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歷史人物——國學大師(四)民國國學大師有哪些?
容庚·容庚(1894-1983),廣東東莞人,古代文學家、考古學家、書法家。他學識淵博,為人正直,壹生著述頗豐。出版專著30余種,發表論文近百篇,是學術界尊崇的壹代宗師。容庚出生於壹個官員家庭,年輕時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22考入北大國學院。畢業後,我在燕京大學教書。其間完成了代表作《金文辨》,收錄古文字銘文18O0O余字,是研究古文字的必備工具書。後來寫成壹部30多萬字、500多幅圖的書,對中國青銅器進行了系統的解釋和科學的分類。容庚壹生博覽群書,堅持寫作,幾十年來堅持在書房工作1O小時以上。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容庚甚至把自己埋在石碑裏,對世界保持冷漠。歷時數年,完成了壹部百萬字巨著《叢貼圖》。晚年,容庚把他壹生收藏的數千件青銅器和珍貴的書畫藏品全部捐獻給了國家。1983容庚在廣州逝世,享年89歲。吳吳(1884-1939),安徽歙縣人。近代著名學者,古代文學家,清代最後壹位學者,章太炎三弟子之壹。就國學造詣而言,他與兄長黃侃並稱為北吳、南黃。吳從小勤奮好學。17歲進士,18歲進士,23歲狀元。後來師從章太炎學習古文字音韻學。1915年,完成了著名的經學名著《韓晶微言》,成為著名的儒生。後來在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大學等大學擔任國學主任,創辦了文史等刊物。1924年完成代表作《經籍古音辨》,收集、整理、辨析了漢代至唐代近百個音。總結先賢的成就,提出自己的新見解,成為經學的參考書。1936吳參加抗日救國活動,撰寫文章並發表演講,同年加入* * *組織。北京失陷後,吳的在天津避難。從65438年到0939年,吳死於傷寒引起的腸穿孔,享年56歲。辜鴻銘辜鴻銘(1857-1928)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祖籍福建惠安。他博學中西,被譽為清代傑出人物。精通9種語言,獲得13博士學位。他是民國時期精通西方科學、語言和東方國學的第壹人。他自稱生在南洋,嫁在東方,學在西方,在北洋做官。辜鴻銘出生在壹個富裕的家庭,母親是西方人。14歲的時候,他去了德國讀書。因為他驚人的理解力和驚人的記憶力,在十幾年的時間裏獲得了13的博士學位,成為當時德國大學裏的顯赫人物。65438年至0885年,辜鴻銘回國在張之洞幕府工作,開始精研國學。在此期間,他將中國的四書翻譯成英文,在海外發行,在西方國家影響很大。民國以後,辜鴻銘紮著辮子,在北大教書,這是當時北大的壹道風景。1928年,辜鴻銘在北京病逝,享年70歲。▼更多精彩簡史,請關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