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是目前最流行的詞匯之壹。這個詞來源於網絡遊戲中的“玩家殺”。它是名詞,以後也可以做動詞。它有很多含義,比如挑戰,殺戮,淘汰末位。具體意思要根據上下文來定。比如壹個“超女粉絲”對某人的無知表示驚訝,說“妳們真配PK!”按照她這句話的具體意思,應該理解為“妳真的應該被從底層淘汰!”"
3.PK的特點
1,PK展現個人的優劣,評判;
2.PK反對傳統大牌沙龍,可以“人盡其才”,突出優秀;
3.PK真實、直觀、清晰,是外界了解個體的絕佳方式。從經濟角度來說,PK符合新的消費理念,突出賣點。
4.PK變成名詞
玩家黑仔/職業殺其他玩家,玩家Killer
5.PK變成了動詞
PK這個詞之所以流行,和口語使用有關,分裂!分裂!!分裂!!分k!!多享受啊!!而且玩泥巴的時候,很多玩家看到“本泥巴禁止/不提倡PK”就以為是動詞,於是就有了“我PK妳”“我今天被PK多少次了”“明天演講比賽我壹定要PK掉對手”之類的表述。
現在“PK”這個詞的使用量急劇上升,甚至在壹些比較正式的場合。
目前,pk在中國大陸和臺灣省普遍使用,但在英語國家很少使用。這個縮寫在普通英語日常用語中根本不會出現。而且完全不可能出現在正規的報紙雜誌和網頁上。在英文版的谷歌裏,根本找不到相關頁面。英語詞典裏沒有這樣的解釋。所以對於很多說英語的人來說,pk單詞China完全是無所適從。
這個縮寫可以說是又壹個典型的中式英語,完全是中國人發明的。(比如:ml、wc)現在這個不倫不類的詞匯無處不在,連央視、報紙、雜誌、網頁等國家機構的主持人都在誤用。讓很多海外華人華僑聽著看著,也不知道說什麽好。兒童遊戲中使用的詞匯全國通用,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退化。在中國,請不要使用英文縮寫,這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開放的中國,號稱有幾千年的歷史。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沒有這個pk,是壹樣的輝煌!隨著世界文化的交流,漢語確實吸收了很多外來詞。當年,中國的翻譯知識淵博,功底紮實,始終以中文為主。因此,許多外來詞被中國人廣泛接受和使用。比如:幽默,浪漫,等等。
曾幾何時,在當代中國,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的文字不感興趣,卻喜歡引用英文單詞。這是浪費自己的話。這樣下去,中文會不會很快變得和日文壹樣亂?以後漢語詞典有必要增加外來詞的解釋嗎?更何況pk在英語國家根本不普及。就像2005年的韓國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認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如果中國人繼續糟蹋自己的文字,恐怕有壹天,漢語會被韓國人作為文化遺產來應用。所以強烈建議大家珍惜自己國家的文化,捍衛中華文化,捍衛漢字的完美!愛國從自己做起,從現在開始,寫中文只使用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