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明確的方向和描述,它似乎在講述壹段遙遠的愛情,又似乎在追求壹個遙不可及的夢想,這完全取決於讀者的解讀。這種起源於西方象征主義文學的詩歌曾在年輕藝術家中風靡壹時。然而,朦朧詩並不是歐美詩人的發明。至少在壹千年前的中國,就有壹位擅長寫朦朧詩的鼻祖——李商隱。他著名的《錦瑟》簡直是教科書般的朦朧詩傑作:
它似乎在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它似乎在傾訴壹段已經逝去的悲傷愛情。錦瑟、蝴蝶、杜鵑、明月、珍珠、溫潤如玉這些隱喻性的詞語,結合意味深長的典故,引發了讀者的無限遐想。象征派文學把“意合”作為詩歌創作的標準,我國詩人李早在幾千年前就這樣做了。
李商隱813出生於滎陽。這位晚唐詩人年少成名,風姿綽約。年紀輕輕的他就被無數粉絲包圍,當然大多是女粉絲。第壹位著名的女粉絲名叫劉智,是他家鄉洛陽壹位商人的女兒。偶爾聽到有人背誦李商隱的《燕泰詩》,很是佩服,於是立馬轉粉。我也讓丫鬟給個信物,說好三天後不走。沒想到,我們義山兄壹轉身就把這事給忘了。他丟下柳枝姑娘,跑到北京。後來在劉智的傷心失望之下,她嫁給了別人,成了妾,結束了自己的壹生。大概是心虛,李商隱多年後寫了壹組名叫《柳枝》的詩,其中有兩首是這樣寫的:
鱗羽成雙,萬物成雙,柳枝和自己卻相距甚遠。是悔恨的嘆息還是憂郁的獨白?當然,小李童鞋的情感經歷不會這麽簡單。當他在漁陽山上思考人生時,他遇到了壹位美麗的女道士。唐代的女道士是壹個奇妙的職業。他們通常營養豐富而且漂亮。雖然她們是宗教從業者,但她們有很多空閑時間,這催生了壹大批文藝女青年,這位名叫宋華陽的女道士就是其中之壹。李商隱用壹首題為《無題》的詩記錄了當時快樂而不情願的心情:
雖然不能插上翅膀飛到愛人身邊,但感同身受的感覺古今肯定是壹樣的。李商隱不愧為唐朝的情聖,把男女相愛的感情刻畫得惟妙惟肖。
遺憾的是,由於宋華陽身份的限制,這段感情不被世俗和禮教所接受,所以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分手。李商隱用另壹首《無題》唱出了這段有始無終的愛情:
?南朝姜晏在《別賦》中說:“入迷者,正離。”戀人之間的離別是最痛苦的,更何況是再也見不到的告別?彭山的距離不足以形容這種情感,遙不可及的距離早在壹萬裏之外!
著名詩人李商隱在當時確實是壹個另類。後人評論他的作品說:
如壹條寶纓,千絲萬縷的鐵網,又密又美,很有應用的必要。
在我看來,這完全是酸葡萄心理。文學就是文學,無論是波瀾壯闊還是平淡無奇,只是風格不同而已。為什麽希望它成為壹個適用的工具?這些人認為《新華字典》或《農作物栽培技術手冊》比李商隱的詩更文學嗎?
?雖然李商隱的創作風格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但當時的大詩人白居易卻對他大加贊賞,甚至公開對李商隱說:“我死後,如果能投胎做妳的兒子,我就心滿意足了!”就在樂天俗人死後幾年,李商隱真的有了壹個兒子。他記住了老詩人的話,給兒子取名為“白老”。結果這個男生真的很讓人失望。當他長大後,他笨得不可思議。白居易的才華在哪裏?溫庭筠總是嘲笑他。幸運的是,李商隱後來生了壹個名叫“坤少爺”的小兒子,他非常聰明,渴望學習,所以大家都認為這真是白樂天的轉世!
幾千年前,這位朦朧詩人給世人留下了數百首感傷的詩篇。如果讓我選擇壹首最能代表他詩歌形象的作品,我可能會選擇那首詩《落花》:
每首詩都像壹朵花瓣飄落的花,在蒙蒙細雨中呢喃,訴說著風情總是被無情地惹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