傳統的縱橫格局,但亭臺樓閣因山勢高低錯落,壹層壹層,井然有序,堪稱江南園林的傑作。主要建築有白塘、諸葛、陽賢閣、環浦陸晶等。,都掛著匾額,室外懸崖上全是石頭,名人墨跡清晰可見。內設中國印度研究博物館,收藏歷代書畫印章6000余件。
社會遺址位於浙江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孤山南麓,東有白堤,西有西陵橋,北有西湖,南有西湖。占地面積7088.8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749.77平方米。遺址包括多處明清古建築遺址,依山而建,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每個地點都有自己的特點,並與周圍的環境融為壹體。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相互映襯,布局極其精美。園中幽雅,景色幽靜,人文景觀薈萃,懸崖峭壁上的碑刻隨處可見,有“湖光山色最佳之地”的美譽。
西泠印社還建造了壹座華嚴經塔,這是杭州唯壹的密檐塔,由西泠印社成員中的壹位僧人於1924年建造。該塔高20余米,是西泠印社的標誌性建築。塔的平面是八角形的,有* * *十壹級。第壹層刻有華嚴經,第二層和第三層刻有金剛經。塔的上部八層和頂部雕刻有佛像,底座周圍也有雕刻,美麗而生動。
印舍的建築雖然沒有傳統的縱橫格局,但亭臺樓閣因山勢高低錯落,壹層壹層,井然有序,堪稱江南園林的傑作。主要建築有白塘、諸葛、陽賢閣、環浦陸晶等。,都掛著匾額,室外懸崖上全是石頭,名人墨跡清晰可見。內設中國印度研究博物館,收藏歷代書畫印章6000余件。
西泠出版社國際遊客參觀點以社會遺址的人文和自然景觀為主,輔以參與體驗的各種藝術交流活動。其社交地點位於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孤山西麓。它包括許多明清時期的古建築遺址。園中幽雅,風景幽靜,人文景觀薈萃。摩崖石刻隨處可見。它是江南山地園林的典範,有“最佳湖光山色”的美譽。
壹路到達著陸點,峰回路轉,曲徑通幽,頗有探索勝利的趣味。在享受社交網站深厚文化積澱的同時,我俯瞰西湖美景。在欣賞自然人文景觀的同時,西泠印社還有豐富的文化藝術體驗盛宴,包括版畫、書畫鑒賞、拓片拓印、印泥制作和藝術品等,集知識性和趣味性於壹體。西泠印社是世界各國朋友了解杭州這座印度研究文化名城的最佳展示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