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什麽是現代漢語?

什麽是現代漢語?

現代漢語,我們指的是現代漢族的諧音,是以北京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型的現代白話文筆為語法規範的普通話。

現代漢語簡介,這個詞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解釋是指漢族近代以來使用的語言,包括民族語言——普通話和方言;狹義的現代漢語僅指普通話。現代漢語課程是狹義的現代漢語。

當代漢語

語言和現代漢語有共性也有個性。現代漢語作為壹種語言,具有所有語言的所有屬性。

形成壹種基本方言,語言相同。

作為民族同音異義詞基礎的方言稱為基礎方言。北方方言是現代漢語的基本方言。

形成同壹種語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因素。

普通話以北京音為標準發音,符合人們使用漢語的客觀情況。任何民族同音字都需要有壹個地方方言的讀音作為標準讀音,不同地方的讀音不可能拼湊成壹個標準讀音,漢語同音字也是如此。普通話以北京音為標準音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自遼、金、元、明、清以來的八百多年間,北京壹直是都城,北京成為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北京話的影響越來越顯著,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作為政府的通用語言,北京話已經遍布全國。五四以後的“國語”“國音”也以北京音為標準發音,這是大勢所趨。需要註意的是,“以北京音為標準音”是指以北京語音系統作為普通話的標準音,不包括北京話的地方口音、過輕聲調和兒童發音。

普通話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礎上形成的。北方方言分布區域最廣,使用人數最多,影響最大。宋朝的劇本、元雜劇和明清小說,如《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都是用北方方言寫的。這些作品在很長壹段時間裏對人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北方方言也通過這些作品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五四以後,許多白話作品是用北方方言寫成的,這些作品的傳播進壹步擴大了北方方言的影響。北方方言成為普通話的基礎方言是歷史的必然。普通話“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方言”也就是普通話的詞匯標準以北方方言詞匯為基礎。普通話的詞匯來源於北方方言,但不是北方方言的所有詞匯都能進入普通話,那些沒有普遍意義、地方風情濃厚的詞匯更不應該被吸收到普通話中。另壹方面,為了滿足使用的需要,普通話還可以從非基礎方言中吸收有用的成分,如方言詞、古體詞、外來詞等。,豐富普通話詞匯。

普通話以典型的現代白話文為語法規範。因為作者加工的書面語語法比口語語法更抽象、更概括、更穩定,所以以書面作品作為語法標準的依據是合適的。但並不是現代白話作品的所有用例都可以作為規範,要排除特殊用例、方言的語法成分和作品中的語法錯誤。所以,把這篇文章理解為“以典型的現代白話作品的壹般用例為語法規範”更為準確。

方言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方言差異很大,其中語音差異最大,其次是詞匯和語法。因此,方言區的劃分主要以語音標準為依據,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中古全濁聲母與清濁聲母的系統對立和全濁聲母的演變規律;中古時期是否有止韻和入聲韻的演變規律;有幾種鼻音韻尾和中古楊勝韻的演變規律;中古時期有幾套塞擦音聲母,以及京、直、壯、張、建等組聲母的演變規律。

根據上述標準,目前最有影響的觀點是將漢語方言劃分為七大方言區,即北方方言、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話、閩語和廣州話。簡要介紹如下:

北方方言

又稱官話方言或北方方言,代表方言是北京話。北方方言是現代漢族的基本方言,分布區域最廣,人口最多。

根據內部差異,北方方言可以分為四種較小的方言:

(1)華北、東北方言分布在京津、河北、河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部分地區。(2)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陜西、甘肅等省和青海、寧夏、內蒙古的部分地區,以及漢族聚居的新疆。

(3)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雲南、貴州等省,湖北大部分地區,廣西北部和湖南西北角。

(4)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蘇省長江以北地區(徐州、蚌埠分屬華北、東北方言),以及鎮江以西、九江以東的長江南岸壹帶。

吳語

又稱吳語,早期代表蘇州話,現在是上海話和蘇州話。分布於上海、江蘇省長江以南和鎮江以東(不含鎮江)、南通壹小部分和浙江大部分地區。

湘語

又稱湘語,代表方言是長沙話。分布於湖南省大部分地區(西北角除外)。

贛語

又稱贛語,代表方言是南昌話。分布於江西省大部分地區(除東北沿江及以南)。

客家方言

又稱客家話,代表方言是廣東梅縣話。客家話是古代客家人由中原向南方遷徙而形成的,分布比較分散,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臺灣省、江西、廣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廣東東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廣西東南部是主要地區,海外華人社區也分布有客家話。

閩語

又稱閩語,主要分布在福建和海南的大部分地區、廣東東部的潮汕地區、雷州半島的部分地區、浙江南部的溫州地區的部分地區、廣西的少數地區和臺灣省的大部分漢族聚居的地方,東南亞的華人社區也有廣泛分布。

閩語是方言中內部差異最大、語音現象最復雜的壹種方言,可分為閩東、閩南、閩北、閩中、莆仙五個次方言。其中,福建東方方言以福州方言為代表,主要分布在閩東閩江下遊。以廈門話為代表的閩南語,分布於臺灣省閩南、潮汕地區及廣東、海南省雷州半島、浙江南部的24個縣。

粵語

又稱粵語,代表方言是粵語,分布在廣東中部和西南部、廣西東部和南部、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華人社區也有廣泛分布。

語音學(1)每個音節都有聲調。漢語音節(幾乎相當於漢字)的升降有不同的含義。比如“湯、糖、臥、燙”四個音節的聲母和韻母都是壹樣的,但是因為音高變化的不同,所以意思也不壹樣,也是用四個不同的字寫的。這種在音節上具有不同意義的音高變化稱為“調”。普通話有四個聲調,分別是平調、上聲、升調和降調,簡稱“四聲”。

(2)音節結構簡單規則。漢語是單音性很強的語言,音節界限特別清晰。漢語中的音節是普通人能夠感知的基本發音單位,幾乎每個音節都有意義。漢語的音節結構構造緊密,每個音節由聲母、韻母和聲調三部分組成。

語音概述

第壹,發音的本質

語音是人類發聲器官發出的壹種交流聲音,是壹種有意義的聲音。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語言要通過語音傳遞信息進行交流。

(壹)。言語的物理屬性

語音首先是壹種聲音,它和自然界的其他聲音壹樣,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具有物理屬性。語音的物理屬性有四個基本要素:音高、聲強、音長、音色。

1的音高指的是聲級,由發音體的振動速度決定。每秒鐘聲波振動的周期數就是聲波的頻率。壹定時間內振動次數越多,頻率越高,聲音也越高;振動次數少,頻率就低,聲音就低。發音體的振動頻率與發音體的大小、長度、厚度和張力有關。發音長、大、松、厚。振動慢,頻率低,聲音就低,反之亦然。發音的水平與聲帶的長短、粗細、松緊有關。人的聲帶不完全壹樣。壹般成年男性聲帶長而粗,成年女性聲帶短而細,所以聽起來略低於女性。另外,同壹個人發音時,聲帶的松緊程度不同,聲音也不同。漢語中的聲調,如普通話中的“都”、“都”、“dǔ”、“度”等,主要由不同的音高組成。

聲強是指聲音的強度,由聲波的振幅決定。振幅大時,聲音強;振幅小,聲音就弱。當妳擊鼓的時候,聲音會很強很大的力量,聲音會很大;力小,聲強就弱,聲音就小。普通話中“孝子”的聲強與“兒子”不同。前者更強,後者更弱。單詞中的輕重音主要是由聲音強弱的差異形成的。而且聲音的強弱在普通話中還有辨別詞義的作用。比如“正宗”裏的“道”字,分別讀成輕聲和非輕聲,意思就不壹樣。

音長是指聲音的長短,由發音體的振動時間決定。時間長,聲音長;時間短,聲音小。英語中的元音長不長有不同的含義,比如船和羊的區別,主要是元音長短不同。羊的[I:]音長,船的音短。在普通話和大部分漢語方言中,音長對區分詞義的作用不大,但對表達句子的感情有壹定的作用。

輕音節中的音長較短。比如讀“亮”字和讀輕字“月”是有區別的,“月”中“亮”的音長更短。

音色是指聲音的特性,是由聲波的不同形狀決定的。是每壹個聲音的精華,所以也叫音質。不同的聲音,不同的發音方法,不同形狀的* * *蜂鳴器都會造成不同的音色。

1.不同的發音有不同的音色。例如,胡琴的聲音與口琴的聲音不同,因為發音是弦和簧片。普通話發B音時,主要發音器官是上唇和下唇,發B音時,主要發音器官是舌根和軟腭,這就造成了不同的發音。

2.不同的發音方法有不同的音色。比如用弓拉同壹把小提琴,和必要的時候用手指撥是不壹樣的。同樣,π和H的主要發音器官是舌根和軟腭,但π用爆發法發音,H用摩擦法發音。發音方法不壹樣,所以聲音也不壹樣。

3.不同的* * *編鐘有不同的音色。比如鋼琴和小提琴都是用弦發音,發音方法是用弓畫。但是大提琴的喇叭很大,小提琴的喇叭很小,所以音色不壹樣。大提琴渾厚深沈,小提琴明快悠揚。再比如,U和O的* * *蜂鳴器都是口腔,但是U發音時口腔的開口比O發音時小,所以聲音不壹樣。

在任何語言中,音色都是區分意義的最重要因素。

生理特性

語音是由人的發聲器官發出的,具有生理屬性。發音器官及其活動決定了發音的差異。發聲器官可分為三部分。

1.肺部和氣管的任何聲音都是物體在外力作用下振動產生的。氣流是發音的動力,肺是呼氣時氣流的發電站。氣管是空氣進出的通道。從肺部呼出的氣流通過支氣管和氣管到達喉頭,作用於聲帶、咽腔、口腔、鼻腔等發聲器官,經這些器官調節後,發出不同的聲音。

2.喉和聲帶氣管的上部與喉相連。喉是由四塊軟骨組成的圓柱體,聲帶附著在圓柱體的中間。聲帶是兩層彈性肌膜,兩層膜之間的間隙是聲門,是氣流的通道。聲帶可以放松或收緊,聲門可以打開或關閉。聲門打開時,氣流可以自由通過;關閉時,氣流可以從聲門的窄縫中擠出,使聲帶振動,發出很大的聲音。

3.嘴和鼻子的喉嚨上方是咽腔。咽腔是壹個三叉口,底部連接喉頭,前面連接口腔,頂部連接鼻腔。呼出的空氣從喉部通過咽腔流到口腔和鼻腔。口腔、鼻腔、咽腔都是* * *喇叭,口腔對發音最重要。構成口腔的組織被稱為上腭和下腭。上腭包括上唇、上牙、牙齦、硬腭、軟腭和上顎

懸雍垂,硬腭在前,是固定的,軟腭在後,可以上下提拉,懸雍垂在軟腭後面。下腭包括下唇和下牙,舌頭也附著在下腭上。舌頭是口腔中最靈活的器官。舌分為舌尖、舌面和舌根。舌頭的前端是舌尖。水平拉伸時,與牙齒相對的部分是舌葉,舌葉後面的部分是舌面,舌面後面的部分是舌根。上顎上方的空腔是鼻腔,軟腭和懸雍垂位於鼻腔和口腔之間的通道內。軟腭上升,鼻腔閉合,氣流通過口腔。這時候的聲音叫重音。當軟腭下垂時,口腔的某壹部分閉合,空氣通過鼻腔流動。這時的聲音叫鼻音或純鼻音。如果口腔內沒有阻塞,氣流同時從鼻腔和口腔呼出,此時發出的聲音會同時在口腔和鼻腔內發出,稱為鼻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

社會性

語音是壹種社會現象,具有社會性。語音的社會性是其本質屬性,突出表現在語音和語義的聯系上。什麽樣的發音表達什麽意思,什麽樣的發音表達什麽意思,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本質的聯系,也不是個人的決定,而是壹定範圍的成員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的“約定俗成”。在不同的語言或方言中,同樣的意思會用不同的聲音來表達,比如“合訂本”的意思。在普通話中,使用sh(書)的語音形式,在方言中,也有蘇、傅或徐的表達,在英語中,則用[buk](書)的語音形式來表示。這正如中國著名哲學家荀子在《荀子正名》中所說:“名無專名,約之為宜。和跟它預約是不壹樣的。名不實,契約實,約定方稱真名。”。

另外,每種語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獨特的語音系統,這也是語音社會性的壹種表現。即使語音單位在物理和生理屬性上完全相同,但在不同的語言或方言中可以有不同的位置或功能,從而形成不同的語音系統。比如普通話裏有兩組聲母z c s和zh ch sh:私≠詩人,桑葉≠商,而粵語和吳語裏只有壹組z c s聲母,沒有zh ch sh聲母。再比如,普通話中送氣音p t k和不送氣音b d ɡ明確劃分為兔子≠肚子、跑≠飽兩套語音單位,但英語中送氣音和不送氣音算作壹套語音單位。可見,語音的本質不僅存在於物理和生理方面,還具有社會屬性,而社會屬性是語音的本質屬性。

詞匯

雙音節詞的數量占優勢。

學過文言文的人都知道,古代漢語的詞幾乎都是單音節的,壹個字就是壹個字。但在現代漢語中,雙音詞占大多數。只是在日常口語中,單音節詞(主要是動詞)使用的比較普遍。

詞的結構形式多種多樣。

現代漢語以雙音節詞為主,兒童的構式基本上是合成詞。漢語中人類語言有三種構詞方式。壹種是重疊構詞,即重復相同的詞根。如“爸爸,星星,偏巧,就在剛才,輕輕地”等等。壹種是派生構詞法,即壹個詞由壹個有意義的詞根和壹個意義比較虛的詞綴構成。比如“虎、首、表、饅頭、蓋爾”等等。還有壹種是復合詞構成,即壹個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有意義的詞根構成。例如,“學習,深造,合理化,擴展,車輛,冬季至日,計算機,圖書館”等等。派生構詞法在英語等語言中很常見,在漢語中很少,不屬於嚴格的形態變化;合成詞在其他語言中很少,但在漢語中最多,內部結構類型也多種多樣。

有獨特的量詞和語氣詞

現代漢語在解釋事物時不能直接用“幾次+名詞”,必須在中間加壹個量詞來表示計量單位。比如不要說“五書六筆三車四桃”,而要說“五書六筆三車四桃”。其他語言,比如英語,不用量詞,可以直接說“五本書,六支筆,三輛車”等等。漢語句子表達語氣,除了語調外,句末還常加某些語氣詞。比如“他不願意!他不想嗎?他不想,是嗎?他不想嗎?他不願意。”而其他語言的語氣,比如英語,主要是通過句子語氣來表達的。

語法

單詞沒有形態變化。

漢語語法的主要特點是詞入句後沒有形態變化。比如在英語中,帶“-s”的名詞表示復數,帶“-ing”或“-ed”的動詞分別表示進行時和過去式,謂語動詞和主語名詞在人稱和數上壹致,代詞(名詞)主格和賓格有變化等等。這些是詞的形態變化。中文單詞無論是在字典裏還是在句子裏,或者在句子的任何位置,讀和寫都是壹樣的。

虛詞重要而豐富。

漢語句子中的語法關系和意義主要是通過虛詞來表達的。虛詞的功能大致相當於印歐語的形態變化,但它們是獨立的詞而不是形態變化。比較:“他正在寫信/他正在寫信”、“他已經寫了壹封信/他寫了壹封信”、“他正在寫信/他寫了壹封信”和“他已經寫了壹封信/他曾經寫了壹封信”。以上句子中的“整、了、來、曾”都是虛詞,語法意義不同。

詞序起著重要的作用。

比如中文裏“老鼠抓貓”和“貓抓老鼠”這兩個詞壹模壹樣。只是因為語序相反,動作的發出者(施事者)和接受者(受事者)才不壹樣,意思正好相反。但在壹些印歐語中,如俄語,由於每個名詞都有主格、賓格、所有格等多種形式,只要“貓”使用主格形式,“老鼠”使用賓格形式,無論句子的語序如何變化,“貓”作為施事者和“老鼠”作為受事者的語法關系都不會受到影響,意義是壹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