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關於殘疾人的故事

關於殘疾人的故事

張海迪

1955年9月,張海迪出生在山東省文登縣壹個知識分子家庭。玲玲是她的昵稱。5歲之前,張海迪有壹個快樂的童年,快樂活潑,整天蹦蹦跳跳。

可惜,蹦蹦跳跳的時間那麽短。1960壹個晴朗的早晨,玩具房剛上完壹節“課”,她和朋友們笑著朝門口跑去,突然摔倒了。從此,他的雙腿失去了知覺,張海迪也失去了關於雙腿的記憶。她清楚地記得童年的很多生活場景,卻不知道自己的腿是怎麽動的,人走路是什麽感覺。

妳怎麽了,這麽可怕?張海迪並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復發,很難治療。五年時間,她做了三次大手術,摘除了六塊脊柱板,最後截癱。就這樣,原本天真活潑的張海迪只能整天躺在床上。當時醫生壹致認為,像這樣的截癱患者壹般很難活過27歲。

看著夥伴們興高采烈地背著書包去上學,終於有壹天張海迪抑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對媽媽說:“媽媽,我要去上學!”但是因為不能自理,所有學校都不收。

疾病是無情的。每當病魔折磨她時,堅強的張海迪不流淚。當疼痛真的很厲害的時候,為了分散她的註意力,她猛拉自己的頭發,打算用壹種疼痛來代替另壹種。漸漸的,她拉下來的頭發可以編成辮子了!

對張海迪來說,家是壹所特殊的學校。在這所特殊的學校裏,聰明好學的張海迪學習拼音,查字典,學習壹個又壹個新單詞。她躺在床上,用胳膊支撐著自己,抄寫著書。沒有人催促。沒人檢查督促。考試和考試沒有競爭,全靠自己。壹本又壹本的小學課本都學完了。但是很難。要走很多彎路,也要花很多時間。壹道算術題她做了12遍,得到了12個答案!她壹點也不喜歡算術。算了吧,算了吧!但是不行,硬著頭皮也得學。13終於對了。努力是加倍的,但成功的喜悅也是加倍的。因此,她的學習意識、學習樂趣、生活意誌和思維能力都隨著她的知識而增長。

1970年4月,張海迪跟隨帶領知青下鄉的父親張譚福、母親畢江嬌,乘坐大卡車來到莘縣十裏鋪上樓村,開始了農村生活。壹開始,張海迪覺得農村很陌生。沒有電燈和自來水,生活非常艱難。然而,在那些淳樸的村民身上,張海迪很快找到了更真實、更簡單的愛情。她發現小學沒有音樂老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後還幫學生組織自習小組,給他們理發,扣扣子,穿衣服。

看到當地百姓缺醫少藥帶來的痛苦,張海迪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百姓痛苦的想法。她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醫學書籍、體溫計、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藥品,學習了針灸、人體解剖學、內科和實用兒科等書籍。為了辨認內臟,她剖開小動物的心、肺、肝、腎進行觀察。為了熟悉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了紅藍點,在身上練針,感受針刺感。

“書上說怎麽插針,可以在白菜疙瘩上,蘿蔔上。白菜上了幾天疙瘩,紮在身上(針)。我覺得這才是醫生想要的。首先,他們得自己去感受。有人問我,海蒂在妳的腿部和胸部以下是沒有意識的嗎?妳自己紮壹針不痛嗎?我說恰恰相反,我剛開始針灸的時候,刺的是我最疼的地方,比如臉上的穴位,包括唐寅穴。我想知道紮了之後是什麽感覺。”好事多磨。她終於掌握了壹定的醫療技能,能夠治療壹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十幾年來,她治療了10000多人。“有壹個醫生告訴我的父母,如果我有尿路感染、肺部感染或褥瘡,我會死於感染。我是別人的醫生,也是自己的醫生。我在農村15歲的時候,有褥瘡。晚上,我點上壹盞小油燈,對著鏡子切掉我化膿的肉——所以我現在最怕的就是剪刀的聲音。”

當時的張海迪,作為壹個無業青年,有壹種自卑感。“1多年裏,我到處報名,從四面八方寫信,經常在招聘單位門口呆上半天。我很想為社會做點事,但是沒有單位要我。在別人眼裏,我就是個廢人。”於是,當年,張海迪想到了自殺。

1974年7月4日,張海迪趁著父母工作,收拾好自己的東西,寫了壹封遺書,說不想做沸騰生活的旁觀者。然後他壹次性吃了30個冬眠靈,給自己吃了6個冬眠靈。躺在那裏靜靜等待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張海迪突然想到了上婁村的村民,我真的不忍心離開他們。我想到了保羅在海澱公園自殺的場景。他也很絕望,但他最終克服了懦弱和殘疾,成為了生活中的強者。想到這些,張海迪掙紮著爬了起來。但是藥起作用了,我起不來了。於是,她絕望地大喊:“快來,救救我,救救我!”

經過五六天的搶救,張海迪終於醒了。看到身邊的親戚朋友醫生護士,她羞愧難當,對大家說:“我錯了。從今往後我要勇敢的活下去。”如果妳死了,妳必須在笑聲中死去。"

未來,曾有記者問張海迪:如果可以作為壹個健康的人擁有第二次生命,妳最大的願望是什麽?張海迪說:“如果我能再活壹次,我會實現我最想做的事,那就是當壹名醫生。這也是我小時候的壹個夢想。15歲的時候自學醫術給村民治病,卻沒有機會真正穿上白大褂做白衣天使。”

後來她隨父母搬到了縣城,壹次也沒安排工作。在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事跡的鼓舞下,在高玉寶寫書經歷的啟發下,她決定走文學創作的道路,用自己的筆塑造美好的形象,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過許多中外名著,記日記,讀小說,朗誦詩歌,臨摹章華的警句。除了讀書寫字,她還練習素描,學會素描,臨摹名畫,學會識別簡單的音樂和五線譜,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演奏歌曲。

認準目標,不管橫亙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就是張海迪的性格。有壹次,壹位老同誌帶了壹瓶進口藥,讓她幫忙翻譯說明文字。看到這位同誌失望地離開,張海迪決定學習英語,獲取更多的知識。從此,她把英語單詞寫在墻上、書桌上、臺燈上、鏡子上,甚至手上、手臂上,還對自己規定,每天晚上除非記住10個單詞,否則不睡覺。家裏有客人,只要懂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七八年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報紙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文小說《海灘診所》。當她把這本書的翻譯版本交給壹家出版社的主編時,這位年過五百的老同誌感動得熱淚盈眶,熱情地寫下了序言——路,在壹個癱瘓女孩的腳下延伸。

當初為了給張海迪治病,媽媽把手表、衣服等物品都賣了,還負債累累。她從不抱怨,默默履行著自己神聖的義務。雖然家裏窮,但父母總是盡力滿足她的要求。張海迪喜歡什麽書,花多少錢,跑多遠,父母總是想盡辦法給她買。生日或者節假日,書成了她父母送給她的最好禮物。

面對殘酷的命運挑戰,張海迪並沒有感到沮喪和沈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毅力與病魔作鬥爭,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雖然沒有機會進學校,但她發奮讀書,讀完了小學和中學的所有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後來也讀了本科和研究生。

1981,張海迪獲莘縣廣電局先進工作者稱號。這壹年,人民日報在65438+2月第壹次報道了張海迪的事跡。1982,張海迪獲得聊城地區“模範共青團員”、“三八紅旗手”稱號...

今天,張海迪總是說,壹個人必須有勇氣與生活中的不幸作鬥爭。人的壹生總會有起有落,就看妳怎麽看待了——張海迪喜歡修辭,因為她把自己的人生和座右銘修辭結合在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