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仁者仁者,無存而害仁,而殺己而成仁。”
樊登老師對孔子解釋說:“仁人誌士是仁者,但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來達到仁德。”
生命和原則哪個更重要?以蘇格拉底被處決為例。蘇格拉底本可以借故逃脫,但他沒有這麽做。為什麽?因為人生就是教育的過程,蘇格拉底的人生目標是教育更多的人,他認為自己的死也是教育的壹部分。他曾經有壹個著名的三段論——每個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蘇格拉底認為死亡並沒有那麽可怕,人生只是壹個旅程,走到終點就結束了。只有他所倡導的原則、智慧和教育理念才是最重要的。
推薦書籍《放棄的藝術》。
思考人生和原則,哪個更重要?
學習心得:不知道為什麽,突然覺得生命曾經很珍貴,愛情更昂貴。有空的話,兩個都可以扔。每個人對生活和原則都有自己的理解。在壹些正義問題面前,原則高於生命,信仰高於生命,自由高於生命。生命固然寶貴,但也有比生命更高層次的追求。也許我們還沒接觸過,但不代表它不存在。
所以妳要堅持的原則可能高於生命,但也不是不可以~ ~ ~
二、子貢求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住在壹個國家也是聖人是醫生,仁者是人民的朋友。”
教師樊登問如何培養仁愛之心。子曰:“工匠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活在這個國家,就必須侍奉博士中的聖賢,結交學者中的仁者。”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 ~ ~
在人際交往中,要努力尋找第四種人際關系。這種關系能讓妳成為完整真實的自己,是壹種能調動思想、靈魂、熱情的人際關系。他不僅能坦誠的指出妳的不足,還能在妳進步的時候和妳壹樣開心,互相學習進步,壹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朋友才是真正能幫助妳成長的朋友。在建立這種關系的時候,也要註意將其“內化”。當別人給妳建議的時候,我們要主動學習自己,把建議變成實踐,堅持下去,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同時也要和優秀的人相處,壹起交流學習。別人的力量是很強大的,但妳要想借用別人的力量,首先要提升自己,把自己約束得足夠讓別人信服,先領導別人。
推薦閱讀《他人的力量》。
思考:妳認為什麽樣的人可以算是“仁人誌士”?來說說妳的想法吧~
學習經歷:1。林則徐——海納百川,氣度大;墻立千裏,無欲則剛。如果妳自私自利,妳的國家就會生死存亡,所以無論好壞都要避免。
2.孫中山-天下為公。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
3.梁啟超——年輕時的中國是明智的,年輕時的中國是富裕的,年輕時的中國是強大的,年輕時的中國是進步的。佛法是世界的公器;變化,世界的公理。
4.李大釗——知識是引導人生走向光明真實境界的蠟燭。
為世界弘揚文明,為人類創造幸福,創造青春的家庭,青春的國家,青春的民族,青春的人類,青春的地球,青春的宇宙,從而享受其生生不息的生命。
5.毛澤東-壹萬年太長了。只爭朝夕,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應該永遠記住這個真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周恩來-為中國的崛起而學習。
以上都是我們國家的仁人誌士,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 ~
第三,顏淵求邦。子曰:“往,占殷之利,奉周之勉,賞邵而舞。讓鄭聲走吧,遠遠的。鄭聲是個妓女,她很危險。”
老師樊登解釋說,顏元問如何治理國家。子曰:“應循夏朝之歷,乘殷之車,戴周朝之帽,以韶、舞為樂,棄鄭國之樂,遠離諂媚者。郭征的音樂是淫穢的,諂媚的人是危險的。”
讓鄭聲遠去:堅定文化自信
人:指善於花言巧語、阿諛奉承的人。每個人都可能被人包圍。妳的權力越大,妳的聲望就越高,人的比例就越高。大多數人判斷壹個人的好壞,對錯,不是看他如何對待別人和社會,而是看他如何對待自己。只要他對自己好,哪怕這個人不正常,他也會覺得很感動。請小心身邊那些對妳太好的人,小心不正常的好最終以不正常告終。
費孝通指出:“文化自覺是壹個艱巨的過程。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的文化,了解我們接觸過的眾多文化,才能在當今多元文化的世界中確立自己的地位。”在孔子看來,治理壹個國家,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國家繼承了什麽文化。
對於壹個中國人來說,能夠掌握中國的語言,學習壹兩百個成語,同時了解許多中國文化,這使我們的社會保持自信和凝聚力。但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滿。真正的自信是“我的文化很好,但我也包容和尊重其他壹切文化”。
民族自信就像壹個人。反復強調優越感,不僅沒有意義,還會使自己變得狹隘。我們真正要做的是通過教育激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積極向上,進壹步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
推薦閱讀《國史演講:春秋》
思考:妳認為哪些元素或人物可以代表中國的文化?來說說妳的想法吧~
學習心得:說到中國文化,首先想到的是龍,然後是茶,然後是武術,還有書法、京劇、中醫、民樂等等。這些元素可以讓全世界的人第壹時間想到中國。
那麽誰能代表中國的文化呢?首當其沖的是孔子,還有老子、曾子、孟子、荀子、莊子、玄奘。目前想到這麽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