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壹生只上過三個月小學,知識來自母親的教導和自學。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他母親從小的理解和耐心教導,讓原本被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之王”。
愛迪生從小對很多東西都很好奇,喜歡自己去嘗試,直到明白其中的道理。長大後,他根據自己在這個領域的興趣,致力於研究和發明。他在新澤西建立了壹個實驗室,壹生為2000多種東西發明了電燈、電報、留聲機、膠片機、磁性礦物分析儀、破碎機等等。愛迪生強烈的研究精神使他為人類生活方式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就是浪費時間。”愛迪生經常對他的助手說。“人生苦短,我們應該盡量用很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
壹天,愛迪生在實驗室工作。他遞給助手壹個沒有燈座的空玻璃燈泡,說:“量壹下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壹會兒,他問:“容量是多少?”他沒有聽到回答,轉頭看到助手在用軟尺測量燈泡的周長和傾斜度,就拿著測出來的數字倒在桌子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為什麽要花這麽多時間?”愛迪生走過來,拿起空燈泡,裝滿水,遞給助手,說:“把水倒在量杯裏,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說,“測量是多麽容易。它既準確又節省時間。妳怎麽沒想到呢?”?還在數,那不是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變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太短了。省時間,多做事!”"
愛迪生成名前是個窮工人。有壹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到他,關切地說:“看,妳身上這件大衣穿得很破。妳應該換壹個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愛迪生無動於衷地回答。
幾年後,愛迪生成為了壹名偉大的發明家。
有壹天,愛迪生在紐約的街上又遇見了那個朋友。“哦,”朋友驚叫道,“妳為什麽還穿著這件舊外套?這次無論如何都要換個新的!”
“用得著嗎?這裏的每個人都已經認識我了。”愛迪生仍然滿不在乎地回答。
諾貝爾故事
諾貝爾小時候很瘦。十歲那年,我隨母親去了俄羅斯的巴德堡,與父親團聚,開始接受導師的指導。十七歲去美國留學,兩年後回國,在父親的公司工作。
受父親的影響,諾貝爾對研究炸藥感興趣。後來,他通過制造炸藥和開發油田賺了很多錢。然而,當他看到自己發明的炸藥被用於戰爭時,他感到非常難過,於是他畢生致力於呼籲世界為和平使用火藥。諾貝爾用自己的巨額財富設立了壹個基金,每年給世界上在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文學、和平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人頒獎。能夠獲得諾貝爾獎壹直被認為是莫大的榮譽!
實驗室裏霧蒙蒙的。諾貝爾無私地工作著。他哥哥來找他說:“諾貝爾,我在整理我們家的家譜。妳是世界聞名的人物。沒有自傳怎麽行?”寫自傳。"
“兄弟,別用了。”
“我該怎麽做呢?”諾貝爾的哥哥勸他:“哥哥,妳寫自傳不是為了妳自己,而是為了我們家!妳來寫。妳的自傳在我們的家譜裏,會增光添彩的!”
諾貝爾還是不同意,他哥哥反復勸說。最後,他甚至懇求道:“兄弟,妳怕浪費時間嗎?”那樣的話,妳可以說說,我來記錄整理。"
“我真的做不到。”諾貝爾很謙虛,但很堅定地說:“我不會寫自傳。宇宙漩渦裏那麽多星球,我們又微不足道,有什麽值得寫的!”
我明白了!他認為他所做的壹切都只是為了人類應該做的事情。他憑什麽要用壹點點貢獻換取榮譽?因此,他從不答應。
諾貝爾的哥哥只好嘆口氣離開了。諾貝爾又壹次埋頭於實驗。
諾貝爾的遺囑是他理想的精華,是他心血的結晶。雖然他很富有,但他不願意把財產分給親戚朋友。他認為大財產是阻礙人類才能的禍害。任何有財富的人,都應該只給孩子留下必要的教育費用。如果他們留下太多的錢,這將是對懶惰的獎勵,使他們無法發展自己的才能。
因此,他不顧親友反對,決定動用全部財產設立諾貝爾獎,獎勵當代世界精英。
李政道向毛主席展示了對稱性。
5月30日,1974,李政道住在北京飯店。早上6點,電話響了,說,毛主席要見他。李政道那時沒有起床,所以他很快穿好衣服,洗了澡。壹個小時後,他來到中南海毛主席的書房。毛主席和李政道握手後,他壹坐下,毛主席就問:“為什麽對稱很重要?對稱就是平衡,平衡就是靜止。靜止並不重要,但運動很重要。”
根據韋氏詞典,對稱的意思是“均衡的比例”或“這種均衡的比例所產生的形狀之美”,在漢語中,對稱是“對稱”的意思,意思幾乎相同。所以,這本質上是壹個靜態的概念。毛澤東認為,人類社會的整個進化過程都是基於“動態”的變化。動力學,而不是靜力學,是唯壹重要的因素。毛澤東堅持認為這在自然界中壹定是真實的。所以他完全不能理解對稱性會在物理學中被捧到這麽高的位置。
在那次會議上,李政道是毛主席的唯壹客人。他們的椅子之間有壹張小桌子,上面放著筆記本、鉛筆和經常用來招待客人的綠茶。李政道順手從茶幾上拿起壹個便箋簿,把壹支鉛筆放在便箋簿上,然後把便箋簿斜對著毛澤東,然後對著自己。這支鉛筆在筆記本上來回滾動。李政道重復了三遍,然後說:“主席女士,我剛才運動的過程是對稱的,但沒有靜止的時刻。”李政道解釋說,對稱不是簡單的平衡,它也可能是運動中的對稱。對稱的概念絕不是壹成不變的,它比通常意義上的更普遍,適用於所有自然現象,從宇宙誕生到每壹個微觀的亞核反應過程。毛主席對什麽是對稱很感興趣。他說他壹生都經歷過動蕩,所以他認為運動很重要。年輕的時候,他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研究科學,他對科學的大部分想法都來自於湯普森寫的壹套《科學大綱》。他們的談話持續了大約壹個小時。
後來,李政道離開中國回到美國。在飛機上,壹個服務員給了他壹個包裹,是毛主席給的。李政道打開壹看,是《阿寶書》,是毛主席講的那套理科大綱。英文原版有四本書,而且是初版。當時找不到這個版本。現在這套書仍保存在李政道的書房裏。
愛因斯坦承認“人生最大的錯誤”
世界級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壹直為自己“壹生中最大的錯誤”感到愧疚。愛因斯坦做錯了什麽?
1917,也就是他創立廣義相對論的第二年,愛因斯坦和荷蘭物理學家德西特為了解釋宇宙的穩定性,獨立研究了這項工作。他們發現引力場方程的宇宙解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也就是說,宇宙要麽膨脹,要麽收縮。由於物理直覺的偏見和數學運算的錯誤,愛因斯坦始終沒有放棄靜態宇宙的概念。為了得到宇宙模型的靜態解,他毫不猶豫地在方程中引入了壹個“宇宙項”。這個結論符合當時的宇宙學原理和已知的觀測事實。但是,在1922中,美國學者弗裏德曼發現了這個方程的另壹個動態解;1927比利時學者勒邁特也獨立地得到了同樣的解。從數學的角度證明了宇宙不是靜止的,而是均勻膨脹或收縮的。然而,愛因斯坦仍然拒絕接受這個結果,堅持他的靜態宇宙模型的觀點。
兩年後,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根據對遙遠星雲的觀測,發現遙遠恒星發出的譜線有紅移,距離地球更遠的恒星的譜線有更大的紅移。這表明恒星正在遠離地球。哈勃的發現支持了弗裏德曼的動態宇宙模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宇宙觀。愛因斯坦將堅持靜態宇宙模型的錯誤稱為“他壹生中最大的錯誤”,並撤回了對弗裏德曼等人的批評。
後來,在他70歲生日的時候,他還對他的好朋友索爾洛萬說:“我覺得我的作品中沒有壹個概念是牢固成立的,我也不確定我走的路大體上是正確的。”這句話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他在1917的錯誤。
壹個舉世聞名的偉大科學家,能夠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並虛心檢討自己已經得到世人認可和贊揚的成就,說明愛因斯坦是實事求是的,尊重科學開放的心態。這也是愛因斯坦能夠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心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