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妳能給我壹些建議嗎?(翻譯英語)

妳能給我壹些建議嗎?(翻譯英語)

下面我就五個方面談談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還是英語能力。

如果說英漢翻譯只有與中國接軌才能做到忠實、優雅,那麽漢英翻譯就要與世界接軌,即英語寫作要盡可能自然流暢。雖然我們作為外國人不可能像英語母語的人壹樣遊刃有余,但這並不是大量死譯存在的理由。這壹點非常重要。翻譯是對綜合能力的考驗,翻譯中的各種現象和困難都體現在詞句的具體性上,但歸根結底都會體現這壹點:英語基礎,或者說英語基礎水平,是做好翻譯工作的基礎。從學生的作業和考生的試卷中可以看出,漢譯英最能暴露學生的表達缺陷。中英文考試涵蓋的科目廣泛,綜合運用英語基礎技能。翻譯是交際能力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學習漢英翻譯有利於鞏固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在此基礎上掌握基本的翻譯技能和英語應用能力,順利通過社會上的各種測試和考試,如求職、資格認定、職稱評定、考研等,就業後能夠勝任各種商務翻譯需求。如果作文題目的提法可能會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容易雷同和依賴,那麽在漢譯英練習和考試中就不容易提前準備好具體的句子。在實際翻譯中,問題往往不是出現在不同的類別中,而是出現在各種情況中,而且學生不容易提前記住框架短語,因此很難區分等級。做好漢譯英工作,關鍵在於翻譯。只有當妳充分熟悉了中英文兩種語言,並積極運用到學習和工作中,才能逐步掌握具體的技能。不可能通過兩三個月的突擊,真正掌握圍繞壹些“秘密”的漢譯英這個工具。

2.遵循常見的方法,多做練習。

翻譯是根據原文的句式、精神、意義和情感,再現原文整體效果的藝術再創造。其實比寫字還費時費力。因為作家在寫作中是主動的,可以自由發揮,但在翻譯中卻受到原文的限制,不能避此避彼,自由發揮。提高翻譯技巧,不能只看翻譯理論和技巧的書。就像茅盾先生說的,如果妳兩端的語言能力都不夠,妳就不需要那些規則;但是,如果妳有很深的基礎,那些規則就會成為行不通的框架。

各種翻譯技巧只是工具。它們用得好不好,取決於妳的熟練程度。從學生的翻譯工作和作者翻譯的壹些出版物中,經常註意到英漢翻譯中“翻譯風格”嚴重,但漢英翻譯中卻富含中式英語。很多時候,單看英文翻譯是看不出什麽的,但是壹旦對比就會發現,翻譯明顯是按照中文思路簡單的堆砌詞句,使用英文單詞,沒有真正翻譯出原意,這就大大降低了客戶的宣傳效果。

英語和漢語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分析型語言,所以無論是在理論探討上,還是在翻譯實踐中,都有必要對結構、語序、語境、詞匯等方面做壹些分析。同時,從學習翻譯技巧的角度來說,要結合對英語的掌握來應用,不宜深究。聯系以上,還是要強調紮紮實實的學英語。有時候深厚的語言積累自然獲得的“語感”更重要,比如註意詞類的劃分,中英文對時序和結構關系的不同側重。畢竟成年人都是學外語的,註意壹些技巧可以事半功倍。但是技巧是在透徹了解了中英文的異同之後總結提煉出來的。如果妳沒能仔細揣摩課本上的道理,在做題的時候試著看參考答案,那麽這些技巧到最後還是外在的。

總之,只知道翻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技巧,實際意義不大。翻譯和其他職業從業者壹樣,需要堅持不懈的訓練,熟能生巧。從之前的筆試來看,大部分人在學以致用方面還是存在壹些不足,就是綜合應用能力往往較差。翻譯是壹門技巧性很強的藝術,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才能逐步提高。但盲目實踐難以避免,要有理論指導;另壹方面,離開實際的理論是空洞無用的;因此,兩者必須緊密結合,相互促進。

3.目標讀者與服務意識

漢英翻譯的目標受眾是廣泛的各行各業的外國人士。為了適應普通外國讀者的承受能力,翻譯努力為目標讀者提供豐富、通俗、易懂、可接受的譯文。筆者認為,妳在做漢譯英的時候,不妨假設壹下,目標讀者會被低壹個檔次對待。

在這裏,我想強調壹點:翻譯固然是壹門科學,也是壹門技能,但在市場經濟中,它首先是壹種服務。在面向客戶和面向讀者的界面中,翻譯需要同時服務於兩個客人:原文作者和譯文讀者。無論妳的學識有多深或多淺,翻譯的時候都要努力做到眼裏有作者,心裏有讀者。看原文的時候要小心;譯文的措辭應該盡可能地適應目標讀者。最好是以“提供壹流服務”的態度對待每壹部原著,每壹部譯作。在修改學生翻譯練習和校對翻譯企業展覽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即使忘記了壹半以上關於翻譯標準的討論,譯文中的很多表達問題也有望在付印前消除。

4.本文目標讀者的常見問題

本文的目標讀者應該學過大部分的經貿基礎課程,也有讀者為公司翻譯過各種文章甚至合同。但是,翻譯資格考試可能涉及的具體專業內容非常廣泛。

有些讀者的英語造詣可能需要提高。很多人反映,翻譯時對英語句子或段落的大意有基本的了解,但看完後能理解其意思,卻不能用準確得體的英語表達出來。有些人知道自己還沒準備好,但不知道該怎麽做,而更多的人無法客觀評價自己的翻譯。

在試卷和翻譯作業中,很多情況下,英漢翻譯有很強的“翻譯風格”,但漢英翻譯卻是嚴重的中式英語。造成翻譯錯誤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對文本理解不透徹,對兩種文化的差異缺乏了解,缺乏相應的訓練,導致翻譯能力差。如前所述,根本問題還是英語積累不足,表達能力差。

這太籠統了;從操作層面來說,根據筆者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經驗,學生在漢譯英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書寫潦草、大小寫和拼寫錯誤、濫用定冠詞等。這個沒辦法,只能提醒妳:細致認真。詞不達意:用詞不當,對多義詞掌握不夠。在漢英翻譯中發現大量錯誤的原因之壹是譯者的英語詞匯量有限,具體表現在譯文的表現力弱,句型缺乏靈活性,對多義詞和常用詞的相關性把握不好。許多學生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和八級考試,但實際翻譯中的翻譯水平遠遠達不到壹般期刊文章漢英翻譯的要求。看課文創造意義:坐對位置,也就是機械地“翻譯”單詞。比如說到“減肥飲料”,出來的都是減肥飲料,其實減肥飲料更讓人滿足。文化差異:體現在語言上,隱藏在幾乎每壹句話裏。缺乏專業特色:沒辦法,只能寄希望於“復合型教育”和“素質教育”。

5.如何做好漢英翻譯

翻譯不是邊緣科學,但它涉及的學科比其他任何專業都多。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什麽都有;天文地理,三教九流,風土人情,文化娛樂,衣食住行,都有涉及;散文報道,傳說軼事,詩詞歌賦,應有盡有,真是“雜”學。多種知識和體裁往往同時出現在同壹信息中。虛心學習,多提問,多查資料,必要時實地考察,理解原文,用符合相關的行話表達,具備用簡潔、流暢、準確的語言自由表達思想的能力。

學完壹本漢英教材,考過英語二級,或者在工作中接到壹個漢英翻譯的任務或訂單,開始翻譯時還是有壹些需要註意的事項,可以歸納為詞匯、知識、表達三個方面。為了增強可操作性,這裏從讀者的角度舉幾個例子。下面的例子好像更多的是經貿方面的,僅供參考。

5.1.妳不能指望參考書。

現有的參考書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總的情況是英漢翻譯廣泛、大量、完整,而工具書漢英翻譯數量少、單詞重復率高,尤其是科技詞匯,英語翻譯很差。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專業的漢英詞典,但是涉及到壹個設備,壹個產品,確實有很多客觀問題沒有解決。壹是彼此相似甚至壹字不差,行業特征不明顯。就連金山都讓人失望。第二,真正體現中國特色的文字很少。比如中國人說了幾十年的“大塊”,從來沒有收錄過。再比如“超生”這個詞。《超生遊擊隊》的小品在央視已經演了很多年,但是壹本漢英大詞典只有兩個解釋:1。轉世投胎;2.饒某人壹命;慈悲為懷,這兩個意思現在已經很少用了,或者說有需要的人不需要用英語表達。第三,新詞少,很多中國媒體上的新表達沒有體現出來。大部分關於經濟、貿易等商務方面的漢英詞典、工具書都嚴重滯後於社會發展,而這些詞往往是經濟活動中最活躍的成分。這既有社會技術進步快、辭書出版周期長等客觀因素,也有省事、不認真積累等原因。翻譯人員經常會覺得出版物中的漢譯英的錯誤率普遍比英漢翻譯的錯誤率高很多。

查字典是個好習慣,但是光靠查字典很難翻譯。即使妳手頭上有所有的字典,妳也不能跟著他們學。決定性的權威是上下文。要透徹理解原文,了解兩種文化的差異,就要根據上下文和語境的實際情況來翻譯,而不是機械地照搬字典裏的定義。

5.2.壹詞多譯,表達多樣化

每個民族的文化都在自己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壹定的風格和傳統。英語和漢語不僅在語法結構上不同,而且在表達思想和使用不同形象的方式上也不同。翻譯時,壹定要根據符合目的語表達習慣的原則,靈活變通。這個改動太“死”了,讀者很難得到清晰的概念和通順的翻譯;不該改而改,會太“活”而違背初衷。由於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有時候翻譯時不能拘泥於詞語的字面意思,需要通過機械照搬或者只是尋求英漢句式的對等來進行壹些改變。要忠實於原著,首先要註意以上兩種錯誤傾向:遵循原著的字面結構叫機制;不考慮原文,只翻譯堆砌幾個自己認識的詞,就是自由主義。這兩種情況都走了極端,脫離了翻譯的初衷。

擴大知識面體現在具體,可以說更應該關註壹詞多譯的現象(而不是“壹詞多義”)。如果譯者能充分掌握相關情況,翻譯起來會更得心應手,翻譯表達可能會更生動。比如同壹個會議,可以翻譯成大會、代表大會、論壇、屆會、研討會甚至接收;按行業、級別、規模;同壹個“會議”可以是在(城市、會議、國家等)與xxx或xxx交談、在(城市、會議、國家等)與XXX講話、在(城市、會議、國家等)與XXX討論、在(城市、會議、國家等)與XXX會面、在(國家等)的儀式上與XXX會面。)根據實際情況。

表達的多樣化並不等同於壹個詞的多譯。也就是說,即使詞匯量可用,譯者在句子層面仍需靈活掌握。這裏僅從“如何學習漢譯英”的角度。我希望妳在接下來的課上能壹直記住這根弦。可以根據具體的課文內容靈活選擇句型、單詞及其時態、語態、單復數。翻譯方法可以靈活掌握,根據不同情況從多種角度出發,選擇不同的句子結構,采用直譯、意譯以及直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法。

5.3.盡可能多地獲取背景信息。

掌握大量的背景信息對做好翻譯工作非常重要,要廣泛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壹些基礎知識。如果譯者不理解翻譯文本中的所有相關內容,就很難準確地翻譯出來讓別人理解。翻譯時要盡可能多的掌握第壹手資料,否則可能會出現英文譯文本身與中文原文相比無懈可擊,但與事實相比,卻發現文字文不對題的情況。比如兩張圖的文字說明分別是“刺破藍天”和“拔地而起”。看了照片才知道:前者是壹棟樓的屋頂,上面安裝了幾個衛星天線,後者是壹棟即將封頂的高樓,“刺破藍天”比“拔地而起”低多了。這樣,我們就可以把前者翻譯成陽光下的電信設施,把後者翻譯成另壹個摩天大樓,或者說是相對接近現實務實環境的藍天下的新高樓,也就是說,“刺藍天”其實就是“曬日光浴”,而“拔地而起”其實就是“刺藍天”。

可以說,譯者對相關背景信息了解得越深,在翻譯時就會越有信心。比如“高層建築擦窗機”的翻譯很難說是錯是壞,但只有看到機器本身才知道,機器是不能擦窗的,它只起到吊籃或吊艙的作用,所以應該翻譯成高層建築擦窗吊籃,否則買方會要求賠償。

5.4.學點專業知識

要特別註意術語的行業特征和行話特征。橡膠清潔劑可能用於鏟鬥、傳送帶等機械中的散料清理、整平、刮平,但在壹家經營汽車配件、汽車保養設備、裝飾品的公司簡介中,橡膠刷不太可能是橡膠刷,而是橡膠滾軸,壹種蘸水後擦洗擋風玻璃的簡易器具。車間使用的“傳輸系統”不可能是運輸(指市政運輸或場外運輸),也不應該是傳輸系統(指電力或電信傳輸),而應該是輸送機或輸送系統。

不同的行業要選擇不同的詞。比如“連接器”,是電動的還是電子的?是管還是纜?是塑料的還是鑄鐵的?英語中有很多對應的詞,選擇哪壹個要看原詞的具體意思,從原文前的公司名稱和周圍產品的延伸中並不總能看出來。作家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是專家,但譯者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東西。“接頭”根據行業不同可翻譯為耦合器、聯軸器、連接器、接頭、終端、抓鉤、鋼絲繩桶、接線盒、接線柱等形式。再比如“硬化”這個詞,根據行業不同可以翻譯成硫化、固化、硬化、凝固、肝硬化、持續、骨化、硬化、硬化等等。

我們應該盡力通過翻譯提供全面和相關的信息。有些中文單詞比較籠統,單看中文不是問題,但是翻譯起來會有很多猶豫。比如“圖文裝訂機”和“裝訂機”看似都翻譯成了書籍裝訂機,但壹看工廠就知道是兩碼事:前者簡直就像訂書機或者環形螺旋收卷機,而後者是真正的“機器”,由電機驅動,有壹系列的機械傳動和電子控制。因此,最好將“圖文裝訂機”翻譯成小冊子裝訂機或小冊子裝訂設備。

5.5.譯者的學習和積累

既然參考書跟不上時代,跟不上客戶的需求,就算趕上了也不能及時買到,所以自己動手當然是輔助手段。如果妳想成為壹名稱職的翻譯,妳應該“喜新厭舊”。妳要註意收集生詞、專業詞匯、常用縮寫和縮略語,虛心向知識淵博的人求教,註意更新和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比如,不要壹聽說“互聯網公司”就翻譯,而是跟風翻譯成創業公司、網絡公司、網絡運營商、網絡玩家、ISP等。再比如奧運場館建設。“場館”“展館”這些英文單詞不用全查。壹個場地就夠了。

現在互聯網應用廣泛,翻譯也能從中受益。谷歌、雅虎、Infoseek、Lycos等搜索引擎可以用來搜索新詞。現在學也晚了,至少可以勤學,壹個臨時的參考可以及時改正很多錯誤。以後會有更多的新名詞,商業上也會有很多新名詞。翻譯人員要經常閱讀壹些時代感很強的報紙和書籍來擴大知識面,有意識地積累生詞,密切關註,及時收集,學以致用,更真實更好地運用英語。

5.6.校對和潤色譯文

從我經歷的壹些測試和實踐來看,很多翻譯需要大量的修改和潤色。因此,翻譯後妳要仔細檢查自己的譯文,確保譯文的句法、句意和拼寫傳達了原文的內容,符合目的語規範。為了提高翻譯質量,譯者最好養成嚴謹糾錯的習慣,這種習慣貫穿於梳理、翻譯、打字、校對、閱樣的全過程。嚴把翻譯關,做到文字通順整潔,內容完整準確,不能“想當然”;嚴格校對,做到準確無誤,交稿前通讀壹遍,經常會不小心發現壹些錯誤,比如數字、時態、文體、排印錯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