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是拼讀音節的過程,即根據普通話中音節的構成規律,將聲母、韻母快速連續地拼讀並與聲調組合成壹個音節。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拉丁漢字方案,由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在1955至1957文字改革期間研究制定。
這種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標記普通話的發音作為漢字的音標。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壹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月1958+01日批準了該計劃的公告。1982成為國際標準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
壹些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使用漢語拼音。2008年9月,中國臺灣省決定將漢語拼音翻譯政策從“通用拼音”改為“漢語拼音”,所有涉及漢語英語翻譯的部分都將要求使用漢語拼音,並從2009年開始實施。漢語拼音是輔助漢字發音的工具。
漢語拼音也是國際公認的普通話拉丁轉寫標準。國際標準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寫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正式通過的漢語拼音方案(1958 2月11)用於拼寫中文。謄寫員用普通話記錄漢字的發音。”
拼寫方法
語音拼寫-將元音作為壹個整體,用首字母拼寫。如:h-ao→(Hao)。聲母的兩種拼法——先找到聲母的發音位置,擺好發音姿勢,然後壹口氣發出韻母並拼成音節。例如,要拼寫bā(ba),首先閉上嘴唇,屏住呼吸,擺出b的發音姿勢,然後壹口氣發出a,成為壹個音節。
三音節連讀法——就是把有中間音的音節分解為音、中、韻三部分,用拼音時連讀成壹個音節。如:q-i-áng→qiáng(強)。語音聲母和韻母連接法——把聲母和介音(intermediate)放在壹起組成壹個語音成分,然後和後面的韻母拼在壹起。如:guāng→guāng(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