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三四十年代的現代流行歌曲,那幾乎是壹片未開發的處女地。就民國肘時期的文化市場而言,電影、通俗小說、流行歌曲並駕齊驅。然而,在民國時期以鴛鴦蝴蝶派為代表的電影和通俗小說被重新評價和認可後,流行歌曲並沒有進入文學研究者的視野。只有香港和臺灣的少數學者參與其中。比如黃奇誌在1978寫的《當代音樂概述》,以五六十年代的湘鋼當代音樂為主要研究對象。孫坤《中國流行音樂簡史:1917-1970》提供了現代流行歌曲在上海和香港的發展情況。其中,黃奇誌雖然強調文學研究,但可惜的是主要篇幅是向剛的時代音樂,孫坤的作品意在描述歷史,對文學著墨不多,收錄的作品也不多。相對而言,音樂界對這壹領域的探索要早於文學界。例如,洪等人在臺灣省學術界就對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歌曲進行了研究。中國音樂學家蘇偉·切特博士對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流行歌曲的音樂和文化特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大陸音樂學學者也提供了壹些關於老上海歌手的案例研究,如“作為壹種體裁,以中國早期的歌曲和唱片為例,以周璇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主演的電影為例,並與同時期的好萊塢音樂劇進行比較。
引言1、考證的由來,不唱不唱!詩詞歌賦太高雅。別唱了,別唱了!愛,愛,他們說太惡心了。它輕松而不偉大,威嚴而可怕,沒有人莊嚴地愛它。別唱了,別唱了!不開口怕人家罵,不開口怕人家罵。別唱了,別唱了!11“不要唱”是壹首流行於20世紀40年代的歌曲。其作曲家黎錦光、作詞人李娟青和歌手周璇都是解放前流行樂壇最著名的創作者。中國的現代流行歌曲自20世紀20年代末出現以來,在過去的二十年裏呈現出驚人的擴張態勢。這種吸收了現代西方音樂並融合了中國傳統音樂元素的新型歌曲,已經被廣播、雜誌所采用,借助電影等現代媒體,成為壹種流行的娛樂形式。當時的‘不要唱’反映了中國流行歌曲自誕生以來所面臨的尷尬,揭示了流行歌曲創作者和藝人的無奈。二十世紀上半葉,受經濟發展和現代西方文化沖擊的影響,現代流行歌曲在以上海為中心的大中城市迅速崛起,壹時蔚為壯觀。然而,這也立即招致了各方面的批評。壹方面是流行歌曲質量良莠不齊,更重要的是現代流行歌曲在娛樂上的堅持與抗日和後期階級鬥爭的主流思想相沖突,從而遭遇到來自意識形態領域的強大壓力。文化界對流行歌曲做出的“黃歌”,“頹廢之聲”的普遍評價長期主導輿論,嚴重影響了後來者的客觀性。受歷史遺留問題的影響,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流行歌曲仍然面臨著來自輿論和政策的諸多壓力,正名的過程越來越艱難。討論者不是在附和大眾,就是在盲目地摸大象。沒有對流行歌曲進行全面的分析,延續了幾十年的偏見,為了克服壹部分人對“流行歌曲”的偏見,爭取壹個相對和平的發展環境,專業人士甚至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回避“流行歌曲”這個名稱,刻意使用“輕音樂”、“抒情歌曲”、“流行歌曲”等相對模糊的概念。看' 65438+上個世紀,文化部藝術局和音樂家協會理論創作委員會聯合召開了全國輕音樂座談會,建議使用“輕音樂”或“流行音樂”的概念...流行音樂後來被廣泛使用。1986,第二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由中央電視臺舉辦。上半年出現的流行歌曲,確實有缺陷,也有相似之處。但是,這是任何文學類型的現象。當抗戰的硝煙散去,脫離了特殊的戰時氛圍,我們客觀地回顧那些流行壹時卻飽受詬病的歌曲,不難發現其中閃現的光芒。當下的流行歌曲也表現出了驚人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所以很多聽眾主要是青少年,包括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在歌曲中緬懷自己的青春,在歌曲中宣揚自己的理想,還有。甚至越來越多的人習慣用歌詞來傳達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愛恨情仇。他們隨歌而泣,卻陶醉其中,卻又悲喜交加。即使是不關心流行歌曲的人,也不能否認流行歌曲有這種能讓左右聽眾感到快樂和悲傷的魅力。面對這壹切,我們真的可以無動於衷,不予理會嗎?不過現在看來,學術領域確實是這樣的。即使擺脫了“黃歌”的惡名,流行歌曲在秉持精英文學理想的現代主義學者中依然不值壹提。所謂的流行文化,只是為沒有審美能力,只會被動接受的普通人提供廉價易得的娛樂。簡直“不值得真正的或權威的文學或文化分析”。l .“大眾”和“流行文化”被粗暴地掃到了自己鄙視的角落,吵得誰都看不清楚。固有的文學評價體系在其中起著消極的作用。我們長期受‘經典作品’影響,壹直處於純文學或者嚴肅文學的圈子裏;我們制作了壹套價值標簽,但是各個層次的讀者不壹定能識別這個價格標簽。“相應地,需要壹種新的文學研究範式。然而,無論是新的價值體系,還是新的文學研究範式的建立,都不是輕而易舉就能解決的。它必須抵禦原有價值判斷標準和固有研究範式的強大阻力。西方後現代理論的興起,使人們看到了通俗文學研究在理論上有所依靠的希望。然而,這壹理論本身鮮明的解構性質,使其在“破”方面具有強大的沖擊力,但在“立”方面卻先天不足。“破而不立”的後果是,通俗文學無法把握自身湧動的強大生命力。失去了規範和引導的力量。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在流行文化蓬勃發展的今天,流行歌曲已經牢牢占據了音樂圈的主要位置,它和它的受眾越來越獨立。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的評價和引導已經逐漸失去影響力,流行歌曲也不再瑟瑟發抖。它們傲慢地散布在每個城市上空,甚至飄向山丘和農田。除了音樂圈,從本質上來說,流行歌曲的文本已經侵占了詩歌原有的領域,搶走了大量原本屬於詩歌的接受者。到了四十年代,“不唱”“怕被罵”的無奈,變成了“堅持唱”“想罵就罵”的悖論。但是大眾和研究者還是在互相爭論,我行我素,大行其道。這種被判定為“劣等”的文學體裁,在正統音樂史和文學史上都是缺失的。傳播之熱與研究之冷的巨大反差,實際上導致了雙輸的局面。
在眾多文化占據主流的時代,原本由文化精英向普通大眾啟蒙的文化輻射模式完全失效,文化權威被推下神壇。在現代人看來,沒有“主動性”的人,是在出乎意料地、堅決地對抗來自所謂精英的灌輸。這意味著精英文學如果失去了對市場的適應性,就無法撼動現實世界和人們的精神世界。它標榜的是拯救文學,拯救社會。拯救人類精神的偉大責任不會落實。因此,壹味標榜崇高,只能堵塞英語研究與通俗文學對話的渠道,失去從通俗文學中獲得更大傳播和影響的機會。對於現代流行歌曲來說,如果從來沒有得到理性批判的幫助,它的發展和推廣只能在黑暗中摸索,或者永遠找不到光明的出口。也許有太多可以避免的傷疤留在了黑暗中。如果我們願意睜開眼睛,走出文學等級制度的牢籠,坦然面對這個多元化的文化世界,就不難發現,雖然流行歌曲在文化工業化大規模復制的情境下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意義也是清晰可辨的。詩的序言'日:。情緒在中間運動,在言語中形成,但不足以感嘆。可見歌曲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主要形式,人性總是相通的。歌曲流行的根本原因,無非是所表達的情感的普遍性。正因為如此,我們怎麽能懷疑被那麽多人喜愛的流行歌曲唱出了這個時代人們的心聲,道出了他們心中的真實感受呢?!而只有準確、充分地表達這種感情,歌曲才能被更多的人所認可和喜愛,才能引起歡樂、悲傷、憂郁、陰郁等各種情緒的反映。因此,單純以流行歌曲所流露出的真情實感和感情根源上的人性“1”來說,是值得將其納入文學研究領域的。在對流行歌曲進行理性研究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理清概念上的混亂,明確它指的是什麽。對於現代人來說,“流行歌曲”2是壹個熟悉的名詞。人們不難理解它所指的音樂類型,也相當容易將其與民歌、藝術歌曲等類別區分開來,輕松地列出自己熟悉的流行歌曲。然而,當我們試圖為它找到壹個明確的定義時,卻有許多不同的意見。自20世紀20年代末誕生以來,中國出現了許多現代流行歌曲,如《親情情歌》、《黃歌》、《輕音樂》、《通俗》、張和羅的《中國文學史新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版。P3。2本文主要關註流行歌曲。為了避免與“流行音樂”中的器樂作品混淆,本文使用“流行音樂”壹詞。然而,在以前的研究中,“流行音樂”是用來指流行和大膽的歌曲。如無異議,將不在討論中指出“、宋”、“都市民謠”、“流行歌曲”等幾個不同的名稱。這些名字甚至在日常對話中用專業術語討論。其中,“流行歌曲”壹詞的影響最為廣泛。其實“流行歌曲”涵蓋的內容遠遠大於“流行歌曲”。《中國音樂舞蹈大百科全書卷》上說:流行音樂壹般是指通俗易懂、生動活潑、易於傳播、受眾廣泛的音樂。它不同於嚴肅音樂、古典音樂和傳統民間音樂,也被稱為“流行音樂”。“古典音樂”和“傳統民間音樂”是壹種音樂類型,所指範圍很廣。除了標明歌曲的語言、音樂水平、活潑風格外,對其特點幾乎沒有明確的描述。采用這種內涵模糊、外延不清的“流行歌曲”概念,是音樂人的策略,符合當時流行歌曲發展尋找合理性的目的。實質上,在“流行歌曲”的廣義概念下,流行歌曲借助於其他類別的歌曲(如群眾歌曲、藝術抒情歌曲等)獲得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得到輿論和正統批評家的認可。我們現在談論的“流行音樂”這個詞直接來源於英語。popular叫“sic”(流行音樂),“popular”就是“流行”和“流行”的意思。“流行”等含義。流行歌曲的狹義定義來源於西方,具有明顯的西方文化色彩和社會歷史背景:西方流行歌曲起源於美國,吸收了歐洲移民和非洲黑人的音樂,因此也呈現出美國作為移民國家的特征:“世界性的音樂語言,即多民族文化的融合,現代城市生活帶來的流行音樂娛樂和消費方式,是現代流行音樂最本質的特征”6438+0。書中借用了奈特和彼得·曼努埃爾給出的西方流行音樂的定義,大致概括了流行音樂的以下特征:2: 1,最早起源於城市,面向城市聽眾;2.與民族藝術音樂有風格上的聯系;3.至少在20世紀,它主要通過廣播和大眾媒體如唱片和磁帶傳播。4.流行音樂是為了娛樂而流行的音樂;5、流行音樂明星制:6、曲目更新快是流行音樂的典型特征,傳播工具想盡辦法讓人們對壹個流行明星的新作品持續感興趣。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發現,“流行歌曲”是壹門綜合藝術,現代的傳播方式和制作方式為其增加了很多技術含量。試圖對這件事給出壹個清晰的、普遍認可的定義,往往會導致無盡的困惑和徒勞,音樂學、社會學、經濟學、文化學等不同學科的研究者都會有各自不同的側重點。從文學研究的角度,如果以歌詞為標準,音樂和純技術問題暫且不考慮。中國現代流行歌曲雖然是在西方流行歌曲的直接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但也有自己的新鮮感。金兆鈞的《光天化日之下的流行——體驗中國流行音樂》。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年版,PI .2今天的《狂歡季——流行音樂的世紀腿風》,廣聚人民出版社,1999版,P151。4明中國特色。基於此,我們在考察流行歌曲(主要是歌詞)時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基本屬性:第壹,流行性。流行歌曲是流行文化的壹種形式,它面對的受眾不是在音樂、文學方面有專業素養的精英知識分子,而是數量更多、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的普通民眾。所以它的旋律和歌詞壹定要通俗易懂,符合廣大觀眾的欣賞能力。這是流行歌曲得以廣泛傳播的基本前提,也是流行歌曲長期居於流行歌曲之列的主要原因。二是娛樂性。《詩經》開創了中國詩歌“風”的傳統(也是1的壹首歌),載道功能成為詩歌價值的體現。通過詩歌,我們可以“觀風俗”。幾乎無壹例外,所有時代的歌曲都涉及啟蒙或政治功能,流行歌曲也是如此。但他們首先以娛樂為主要目的,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強化審美和娛樂功能,淡化政治和教育色彩。所以“情”的內容比“載言”多,形式比莊的分量輕。娛樂化是流行歌曲被詬病的主要原因之壹。但是,這也是流行歌曲最基本的特征。第三,它是商業性的。流行歌曲的誕生與消費市場密切相關。它是壹種文化娛樂產品,創作、演出、制作、傳播、宣傳等每壹個環節都滲透著商業氣息。其創作動機是作品從流行中獲利,借助商業力量增加傳播渠道、擴大傳播領域,受到不同歷史時期經濟發展的制約。商業表現的方式和程度各有不同,但歸根結底,其本質在於流行歌曲是文學消費品這壹特征。文學既然成為了商業產品,必然會受到商業發展的影響,受到商業運作方式的控制,受到商業消費需求的影響,所以也就決定了它的“媚俗”特征。無論流行歌曲的市場如何變化,創作者都會積極跟風。盡量迎合消費者的需求(這方面的最高境界,即真正的商業成功是創造和引導潮流),從而獲得更多的利潤。對商業利潤的需求刺激了流行歌曲的創作和傳播,當然商業的急功近利也可能對流行歌曲產生負面作用。第四,是思域。與民歌不同,流行歌曲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出現的文化產品,以城市為主要傳播空間。它的產生和發展依賴於商業城市中廣大市民的文化消費需求。它以市民生活為主要描寫對象,以市民興趣為主要導向,表現了城市的各種生活方式和市民的心理感受。具有鮮明的城市特色,體現在主題、意境、語言上。此外,對應城市的特點,流行歌曲更具包容性和開放性,追求新奇和時尚,呈現出多樣性。所以,流行歌曲的出現,不像壹般的流行民謠,只有在城鄉人民生活有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