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由張玉書、陳廷敬等30多位著名學者根據康熙皇帝的詔書編纂的壹部影響深遠的漢字字典。此書的編纂始於康熙四十九年(1711),完成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歷時六年,故定名為《康熙字典》。本書由主編張玉書和陳廷敬主持,編輯淩少曉、石奎、周其偉和陳仕茹完成。該詞典采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詞語。字典共分十二集,以十二地支為標誌,每壹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 * *收錄漢字47035個,是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壹。
《康熙字典》* * *收錄了47,000多個單詞,元音列表及其對應的漢字按照元音、聲調和音節排列。
《康熙字典》是根據明代的《字正字典》更新的,成書於康熙五十五年。《康熙字典》在這兩部書中也做了壹些“辨疑糾錯”的努力。《康熙字典》有三大優勢:壹是收詞豐富,有47,035個詞* *,長期以來是中國收詞最多的字典(直到1915年《漢語大詞典》出版才達到48,000多個詞)。二是以214個偏旁部首分類,並標註反音字、出處、參考文獻等。,其中列出了幾乎所有不同的語音切割和每個單詞的不同含義,供用戶查看。第三,除了單數單詞和含義外,它幾乎在每個單詞和含義中都給出了示例;這些例子幾乎都是從“第壹眼”古籍中引用的。
《康熙字典》有很多版本,其中有壹個康熙故宮刻本,也被稱為武英殿版本。有兩種紙:華凱紙和太師蓮紙。康熙皇宮中的刻本大多是由皇宮授予的,裝幀非常豪華,民間很少見到。此外,還有道光七年故宮的再版本和其他木刻,以及清末出現的石印本、排印本和影印本。清末,上海文同書店印刷的石版畫是最受歡迎、發行量最大的版本。康熙四十九年,清聖祖康熙皇帝召集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位學者開始編纂《康熙字典》。他們用六年時間集中力量大規模整理繁體字書籍,並於康熙五十五年完成了編輯工作。《康熙字典》吸收了歷代編纂書法書籍的經驗。全書共分十二集,從子集到集合,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分別排列了214個部首。總共* * *包含47,035個單詞。內容引用古詩追溯詞源,也註明歷代用法以證其變化。《康熙字典》出版後,社會影響巨大。其字、音、義、書證廣為引用,其體例也成為後來出版字書的藍本。《康熙字典》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參考文獻之壹,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康熙字典》成書於1716年,共47042字,堪稱歷代經典之作,能夠滿足讀者閱讀和研究古典文獻的基本需求。本詞典是根據王道光引進的修訂版《康熙字典》再版而成。書中逐句標點,主要使用逗號、句號、冒號、書名等。為方便讀者閱讀,在原註音後增加了漢語拼音和註意符號。原著中沒有篆書。現在,根據徐鉉的校本《說文解字》,正文前面附有標準篆書。本書末尾編有新的四角索引
《康熙字典》的優點在於:第壹,字數多,超過了以往所有的字典;第三,它列出了每個單詞的幾乎所有不同含義,每個含義都引用了首次在古籍中看到的例子。這些都是這首詞的顯著特點之壹,這無疑對讀者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