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來說,印泥印刷過程中應註意幾點:
1,清潔印刷表面
印刷前,印刷表面必須刷幹凈,不得將石屑、油墨和其他雜物帶入印泥中並玷汙。
2.輕輕地均勻地蘸取泥漿
蘸印泥時,印石應輕輕蘸,不要過重。邊接觸邊旋轉,使印刷表面的周邊到處均勻浸漬。當然,蘸的印泥要看印泥的幹濕程度,濕的新的要輕壹些。當冬天漫長或寒冷時,印泥會變得更厚更硬,但可以稍微重壹些。
如果太輕,則不會被蘸取,如果太重,則很容易使印刷表面的口部和邊緣沾滿泥漿。壹般白色的文字印刷要蘸五六次,使其稍微厚壹點,封面印刷看起來有活力。朱文印壹般浸兩三次使其稍薄,鈸印幹凈結實。如果蘸的次數太多太重,就會印出鐃鈸,白文會變薄,朱文會變厚,失去了原印的精神。如果它穿過經線,鈸就會印得不清楚或不夠結實,也不會產生原始印刷的精神。這也與墊料和硬沖壓的重量有關,沖壓時可酌情調整。
3.合適的填充物
沖壓過程中墊的厚度、硬度和柔軟度應合適。通常使用五層、七層和八層光澤報紙,或者使用壹層或兩層厚光澤紙板,或者使用硬橡膠板,這取決於印刷。通常,白字應較厚(大約七八層白報紙,朱文應較薄(壹至三層白報紙),小字應較薄,而大字應較厚。在墊子下面,它應該放在光滑的桌面上,而不是放在彈性或其他厚而軟的書上,以免走樣。
4、重量合適
沖壓時,四面用力均勻,垂直放置,按朱三次,按白五六次。
如果印石稍大,可以在打印後從左到右、前後稍微傾斜,這樣受力均勻,印章清晰。壹般小篆為經,大篆為重。有時,為了頭腦清醒,小朱往往不需要墊紙,而只在玻璃板上墊壹層擦紙。有時在冬天,印泥是幹的,所以可以用壹些硬的和軟的東西翻轉印泥,例如筆桿,或者在鍋印出來後和拓印紙離開印石之前在紙上輕輕打磨指甲,以便印泥可以粘在紙上。
有時,為了清晰起見,印泥較厚,因此可以使用“陰圭”。也就是說,將印圭放在預定加蓋印章的位置,然後使用印圭內側緊挨著封面的印章。取下時,印圭不會移動(用手握住),只需將印章取出,浸入印泥中,第二次和第三次再次蓋上,直到您滿意為止。
簡而言之,蘸印泥的次數,染色材料的厚度和按壓力的重量取決於對象。如果壹次做不到,就再調整壹次,直到做出理想的作品。打印後,盡量用新棉花或柔軟的生宣紙清潔,以便下次打印時保持原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