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和寫字教學是語文教育中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培養學生喜歡漢字並逐漸感受漢字在中國文化中的價值和意義的關鍵環節,是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識字和寫作也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是打好學習基礎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非常關鍵。近年來,知識與寫作教學改革越來越受到關註。如何把握知識與寫作教學的概念,使之符合中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值得我們壹線教師探索和實踐。摘要:本文根據多年在農村學校的教學實踐,從漢字的音、形、義、寫四個方面探討了壹些教學方法。
壹、漢字的音、形、義
壹般來說,漢字有三個要素:音、形、義。音是字的讀音,形是字的形式,義是字的意義,漢字是音、形、義的統壹。對於壹個漢字來說,必須能夠正確地讀出發音,寫出正確的字體,理解單詞的含義並知道如何使用它,這樣才能完全掌握。
壹、漢字的聲音
了解漢字的讀音特點,有助於我們正確讀出讀音,寫出正確的字體,區分詞義。由於漢語語音的歷史發展,形聲字中音標的語音功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人對7500多個形聲字進行了統計,結果發現其中只有350個字的讀音和音標相同,占總數的4.7%,只有753個字的音韻相同但聲調不同,占總數的10%。兩者之和不到總數的15%,大多數形聲字的音標和讀音都不協調。因此,在漢字教學中,應特別註意形聲字,引導學生經常查閱字典,正確讀出讀音,同時很好地理解詞義。
中國漢字的形狀
漢字的物理結構是通過筆畫來區分的。可以說,筆畫是構成漢字的基本材料,由基本筆畫構成的單字和由單字演變而來的偏旁部首是構成合體字的主要部件。在識字教學中,要在掌握基本筆畫和單字的基礎上,進壹步掌握組合字。由於漢字歷史悠久,數量眾多,形狀變化很大,因此在許多字形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壹些讀音和含義不同的相似字符。如果妳寫的時候不小心,妳會寫另壹個單詞。對於壹些形狀容易混淆的單詞,應該引導小學生找出它們的區別。例如,“吉”、“吉”和“四”之間的區別可以通過公式“吉平半封”來記憶,“戊”、“許”和“舒”之間的區別可以通過“水平指向戊的空心”來記憶。
中國漢字的含義
漢字代表語素,語素是語言中結合語音和語義的最小單位。語素用音節口頭表達,用漢字書寫。識字不僅需要準確的發音,清晰的識別字體,還需要識別單詞的含義。例如,學生經常將“顆粒歸倉”壹詞寫成“樹”字,因為他們無法清楚地區分這兩個詞的含義。漢字的物理結構相對復雜。如果妳在學習中粗心大意,不註意單詞的形狀,發音和含義,特別是如果妳不理解單詞的含義,很容易寫錯別字。教學中要註意黑板上不能有錯別字,還要熟練掌握形聲字的形、音符號,以及字義關系,掌握字詞的真正含義。例如,“精簡”壹詞經常被學生寫成“精簡”。如果我們明白“精簡”來自成語“精兵簡政”,就不容易出錯。
總之,為了避免寫錯別字,養成經常查字典和註意單詞的音、形、義的習慣並持之以恒地練習是很重要的。漢字的音、形、義對孩子來說有著難忘的記憶。在學習中了解單詞的含義將應用於生活實踐,還將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第二,寫漢字
寫作是識字過程中極其重要的壹個環節。書寫的基本要求是寫得正確、正確、工整、熟練。除了反復練習書寫外,還必須教會學生掌握字形的筆畫、筆順、偏旁部首和架格結構等基礎知識。
(壹)字形基礎知識
筆畫是漢字書寫的最小單位,有五種基本筆畫:橫、豎、撇、點和折。單個筆畫也可以組合成更復雜的筆畫。
漢字的偏旁部首是合體字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是由單字演變而來的。通常,組合字符中偏旁的位置是固定的。例如,有壹定邊的(在人字和垂直中心旁邊)大多在單詞的左側,有壹定頭的在單詞的上方,有壹定底的在單詞的下方。知道組合字符中偏旁部首的位置可以避免書寫時的錯位和錯別字。
漢字的架結構有壹定的規律。按照規則寫出來的字很美,但是很醜。而且很容易出錯。比如“日”和“曰”。如果妳想掌握漢字的結構,妳可以用田字的格子來練習用鉛筆或鋼筆寫字,田字格對觀察漢字的結構比例很有幫助。
(二)漢語寫作教學
教師在教漢字時,必須從漢字的特點、形態演變、結構、音、形、義、寫等方面來認識漢字。
三。結束語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學生不掌握壹定數量的漢字就不能讀寫。學生壹旦認識了大量的漢字,並牢固地掌握了字的音、形、義,就能理解字的含義,理解文本的思想內容,順利地閱讀書籍和報紙,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並使用他們所認識的漢字和詞語來描述事物和表達情感。此外,識字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以識字字形為例。當學生用偏旁部首和單字分析組合字時,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到整體,不僅便於掌握漢字的結構規律,加快識字速度,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學生對詞義的掌握壹般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從單義到多義、從未知到理解、從理解到應用。這就需要積極的思維活動,從而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