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標準的作用和意義

標準的作用和意義

三月,春回大地,萬樹爭春。在這個生機勃勃的季節裏,在市質監局和西華大學的精心組織下,我有幸坐在西華大學峨眉校區的教室裏。這是壹次全面系統的業務培訓,使我們對質監局的職能和職責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是提高業務能力的好機會。自從我進入質監局以來,我壹直從事標準化工作,因此我對標準化這壹主題有了更好的了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標準的概念

通過學習,我更準確地理解了標準和標準化的區別。標準是指在壹定範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的活動,通過協商壹致制定並由公認的機構批準,以及相同和重復的規則。標準化是在壹定範圍內獲得最佳順序,並針對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制定* * *相同使用和重復使用條款的活動。

第二,劃分標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標準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四個層次。各級之間有壹定的符合性和內在聯系,形成了覆蓋全國、層次分明的標準體系。根據標準的法律效力,標準可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但如果企業采用推薦性標準,則該標準將成為產品的強制性標準。

第三,標準的作用

(壹)標準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

20世紀90年代初,標準與人的關系被比作人與空氣(氧氣)的關系。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例如,人類交流的文字是語言通過繩結、圖片和書籍制定的標準。貨幣作為商品交換的統壹媒介,是公平交易的特殊標準;購買符合標準的合身衣服;吃符合衛生標準要求的食物,健康才會有保障;住在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房子裏是實用的;乘坐符合相關標準的交通工具,對號入座可以放心;只有遵守交通規則,交通才能暢通和安全。因此,在生活中,人們在任何時候都與標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二)標準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

產品的競爭力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在產品品種、質量、價格和交貨期等四個競爭因素中,它們與標準和標準化密切相關,如標準化的簡化、統壹、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和模塊化,為產品品種的多樣化奠定了基礎;標準是衡量產品質量的標尺;價格戰和交期需要管理標準化的效益作為後盾,因此標準是企業生產、管理和檢驗產品的行為準則。

(3)標準有利於企業的技術進步。當企業目前的生產技術水平不能滿足高水平產品標準的要求時,唯壹的出路就是科技創新,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因此,標準是推動技術進步的杠桿,是產品不被淘汰的保障。

企業只有贏得市場競爭才能發展,而贏得市場競爭的前提是識別顧客需求信息,並將這些信息轉化為標準中的質量要求,生產顧客滿意的產品;二是制造標準,把握市場競爭制高點,即利用標準遊戲讓其他企業按照妳的規則(標準)跟妳玩,這也是很多先進企業競相制定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的根本原因。

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就必須長期占領市場,而要想長期占領市場,就要求企業對市場變化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即不斷提高科技水平和開發新產品。特別是在市場多元化、需求多樣化、個性化趨勢日益增強並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今天,這種適應性對企業越來越重要,標準化的六種表現形式可以大大縮短新產品的設計和開發周期,確保新產品的開發低耗高效。

(四)標準是各行各業加強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技術支撐。社會效益是壹個單位存在的基礎,經濟效益是其發展的動力。因此,各行各業和任何單位都存在管理問題,必須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現代管理制度,以確保各項工作的低消耗、高效率和低穩定性。標準是科技成果,管理標準是無數優秀管理專家管理經驗的結晶。以這些管理標準為基礎建立現代企業的管理體系,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自1998年以來,海信集團建立了65,438+020多項管理標準,使各項工作按標準穩步開展,管理費用每年減少65,438+00%;還有ISO9000和ISO 14000認證潮,這些都顯示了標準在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中的巨大作用。

(五)標準是政府宏觀調控經濟的重要技術手段。

為了營造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政府通過標準控制產品的市場準入。比如米、面、油;當市場經濟出現質量糾紛時,標準是仲裁的依據;標準化是國家配置產業和資源、促進產業發展的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法律法規中,標準在技術規則或管理規則中起著重要作用。例如,《合同法》規定合同中應當有質量標準,《食品衛生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都明確規定了采用標準;質量監督機構需要根據相關標準進行監督檢查。總之,標準是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有力武器,是企業進入市場、參與內外貿競爭的通行證;它是社會化大生產中產業鏈之間的技術紐帶;是各行各業實現管理現代化的捷徑;它也是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保證。因此,“蘇聯標準信資源建設”項目將為政府對俄政策,特別是應對突發事件的決策提供快速準確的技術依據。

第四,標準化的作用

標準化是壹個有目的、有組織的活動過程。標準化的主要作用是組織現代化生產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條件;它是合理開發產品品種、組織專業化生產的前提;它是公司實現科學管理和現代化管理的基礎;它是提高產品質量、保證安全衛生的技術保障;是合理利用國家資源、節約能源、節約原材料的有效途徑;它是推廣新材料、新技術、新科研成果的橋梁;它是消除貿易壁壘、促進國際貿易發展的通行證。具體表現在以下十壹個方面:

(壹)標準化為科學管理奠定了基礎。所謂科學管理就是按照生產技術的發展規律和客觀經濟規律來管理企業,各種科學管理制度的形式都是以標準化為基礎的。

(2)促進經濟全面發展,提高經濟效益。標準化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可以避免研究中的重復工作;應用於產品設計時,可以縮短設計周期;應用於生產,生產才能在科學有序的基礎上進行;當應用於管理時,它可以促進團結、協調和高效率。

(3)標準化是連接科研、生產和使用的橋梁。壹項科研成果壹旦被納入相應標準,就能迅速推廣應用。因此,標準化可以促進新技術和新科研成果的應用,從而推動技術進步;

標準化為組織現代生產創造了先決條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生產規模越來越大,技術要求越來越復雜,分工越來越細化,生產協作越來越廣泛。因此,需要通過標準的制定和使用來保證各個生產部門的活動並保持高度的技術統壹和協調,從而使生產正常運行;因此,我們說標準化為組織現代生產創造了先決條件。

(五)促進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維護生態平衡,維護人類社會的當前和長遠利益。標準化是經過多次實踐後最有效的形式,資源的利用率也比較高,因此標準化在資源的合理利用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6)合理開發產品品種,提高企業適應能力,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標準化是對當前產品的細化,對市場需求的細分,保留最適合的產品,這將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

確保產品質量,維護消費者利益。標準化的程序將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對產品質量的影響,確保產品質量。

(八)協調社會生產成分,確立* * *原則,建立穩定秩序。標準化的采用提高了企業產品的兼容性,減少了企業產品之間標準不壹致造成的巨大社會浪費。此外,企業可以通過標準化避免對某壹供應商的依賴,因為其他供應商可以根據開放的標準補充市場,因此企業的供應渠道不斷增加。供應商數量的增加增加了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從而促進了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和價格的不斷降低,維護了穩定的市場秩序。

(九)在消除貿易壁壘、促進國際技術交流和貿易發展、提高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加入WTO以來,面臨技術壁壘,在大力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必須依靠標準化來提高技術水平和保證產品質量,從而在國際貿易中擁有壹定的話語權,促進國際貿易穩步發展。

(十)保障健康和生命安全。壹大批環境保護標準、衛生標準、安全標準制定公布後,依法強制執行,對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壹)標準化標誌著壹個新的行業標準的出現。標準化只有在產品質量和技術發展到壹定水平時才能實現,而標準化的實現將進壹步促進生產技術的提高並形成更高水平的標準。

總之,標準和標準化的導向性、前瞻性、公平性、強制性和懲戒性決定了標準化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著多層次、全方位的作用,這又決定了它是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應用標準化的目的是有效解決市場經濟發展中的質量、效率、秩序和可持續發展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重視標準化。只有不斷提高標準化水平,才能有效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進壹步擴大出口貿易,有效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