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14歲參軍,17歲去韓國,在韓國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朱彥夫是怎麽回事?

14歲參軍,17歲去韓國,在韓國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朱彥夫是怎麽回事?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後第壹次保家衛國的戰爭。無數誌願軍跨過鴨綠江,義無反顧地奔赴朝鮮戰場,用血肉之軀和鋼鐵般的意誌打敗了囂張的“聯合國軍”。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朱彥夫,就是當年參加這場戰爭的壹名普通士兵。他在14歲時秘密離開家鄉,加入了人民解放軍的行列,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大大小小上百次戰役,立下了許多功勛。

17歲時,朱彥夫隨軍去了朝鮮。在隨後的壹次戰鬥中,幾顆敵方手榴彈突然在身旁爆炸,朱彥夫瞬間失去左眼,頭部、胸部、腹部嚴重受傷,整個人陷入昏迷。

過了壹會兒,朱彥夫奇跡般的醒了過來,但此時他已經無力站立,身邊的戰友都已經犧牲,身邊沒有壹個人,只有雙方的屍體和淒涼的寒風,仿佛生命走到了盡頭。

但朱彥夫並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他掙紮著朝壹個方向爬,最後被兩名誌願軍戰士救下,送往醫院。在醫生的全力搶救下,朱彥夫脫離了生命危險。然而,由於受傷,他永遠失去了雙腿和雙手...

朱彥夫當時經歷了怎樣激烈的打鬥場面?面對自己身上的諸多殘疾,心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回國後他做了什麽?他後來的生活是怎樣的?

關於朱彥夫傳奇的壹生,要從他參軍的時候說起。

朱彥夫,1933年7月出生於山東淄博沂源縣張家泉村壹個貧苦農民家庭。他沒去上學。父親早年因病去世,和母親相依為命。他的生活非常艱難。

沂源縣很多地區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成為八路軍的根據地。1944年3月26日,沂源縣解放。不久之後,在我們黨的領導下,這裏的人民得到了土地,每個人對革命都非常熱情。

父親去世後,朱彥夫成了家裏的頂梁柱。當別的孩子在玩耍的時候,他開始幫媽媽做家務,這讓他比同齡人更成熟。

14歲那年,朱彥夫看到村裏的年輕人都加入了解放軍,他也有了參軍的想法。但他媽媽覺得他太小,擔心他的安全,準備讓他長大後再去。

於是,朱彥夫瞞著母親偷偷離開了家鄉,加入了解放軍的行列。參軍後不久,他參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戰役,戰友們對這位小同誌十分贊賞。

此後,朱彥夫隨部隊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數百次戰役。期間三次立功,多處受傷。雖然年紀較小,但他和其他士兵壹樣鍛煉了頑強的戰鬥意誌。

1949年,16歲,朱彥夫通過黨的考驗,正式加入中國* * *產黨,成為所在公司最年輕的黨員之壹。隨著國民黨軍隊的迅速潰敗,他覺得自己可以馬上回家照顧母親,但很快就要奔赴新的戰場。

朝鮮戰爭爆發後不久,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公然違反國際準則,主動幹涉朝鮮內政,出兵朝鮮,戰火很快燒到了鴨綠江邊。

為了保衛國家,毛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決定。在彭總司令的率領下,中國人民誌願軍毅然奔赴朝鮮戰場,抗美援朝戰爭全面爆發。

首戰中,彭出其不意地拿下了“聯合國軍”,暫時穩定了局勢。但時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麥克阿瑟態度傲慢,認為我軍只是象征性支援朝鮮,主力肯定沒來,於是指揮“聯合國軍”繼續北上。

眼見敵人來勢洶洶,彭決定打擊他們的囂張氣焰,並立即發動了第二次抗美援朝戰役。我軍完成了對前進的敵人的包圍後,戰鬥立即開始了。戰場的東線是著名的長津湖戰役。

第二次戰役開始前,朱彥夫所在的第九兵團第二十六軍已於1950 11開赴朝鮮戰場。長津湖戰役開始後,26軍作為預備隊負責機動,但很快就投入戰鬥。

因為今年長津湖的冬天太冷了,晚上溫度甚至達到了零下40多度,幾十年難得壹見。由於部隊入朝前沒有準備足夠的冬裝,很多負責潛伏在陣地上的誌願軍戰士還沒開戰就被凍住了,非戰鬥減員非常嚴重。

戰鬥開始後,美軍強大的火力也刷新了士兵們的認知。雖然我軍占據有利地形,雖然我軍人數比對面多得多,雖然敵人被我軍包圍,但戰鬥並不如預期順利,部隊傷亡很重。

當時朱彥夫的連隊負責爭奪長津湖205高地,所以占領可以居高臨下,封住敵人的退路,但此時他們的對手是兩個營的美軍。

朱彥夫的連隊趁著夜色占領了205高地,但天亮後,美軍數百發炮彈傾瀉在陣地上,山頂甚至被削去了幾十厘米。抓壹把土就能摸到彈片,山下還有裝備精良的美軍不斷向高地進攻,戰鬥異常激烈。

幾天後,雙方甚至發生了肉搏戰。經過反復鬥爭,陣地仍在我軍手中。然而此時陣地上只剩下朱彥夫壹人,其他將士都已犧牲。

但是敵人不會給他喘息的機會。很快,又壹隊美軍沖向陣地。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年僅17歲的朱彥夫毫不畏懼。他迅速將三挺機槍裝滿子彈,然後放在不同的位置,不斷變換位置射擊,消滅了很多敵人。

然而,畢竟我們寡不敵眾。當我們給壹挺機槍上膛的時候,美軍的幾顆手榴彈落在了朱彥夫身邊。他趕緊拿起壹顆扔向敵人,但當他拿起第二顆時,身邊的幾顆手雷爆炸了,朱彥夫瞬間被炸成昏迷。

不知道過了多久,朱彥夫醒了,四周壹片寂靜。只見他身上厚厚的雪花,左眼直接被炸飛,腸子流了壹地。

他準備摸槍繼續戰鬥,卻發現手指已經被凍掉,視線模糊。饑寒交迫之下,朱彥夫吞下了身邊的異物,後來才知道是被手雷直接炸出來的左眼球。

此時的朱彥夫全身重傷,加上寒冷的壓迫,已經無力站立,但他依然沒有放棄生存的希望。他咬緊牙關,把腸子塞回肚子裏,用衣服把自己裹在身上,帶著劇烈的疼痛掙紮著爬上了位置的頂端,但很快就因為失血過多陷入了昏迷。

當朱彥夫醒來時,他發現自己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周圍都是受傷的誌願者。他非常驚訝。

原來,在他昏迷的時候,兩個路過的誌願者把他救了出來,帶回了後方醫院。因為傷勢嚴重,部隊專門派人送他回國做手術。

在長春軍醫大學附屬醫院,醫生給朱彥夫做了47次手術,他昏迷了93天。幸運的是,朱彥夫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但他的腿和手因為凍傷不得不截肢。

朱彥夫意識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後,原本的驚喜瞬間被徹底的失望取代。沒有手和腳,他就不能再上戰場了。此時他心裏只有壹個念頭:自殺。

躺在病床上,朱彥夫滿腦子都是自殺的念頭,因為他不想給國家添麻煩,他不想帶著壹個殘破的身體活著。

起初,朱彥夫想以絕食結束自己的生命,但護理人員早已接到上級領導的指示:要確保英勇的誌願軍戰士朱彥夫的安全。所以他每次吃飯,護理人員總是強迫他餵。

然後,朱彥夫有了跳樓的想法。他趁護理人員不註意,偷偷溜進屋外的走廊,卻發現自己沒有手腳連窗臺都爬不上去。不久,他采取了過量服用安眠藥的方法,但被護理人員制止了。

部隊領導得知此事後,親自來醫院勸阻。壹個領導對他說:“朱彥夫,妳對得起妳犧牲的戰友嗎?”妳對得起給妳治病的醫生護士嗎?妳知道為了救妳妳流了多少血嗎?妳有什麽資格不愛惜自己的生命!”朱彥夫想到了死去的戰友,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經過醫生的鑒定,朱彥夫成了特級傷殘軍人。他不僅失去了左眼,右眼的視力也下降到了0.3。此外,雙腿和雙手都被截肢,身上多處有明顯傷痕。按照規定,他完全可以在國家的照顧下安度晚年。

但朱彥夫堅定地說:我就算沒手沒腳也是軍人。他開始了艱苦的生活訓練,幾十天只練斷臂吃飯。

好事多磨。幾個月後,朱彥夫的健康狀況明顯好轉,他也被轉移到韓國殘疾人療養院休養。在這裏,他壹邊進行康復訓練,壹邊積極學習壹些簡單的文化知識,因為他不想這樣生活。

1956年春天,朱彥夫已經可以借助假肢自由活動了。這壹刻,他不再想浪費國家的資源。他想過真正軍人的生活,於是做了壹個決定:別讓國家養了,回家種地。

幾天後,朱彥夫不聽戰友和領導的勸阻。辦完出院手續,他毅然離開休養所,回到老家張家泉村。然而,家鄉的景象讓他大吃壹驚。

張家泉村位於沂源縣南部,三面環山,土地貧瘠。年景好的時候,村民還能勉強生活,但只要遇到饑荒,就只能靠乞討為生。解放前,這裏曾是附近有名的乞討村。

即使建國後給村民分了地,生活也沒有明顯改善。因為生態環境惡劣,人均土地不到壹畝,加上人口迅速增加,生活還是相當艱難。

朱延福看到村裏落後的景象,心裏很難過。作為壹名黨員和前解放軍戰士,他決定幫助村民消除貧困,帶領大家致富。閉關學習的經歷告訴他,文化是第壹位的。

於是,朱彥夫特意在家裏騰出壹間茅草屋,然後用母親的救生用具的木板做了幾個書架。後來,他用組織發的復員費和補償金在鎮上買了200多本書,在家裏辦起了村裏歷史上第壹個“圖書館”。

朱彥夫經常挨家挨戶向村民解釋讀書的好處。在他的努力下,村民們也來他家借書,但他發現大家都只是借書,很少有人看。他知道自己忽略了壹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村民普遍不識字。

為此,朱彥夫拿出自己的養老金,在村裏辦起了夜校。白天大家在地裏幹活,晚上他就用在閉關中學到的知識,主動教村民讀書寫字。

朱彥夫的善良感動了壹位名叫陳希勇的女士,她是附近壹個鎮的公共護士。陳西永聽說朱彥夫的事跡後,非常欽佩他,並主動去結識他。經過不斷的接觸,陳西永對朱彥夫產生了好感,她決定照顧男主角壹輩子。不久後,他們成為夫妻,互相照顧了幾十年。

看到朱延福身有殘疾卻依然努力幫助大家辦實事,村民們都很感動。在1957的村換屆選舉大會上,大家壹致推選他為村黨支部書記,朱延福沒有拒絕。他下定決心要帶領大家建設這個村莊。

教育問題解決了,下壹步就是如何解決村民的貧困生活。朱延福知道自己離家多年,可能不了解村裏的最新情況,於是親自到村外的荒山荒地去調查。

壹個多月來,朱彥夫拄著拐杖、裝著假肢,壹次次爬上南峰、北大梁,用他唯壹的右眼看遍了張家泉村的山山水水。為了不打擾別人,朱彥夫經常晚上借著月光出去偵查,所以經常渾身是血。

實踐通向真知。經過充分的調查,朱彥夫發現除了文化教育的缺失,還有三大問題亟待解決:缺地、缺水、缺電,於是開始了有針對性的行動。

首先,朱延福發現村裏的耕地分散在三條大溝分割的荒山上,土地利用效率很低。於是他決定在平山修建農田,在溝壑上修築石拱涵洞,用土填坑造地,把零碎的農田變成壹塊塊,擴大耕地面積。

但在當時,這需要大量的工作。村裏很多幹部提出了反對意見。朱彥夫特意把反對者召集在壹起,開了個會。會上,他大聲說:“我不怕壹個殘疾人。妳害怕什麽?有困難我第壹個去!”反對的聲音瞬間消失。

統壹思想後,朱彥夫開始帶領村民行動起來。經過6個冬天的奮戰,張家泉村在山坡上新增了80多畝“大寨田”,3條大溝壑也治理完畢。平整後,村裏增加了200多畝良田。

種完地,朱彥夫發現灌溉又成了大問題。他知道人不能總是靠天吃飯,要努力尋找長久之計。因為他們不懂水利,他特意從外地請來了水利工程師,幫助測量和規劃溝渠和水井的位置。

朱彥夫也沒閑著。他帶著幾個年輕人四處找水。選址確定後,他組織大家挖井修渠。他不顧風雨,堅持在現場指導村民,村民們更加感動。到1960,村裏已經有9口井,徹底解決了村民的生活用水問題。

幾年後,朱彥夫親自繪制圖紙,帶領大家修了壹條長1.500米的灌溉渠,真正實現了村裏灌溉田地的夢想。

1971年,朱彥夫為了讓村裏通電,親自到上海、南京、濟南、Xi安等省市支援。10 km道路的材料準備用了7年時間,使張家泉村成為當地第壹個通上電的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此外,朱彥夫還非常重視特色農業的發展。他積極組織村民興辦蘋果園、胡椒園、桑園等特色種植園,村民們真的發了財。

就這樣,朱延福做了25年的村黨支部書記。這25年間,為了幫助村民發展,四處奔波,他用了7副假肢,傷口也斷過很多次,但他從來沒有抱怨過。

朱嚴復在日記中寫道:“人活著,就要奮鬥;奮鬥就是幸福;奮鬥了,幸福還會繼續。”“很痛很痛,我只知道我還活著,只要我還活著,就很容易。只要我活著,我就能做到。”

1982年,朱彥夫因為長期過度勞累,生了壹場大病。雖然很快好轉,但他也知道自己的身體已經無法帶領村民發展,於是主動辭去了村黨支部書記的職務,但他的“戰鬥”遠未結束。

朱彥夫從部隊退伍以來,心裏壹直有壹個牽掛,就是要把戰友們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所作所為告訴世人。現在村民富裕了,他可以全心全意完成了。

有壹天,朱彥夫把全家人召集在壹起。他深情地說:“我是26軍的戰士。我會替連隊指導員完成他的遺願,寫下戰鬥經歷,讓後人知道我們是如何與敵人決壹死戰的。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朱彥夫決定寫壹本書來記錄戰友的事跡,因為他覺得只有這樣才能永久保存。他的子女知道他父親是個守信的人,所以沒有阻止他,全家都在支持他的創作。

因為失去了雙手,朱彥夫的創作比其他作者更艱難,但他堅持壹個人去做,因為這是他對導師的承諾。

朱彥夫用了三種寫法:用嘴握筆,用胳膊握筆,用壹只胳膊綁筆。但由於他右眼視力只有0.3,短時間內眼睛會疼得厲害,剛開始只能寫幾百字。

有誌者事竟成。困難沒有擊倒朱彥夫。他用了7年時間完成了33萬字的小說《極限人生》。期間他用了500多字的筆,用了半噸多的紙。由於文化水平低,他還砸了4本新華字典...

壹天晚上,朱彥夫收到自己的新書後,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恭恭敬敬地在書的扉頁上寫下陣亡戰友的名字,然後點燃,以這種特殊的方式祭奠陣亡戰友。這壹夜,朱彥夫松了壹口氣,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

然而,在《極限人生》創作後的第二年,朱彥夫在壹次講座上突發中風,右側完全癱瘓。之後只能躺在病床上休養。

即便如此,朱彥夫仍然沒有向病魔屈服。他在部隊裏常年堅持自己的優良作風。他每天按時起床,休息,合理飲食,堅持鍛煉,奇跡般地改善了健康狀況。

21世紀,朱彥夫老人先後獲得國家授予的時代楷模、人民模範、最美奮鬥者等榮譽稱號,社會各界廣泛開展向朱彥夫老人學習的浪潮,朱彥夫老人已成為優秀黨員的標桿。

朱延福老人有6個子女,輪流照顧老人的生活。在他的教育下,孩子們也在各個崗位上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今年朱彥夫88歲了,生活還是很自律的。在休養期間,他壹直關心國家的建設。他還在想自己能為國家做些什麽,想為國家做些什麽。他壹生都在思考人生的終極意義。其實老人的壹生就是對生命最好的詮釋。

只有這篇文章向朱彥夫致以崇高的敬意,祝老人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