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日語中有那麽多特殊形式的量詞?
主要有兩個原因:壹是詞源不同。日語中有兩組數字,壹組用於訓練閱讀(ひと、ふた、みよ...)和另壹個用於語音閱讀(ぃちにさん).壹般來說,訓練讀詞匹配訓練讀量詞,發音讀詞匹配發音讀量詞。典型的訓讀量詞有つ、か,典型的讀音量詞有こ、まぃ、ほん等。而現代日語中,仍然只保留訓練讀數小於10的詞(百、千、萬基本不用)。所以有些東西是10以內的訓練閱讀算,10以上的發音閱讀算。典型的例子是“日”(註意14,20和24是例外)。更有甚者,2以內只能通過訓練來數,從3開始可以通過聲音來讀。典型的例子是“人”:壹個人(ひとり)、兩個人(ふたり)和三個人(さんにん).更有甚者,數詞靠聲音發音,量詞靠訓練,如鳥類的量詞“羽”:壹羽(ぃちわ)二羽(にわ).唯恐天下不亂,9在讀音讀中有兩個讀音(きゅぅ /く),4和7的訓練讀就會進來搗亂(よよんなな).不同量詞後讀哪個音,就得背。二是音,就是為了發音方便而改變發音。音讀中常出現濁音大便和濁音大便。濁音有“三百”(さんびゃく)、“三本”(さんぼん)、“四分”(よんぷ)促音的例子有“壹”(ぃっこ)、“六階”(ろっかぃ)、“巴”(はっさぃ).(“起”也是入聲字,但壹般不發還好,不常見的量詞組合即使發錯音也能聽懂。例如,如果妳說“ななじ”,每個人都會認為妳想說“しちじ".”還有壹些例子,比如“八階”。當妳正確地發音“はっかぃ”時很容易理解,所以妳簡單地發音“はちか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