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多喝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糖類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雞蛋、大棗、蜂蜜、新鮮蔬菜和水果。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到郊外和戶外呼吸新鮮空氣,使身體血液流動順暢,舒展筋骨,增強體質。
3.不要去農貿市場、個體餐館、娛樂室等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汙染的場所。
4.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飯前便後和接觸臟東西後要洗手,勤換、洗、幹衣服和被褥。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和擤鼻涕)後應立即洗手,避免臟手接觸口、眼和鼻。
5.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6、合理安排作息,讓生活有規律。註意保證睡眠時間,預防感冒,以免降低抗病能力。
7.不吃不潔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鮮和肉類,吃帶皮水果,喝生水。
8.避免接觸傳染病人,及時對幼兒園傳染病進行消毒,盡量疏散幼兒。
9.按計劃接種疫苗,如有發熱、皮疹或其他不適應及時就醫。
10.對感染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和房間進行適當消毒,如在陽光下晾曬衣物和被子,用含氯消毒劑噴灑和擦拭房間內的門把手、桌面和地板。
11.如有發熱和呼吸道癥狀,應佩戴口罩,盡快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並告訴醫生發病前是否有禽類接觸史、是否去過活禽市場、近期去過哪些地方。
12.從事家禽養殖、運輸、銷售、屠宰等的職業人群。應做好個人防護(戴手套、口罩、穿工作服等。)接觸家禽時,並註意在接觸後用消毒劑和水徹底清洗雙手。及時向動物衛生管理部門報告病死禽,並及時妥善處理。發現傳染病並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冬春季是傳染病的多發季節,其中多為呼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的臨床表現為:發熱、乏力、頭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癥狀。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和粉塵。當患者說話、咳嗽和打噴嚏時,可以從鼻咽部噴射出大量含有病原體的粘液滴並懸浮在空氣中,這些粘液滴可被易感人群吸入,從而引起感染或形成大規模流行。
冬春季常見的傳染病如下: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強,發病率居傳染病之首。潛伏期為1-3天。主要癥狀是發燒、頭痛、流鼻涕、喉嚨痛、幹咳、全身肌肉和關節疼痛和不適等。發燒通常持續3-4天,其中壹些人表現為嚴重的肺炎或胃腸道流感。傳染源主要為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感染期為1周。流感病毒主要通過咳嗽和打噴嚏傳播,正常人也可能通過接觸帶有流感病毒的物體然後觸摸口鼻而感染。人們通常容易患流感。患流感後應及時就地隔離,休息,多喝開水,房間通風消毒,采取對癥治療以緩解癥狀和控制細菌繼發感染,早期(48小時內)服用抗流感藥物。癥狀嚴重的患者,如嚴重肺炎、嚴重咳嗽、呼吸困難和持續高燒,需要住院治療。
2、水痘
水痘是壹種高度傳染性疾病,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水痘的典型臨床表現為中低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並迅速發展為清晰的橢圓形小水皰。24小時後,水泡變得渾濁易破,然後從中心收縮並迅速結痂。臨床上丘疹、水皰、結痂常同時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有軀幹,其次是頭面部和四肢,而手腳較少,瘙癢重。接受正規治療後,如果沒有並發感染,可在7-10天內治愈。傳染源主要是患者。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和接觸被水痘病毒汙染的餐具、玩具、被褥、毛巾等傳染性物品。人普遍易感,兒童更常見。
需要註意的是,這種疾病傳染性很強。如果發現兒童患病,應立即將其隔離,至少隔離到痤瘡皮疹結痂為止。發燒兒童應臥床休息,並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和足夠的水。生病孩子的皮膚應該是幹凈的。由於皮膚發癢,為防止抓傷,應剪短指甲並戴上手套。
3.腮腺炎
俗稱“腮風”,壹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傳染病,可在2周左右治愈。典型臨床癥狀為發熱、耳下及下巴腫痛,腮腺腫大以耳垂周圍向前、向後、向下擴散為特征,可並發腦膜腦炎和急性胰腺炎。傳染源為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或隱性感染者,病毒通過飛沫感染健康人。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預後良好,病後免疫力持久。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壹種由各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疾病。5歲以下的兒童易患此病。主要癥狀是發熱、手、腳、臀部和口腔出現皮疹或皰疹。絕大多數患者癥狀輕微,經治療後可治愈無後遺癥。個別患者可能有嚴重的表現和其他並發癥,可能導致死亡,需要及時搶救。手足口病通過多種途徑傳播,主要通過密切接觸患者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時的飛沫)以及被汙染的手、毛巾、手帕、牙杯、玩具、瓶子和被褥傳播。成年人感染後壹般不會生病,因此成年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感染兒童。目前,重癥手足口病的早期癥狀很難區分。建議家長註意壹下。當兒童出現發燒和皮疹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嚴禁個體診所和鄉村醫生接診5歲內出現皮疹或發熱(體溫≥38℃)的兒童。
5.人類禽流感
壹般認為人類不易感染禽流感病毒,但任何年齡都可能感染,但13歲以下兒童比例高且病情嚴重,屬於易感人群。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來源是患有禽流感或攜帶禽流感病毒的雞、鴨、鵝和其他家禽,尤其是雞。野生鳥類在禽流感的自然傳播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傳播途徑是通過呼吸道,也可通過密切接觸受感染家禽的分泌物和排泄物、被病毒汙染的水以及直接接觸病毒株而感染。高危人群為:壹是家禽養殖戶。二是發病前1周內去過家禽飼養、銷售和屠宰場所的人員。第三,接觸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實驗室工作人員是高危人群。
日常防控應盡量避免前往活禽市場或攤點,不購買活禽,不自行宰殺活禽,應購買和食用有檢疫證明的新鮮、活禽和冷凍禽及其制品。如果您在野外發現生病或死亡的野生鳥類,不要輕易觸摸它們,並及時向您所在地區的野生動物(林業)管理部門報告。註意飲食衛生,禽肉、蛋類等。必須徹底煮熟,註意廚房衛生,並將生熟砧板分開。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人傳人。由於目前還沒有相應的疫苗,而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是在冬春季,因此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疾病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