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廈門搖頭晃腦的由來是什麽?

廈門搖頭晃腦的由來是什麽?

搖頭晃腦(後記餅)源於福建廈門鼓浪嶼,始於清初。這是壹種獨特的月餅文化,也是閩南人的歷史遺產。傳說,中秋節搖頭晃腦是鄭成功在鼓浪嶼駐軍時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除士兵對中秋節的熱愛,鼓舞他們的士氣。於是,代代相傳,成為今天閩南特有的民俗。

在古代,“博”是壹種棋類遊戲,後來指賭博。當然,跟進到現在,搖頭晃腦已經不再意味著賭博,而成為閩南中秋晚會的保留節目。當骰子落在大瓷碗裏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當笑聲從人們的心裏飄出來,到處都是幸福的笑容,幸福的感覺總是特別溫暖。

擴展數據;

Bo蛋糕法則

在廈門的薄餅習俗中,月餅有自己的名字,叫做惠餅。這是中秋博覽會不可或缺的“道具”之壹。?

傳統的月餅是由不同大小的月餅組成的。壹套月餅包括:1餅,教堂2餅,三紅餅4餅,四合壹餅8餅,二合壹餅16餅,壹秀餅32餅。?

特別有意思的是,“三紅”糕是糕中最好吃的,這來源於壹個有趣的傳說:永樂二十二年(1442),進士第壹名,名叫孫,明認為“嶽”和“公”合起來就是“博”字,不吉利,所以要去。

按照廈門人的說法,狀元不壹定是壹代“大才之人”,但三才是有真才實學的。所以狀元糕的味道壹般,三紅糕永遠是最好吃的。?

參考來源;百度百科-搖頭晃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