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戒律和書法詞典

戒律和書法詞典

告誡壹些書法家不要輕易談修養。其實字寫得好,修養自然就來了。

漢字,幾乎每個人都會寫,而且經常寫。每個人都離不開寫作。但話說回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把字寫得正確、清晰、工整、漂亮,讓人感覺舒服,但又不會眼花繚亂、枯燥乏味。我們總是談論人的修養。當然,體現修養的方面還有很多。但實際上,在中國,體現個人修養的最好方法是寫壹手好字,也就是說,壹手好字是體現壹個人修養的最重要的東西!

連字都寫不好的人,何談修養。或者如果字寫得不好,妳根本沒有資格談修養。為什麽當今社會很多“土豪”被人看不起?原因是“有錢沒文化”。脖子上戴著壹條粗鏈子,開著壹輛豪車有什麽用?當然,我們說這話的時候並沒有任何嫉妒之心。我們只是說,有錢有文化,字寫得好的人,到哪裏都會戴著金鏈子。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今天想告訴妳的是:不要急躁,腳踏實地地寫下去,認真寫妳的字,修養自然就來了。如果妳把金鏈子掛在脖子上,妳會羞於發現到處都是牙齒。

字寫得好不好,是壹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在我們傳統的書法理論中,習慣將寫字與做人完美地結合在壹起。西漢末年,楊雄在《長江詞》中說:“書者,心畫也。”至東漢末年,趙翼以非草書說:“凡凡人,氣血不同,筋骨不同。心密手拙。書之醜,在於心和手。”

所以,慢慢地,把字寫好,自然培養。

明代傅山說:“先寫字,人自古有怪字。法規背叛了孔伷,筆墨無法補充。我沒學過《魯公書》,所以我先看看《魯公易》。平原充滿了氣,茅穎充滿了吞咽。”清代劉熙載在《藝書綱》中寫道:“筆墨皆以人之性情。”他還說:“壹本書就像壹本書,像它的學問,像它的才華,像它的誌向。簡而言之,它像壹個人。”人們常說:“文字是壹個人的衣服”,“品德不高,不可能不掉墨。”

在封建時代,書籍被歷代視為考核人品的重要條件。從書中學習。如果妳想當官,妳必須寫壹手好字。寫不好都難,別說當官了,連找工作都難。

古今書法家仍然重視字外功夫。宋·陸遊說:“要想學詩,功夫在詩外。”學習書籍也是如此。明董其昌曰:“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胸中去塵濁,自然營於丘壑。”楊慶守敬說:“如果妳富有學識,妳就會有很多東西,書的氣自然會從字裏行間溢出來。”因為書法作品是書法家淵博的知識、深厚的修養和嫻熟的技法的結晶。沒有壹定的知識和修養,就不可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深厚的知識和平和的精神;高知識和開放的心態;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聯想。歷史上傑出的書法家都是知識豐富的文人雅士。有學識才能有高度,有高度才能營造“書味。”

秦始皇統壹中國後,躊躇滿誌地到處巡視開國大典。無論他在哪裏參觀就職典禮,他都會在那裏立壹塊石頭記錄他的功績。這些石碑上的大部分文字都是他的宰相李斯寫的,這也表明書法藝術在秦朝已經得到了明確的重視。

我們知道魏晉時期,尤其是晉朝是歷史上書法造詣最高的時代,設立了書法方面的博士。

魏武帝曹操的書法水平很高,他非常重視擅長書法的人。據記載,曹操派了壹個專門的人去拜訪冒犯了他的谷亮,因為他的書法很好,他摒棄前嫌,重用了他。

到了唐代,政府采取了全面的從書中取士的措施,並設立了“書法書房”來培養書法人才。選拔人才有四個方面(壹是“身”,二是“言”,三是“書”,四是“判”),三是書。

後來,在宋元明清的科舉考試中,書法的功過被放在了舉足輕重的位置。從秀才到舉人,再到更高層次的秀才,都需要考試。進入中學後,壹個是院士,壹個被分配到各部各縣做官。這種科舉制度不僅取決於候選人的政治觀點,還取決於他的字跡是否工整。所以試卷要求四個字:“黑、大、輕、圓”。墨水應該是黑色的;字要飽滿,滿格;筆畫要流暢完整,這個圓也講筆畫的效果。這樣,在選擇標準上,書法條件又提高了壹步。

我們今天的書法好不好,與升學、就業、評職稱、做官的關系並不密切,但每個人的書法還是能反映出這個人的內在品質。

現代有壹門學科叫筆跡學,是通過對個體筆跡不同書寫規律的研究,反映書寫者個性、心理和行為特征的交叉學科。它是研究人類書寫和筆跡特征與人的內在素質之間的關系和客觀規律的科學,與心理學、行為學、人才學等學科密切相關。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也說過:“筆跡學是壹門使用率很高的科學,因為它不用見面就能了解壹個人。”看來中國古人說的“書如其人”還是有壹定的科學依據的。

要寫好字,達到書法的高度,必須誠實地學習前人的寶貴經驗,認真臨摹他們的碑帖,並根據他們的筆法、點畫、墨韻、結構、音韻等不斷修正我們隨意書寫的習慣。博采眾長,持之以恒,在不斷提高文化素養的基礎上,才能使自己的字達到更高的書法水平。

當我們渴望追求書法家的碑時,往往會被古代書法家的品格和作品所折服,浮躁、虛榮和驕傲的心就會停止。

書法是壹種精神產品,壹個人沒有幾個藝術細胞是不可能創造出藝術產品的。這種藝術修養有先天因素,更重要的是後天努力,不是讀壹兩本《美學》就能學會的。“看千劍而後知樂器,練千曲而後知聲音”,藝術修養要從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逐步培養。

書法是用漢字寫的,字接字。不管是什麽意思,只考慮文字意味著壹個人沒有靈魂。在閱讀和書寫書法作品時,要學習古文、詩詞、名言、警句和論述,了解歷史,了解書法家的歷史背景、經歷、性格等。同時,我不僅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還受到了傳統文化和書法家性格的影響,對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有了更深入和更具體的了解。

因此,學習、臨摹、創作書法的過程,也是壹個陶冶心性、磨煉意誌、提高修養的過程。

所以,因為字寫得不好就談修養還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