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象形文字的發展產生了什麽巨大的影響?

象形文字的發展產生了什麽巨大的影響?

象形文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對祖先原始描述事物方式的繼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生動、保存最完好的中文字體。指的是純粹為了文字的使用而使用圖形,而這些文字在形狀上與它們所代表的東西相似。壹般來說,象形文字是最早的文字。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勾勒出所要表達的對象的形狀特征。比如“月”字看起來像彎彎的月亮的形狀,“龜”字(尤其是傳統的[龜])看起來像烏龜的側面形狀。“馬”字是有四條腿的馬,“魚”字是有頭、魚身、魚尾的遊動的魚。“太陽”這個詞就像壹個中間有壹點的圓,很像人們直視太陽時看到的形狀。起源於1510壹個居住在伊斯帕尼奧拉島的傳教士的象形文字來源於壹幅圖畫,但圖畫的性質被弱化,象征性被增強。是最原始的構詞法。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有些物理的抽象的東西是畫不出來的。所以漢字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發展成為表意文字,並加入了其他造字方法,如六書中的認識、指物、形聲字等。但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需以原始象形文字為基礎,以象形文字為基礎,通過拼接、省略或增刪象征符號而成。

目前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聖書。大約5000年前,古埃及人發明了壹種叫做象形文字的圖形文字。這種書寫很慢,很難理解,所以大約3400年前,埃及人進化出了壹種更快更易用的字體。此外,中國西南納西族采用的東巴文和水書是唯壹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統。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埃及人自己也最終忘記了如何解釋早期的象形文字。如果不是拿破侖入侵埃及時法國古文字學家的發現,很有可能考古學家至今無法識別這種文字。

大約5000年前,古埃及人創造了壹種象形文字——聖書。相比較而言,聖書遠不如約6000年前Xi安半坡、臨潼姜寨、宜昌楊家灣等古文化遺址的陶文成熟。但它的特殊意義在於,原本分布在中國伊犁河谷的蘇美爾人(人種)因為大月氏(中國古代的壹個家族)而被迫西移至地中海沿岸,大約在公元前15世紀,其中壹個人利用這種象形文字創造了歷史上第壹個字母,有22個* * *,只有輔音,沒有元音,這就是著名的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更早傳入希臘,演變為希臘字母,孕育了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成為歐洲各種字母的同源。腓尼基字母在西亞演變成阿拉姆字母,成為許多亞洲文字的基礎,如阿拉伯語、印加語和猶太字母。公元4世紀後,阿拉伯文字在亞洲廣泛流傳。

大約6000年前人類就有了象形文字,後來巴比倫人和蘇美爾人發明了楔形文字。這兩種文字和符號都表現在半坡文化(仰韶文化的壹個分支)的陶器或其他器物上。腓尼基文字大約在4000年前出現在地中海。現在所有的字母文字,如阿拉伯語、希臘語、拉丁語、希伯來語和英語,可以說都是直接或間接從腓尼基文字發展而來的。發展到公元前5000 ~ 4000年左右,有了埃及文字,他們的象形文字也來源於自然形態。它們和漢字壹樣,是用來表示物體的繪畫,表示思想的符號,表示聲音的符號(它們的書寫可以表達發音方法)。這個符號後來被認為是聲音符號的起源。埃及象形文字比中國古代象形文字更生動。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在地中海東岸有直立人的腓尼基人與埃及人有交易,於是博學的僧侶將簡單的象形文字變成了有序的字母,這對商業交易有很大的幫助。

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重要遺存之壹。因首次發現於山東省臺安縣大汶口遺址而得名。其分布範圍北接渤海,南接江蘇、安徽,西入河南。始於公元前4300年,發展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山東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陶器特征明顯,居民中盛行青春期拔牙習俗,是我國東南沿海古代先民拔牙習俗的發源地。大汶口文化的社會經濟發展到了更高的水平。許多被發現的雕刻符號被認為是古代象形文字。當時貧富分化嚴重,私有制逐漸形成,整個社會接近階級社會的門檻。

從後來出土的動物骨骼、陶器和石器上的圖案和文字可以判斷,壹萬年前中國就出現了半像半字的象形文字。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中國近代出土的大量“甲骨文”,在商代(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200年)被廣泛而成熟地使用,顯然經過了數萬年的演變。這壹時期,中國的陶器生產、臥室建築、壁畫藝術、金屬使用、絲綢生產等。,各種高級文化相繼被發明和使用。【編輯此段】發現在1799年,這些法國古代文獻學家出土了壹塊黑色的刻有文字的石碑。碑文用三種語言書寫,分別是希臘語、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後來的埃及文字。法國考古學家吉恩·保羅·商博良研究了這些字符,並設法解釋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商博良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方法是:對比石碑上的文字,首先試圖挑出埃及最後壹位法老托勒密王朝的象形文字,然後試圖識別其他象形文字的含義。商博良在1822公開了他的發現。

羅塞塔石碑用三種語言記錄了相同的內容,因此成為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鑰匙。拿破侖·波拿巴,壹個著名的法國士兵,在埃及打了壹場偉大的戰役。為了研究埃及文化,拿破侖派來的歷史學家挖掘了許多古代遺址。

值得壹提的是,中國的原始文字屬於象形文字。雖然漢字仍然保留了象形字的特點,但是除了象形字之外,還有其他的造字方法。漢字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已經遠離了最初的形象,所以不是象形文字,而是表意文字。但是,甲骨文和金文也是象形文字。此外,瑪雅文字的“頭字體”和“幾何”也是。現存象形文字東巴象形文字

東巴象形文字是麗江地區納西族的文字,屬於象形表意類型,包括象形、會意、指物、形聲字和表音字。總字符數約為1600。麗江巴東象形文字

東巴的表意方法主要是用壹個字或幾個字來表示壹個句子,從左到右,從上到下。這種文字大約產生於11世紀以前。這是壹種非常原始的象形文字。從文字形式的發展來看,它甚至比甲骨文還要原始,屬於文字起源的早期形式。最早是畫在木頭和石頭上的符號圖像,直到紙發明以後,這些符號圖像才被寫在紙上,成為東巴經典。因為東巴掌握了這種文字,所以叫東巴。

隨著納西社會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明末清初,麗江的壹些東巴創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是東巴什羅後裔創造的文字,格巴文是東巴的轉化和發展。納西族創造了兩種古漢字,沿用至今。它們不僅是解開人類書寫之謎的珍貴史料,也是豐富和發展中國傳統書法和篆刻的理想字體之壹。東巴文字被譽為世界上唯壹完整的“活的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壹,是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

水書

水族古文字和納西族東巴語是世界上僅存的象形文字。水書是壹種類似甲骨文、金文的文字符號系統,是記錄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法律等文化的古籍,可謂水族的“百科全書”。它主要以手寫和口傳的方式流傳下來,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據專家考證,目前在《水書》中發現的古水書文字約有800個,有異體字的古水書文字有2500個。

古代水書文字的結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壹是象形文字,有些類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漢字,即反寫、反寫或改變漢字的書寫方法,三是宗教文字,即代表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種密碼符號。書寫形式從右向左直豎,無標點符號。目前,水族古文字的載體主要有口頭、手抄紙、刺繡、碑刻、木刻、陶瓷鍛造等。《水書》因其象形結構,主要以花鳥蟲魚等自然事物,以及龍等壹些圖騰物書寫和描寫,至今仍保留著古代文明的信息,至今仍在水族地區廣泛使用。

納西象形文字

納西象形文字是象形文字的壹種,***1300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世界上保存完好的象形文字,被譽為“文字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