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主要代表作有:
(1)論樂毅:王羲之的書,小毛筆字體。筆法優美,神采奕奕,胖瘦相稱,非常符合楷書的規則。隋誌勇稱其為“第壹官書”,唐代褚遂良對此也給予了高度評價。
(2)黃庭經:小字中有壹個關於黃庭經的傳說:殷珊有壹個道士想要王羲之的書法。因為他知道自己愛鵝,所以特意準備了壹籠又肥又大的白鵝作為寫經的報酬。當王羲之看到鵝高興地為道士寫經書很長時間時,他高興地“把鵝關在籠子裏,然後回家了”。原文載於《南朝書單》。據說王羲之的書是道德經,但經過反復傳播,它成了黃庭經。因此,《黃庭經》又稱《換鵝帖》,以“永和十二年(356年)五月”結束,現在只是後人的摹本。
(3)《蘭亭集序》:此文是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壹些文人舉行“修契”宴會時為他們的詩所寫的序稿。***28行,324字,完美的構圖、結構和筆法,這是他33歲時的傑作。後人評論說:“右軍字體變了。其英氣自然,故以為從古到今之師。”因此,歷代書家都把蘭亭視為“天下第壹行書”。
(4)快雪期間晴帖:王羲之書。行書四行,字體流暢優美。元代趙孟頫曾稱此帖為“天下第壹書法”。“石渠寶地”收到了金人的三個帖子,稱為“三願”,這個帖子排名第壹。它被人們重視,所以它能被看到。
(5)孔子帖:《孔子帖》和《頻繁愁》是王羲之的行書,兩帖連成壹紙。紙質版現由日本前田裕德學會收藏,它是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字的副本,以及《桓範在葬禮上的帖子》。
(6)悼亡帖:《悼桓範帖》是唐代王羲之摹本。紙質書。現在日本皇室密室被藏了起來。驛站上還有朱溫“歷延”的三枚印章,歷延相當於唐德宗建中至唐順宗永貞元三年,表明該驛站是在唐代傳入日本的。《悼亡帖》筆法細膩,結構多面。它是王羲之創作的最新風格的典型作品。
(7)十七帖:《十七帖》是王羲之的草書代表作,內容是他寫的書信。它是以“十七”這個詞命名的。《十七帖》墨跡已佚,只有壹本代代相傳。《十七帖》的草書被前人評價為“筆法古拙,有篆筆之意”,也有人認為帖中的人物筆法呈波浪式,人物獨立不連。這恰恰說明他善於“合諸法而備壹家”,所以才能形成他獨特的草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