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1254 10 10月22日-1322 7月29日)出生於宋雪路,漢族,又名水晶宮道人(水鏡宮道人)和歐波。中年時,他在孟府工作。吳興(今浙江湖州市)祖籍梧州蘭溪。南宋末年至元初,他是壹名官員、書法家、畫家和作家,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十壹世孫。
趙孟頫從小就很聰明。南宋末年,他擔任周振參軍的秘書。宋高宗死後,他退朝為官,他多次命人傳位。直到元二十三年(1286),他在臺灣禦史大夫程巨富的推薦下,才趕到大都見元世祖,並被授予兵部博士。此後,他先後擔任薊縣學士、濟南道總經理、江浙儒士、翰林學士、榮祿大夫等職。從世祖到武宗、仁宗、英宗三朝,都受到推崇。晚年逐漸隱退,六年(1319)病中求醫。知止二年(1322),趙孟頫去世,享年69歲。魏國公及謚號為“文敏”,後人稱為“趙文敏”。
趙孟頫博覽群書,精通中國古典詩詞,精通音律,精於鑒賞。在書法上,他擅長隸書、行書和小楷,其書圓潤美觀,因此被稱為“趙體”。他與冼玉書並稱“趙嫻”,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他的畫取材廣泛,技法全面,山水花鳥精美。他主張師法古人,強調“書畫同源”,主張改變盛行已久的南宋畫院的機構風格,開創了元代畫風的新局面。他是元代畫壇的領袖人物,有“元人之冠”的美譽。他的繪畫、書法、繪畫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此外,他的詩歌和散文風格優美,他還參與篆刻,因此他被稱為“圓朱文”。有《宋學齋文集》等傳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