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古典女詩人時代色彩離別情懷
李清照是中國詩歌史上壹顆耀眼的明珠,她的作品是詞苑中的奇葩。雖然李清照詞的內容是她個人生活情趣和感傷人生體驗的表達,但正是時代的變遷和人生的動蕩,才使李清照承受了國殤流離的痛苦和世態的冷暖。她的作品最終成為社會和時代的壹面鏡子。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之所以被稱為“詩史”,正是因為他反映了唐朝由盛到衰的歷史,並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揭示了“朱門酒香,路上屍骨凍死”的社會現實,以及“婦女多在官軍,聞漢水殺人”的故事,由於統治階級的無能,給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李清照的壹生跨越了北宋末南宋初。尖銳的民族矛盾和動蕩的政治環境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特征。趙構逃到了長江以南。雖然他在臨安建立了南宋政權,但是來自民族敵人的威脅並沒有減輕。雖然生活在這個動蕩年代的李清照是壹個出身名門、嫁入官宦之家的貴族女子,但深重的國難卻不得不使她“漸行漸遠,與人同居”。分離中,丈夫趙明誠又病死了,她四處奔波。她怎麽能不唱出“悲天憫人”的哀歌,過著“多麽悲傷的壹句話”的生活!在這個國難深重的時代,李清照的遭遇與千千流離失所者的遭遇相似。因此,她的個人悲劇,也不能不帶上強烈的時代色彩。
杜甫和李清照生活在相似的時代。面對這樣的社會現實,他們表現出了怎樣的態度?杜甫以其憂國憂民的深情,憂國憂民,歌唱了壹生。李清照呢?作為壹個女詩人,壹個對外界有著敏感反應的女人,她用委婉、優美、感人、深刻的筆觸描繪了她生活的時代。總的來說,李清照早期的詞集中體現了女婿視角對生命、自由、愛情的強烈追求。但在她後期的詞中,更多地融化了國破家亡的人生體驗。
壹個
我們知道,趙宋是壹個最沒有英雄氣質,奴隸精神極其沈重的時代。從屈辱的結盟,每年的送壓歲錢,到卑躬屈膝的說侄子低人壹等,這個龐大官僚體系的腐敗無能展露無遺。盡管如此,北晉人的鐵蹄還是不斷地驚擾和擊碎了宋朝的夢想。北宋這個龐大而腐朽的官僚社會,只能等待滅亡的命運。壹個悲劇的陰影籠罩在所有敏感的人的心頭。再加上這個社會用理學禁錮人的封建道德思想,扼殺人性,踐踏人的精神。新儒家,壹種新形式的偽裝修道和禁欲主義,變得活躍。周敦頤提出了“以理殺人”的封建道德,即“餓死甚小,失節甚大”。到了南宋時期,朱進壹步明確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極端反動的倫理思想。作為女性,在封建法律和理學的束縛下,她們比男性遭受了更多的思想壓抑和情感摧殘。
時代的痛苦,社會的混亂,思想的壓制。它給女詩人的內心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憂郁、悲傷和沮喪在她的文字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李清照的詞是壹個完整的時代和社會情感化的藝術結晶。她的個人情感世界反映了那個時代。“越是優秀的詩人,越是屬於他成長的社會……”(在別林斯基)李清照的創作活動處於王朝內憂外患的封建歷史中,人民精神備受折磨。“是人間天上的愁”(《向星子》)和《寂寞閨房》壹個人獨愁深(蝶戀花)沒有好夢,煙雲愁永(醉花影),離別後酒盡,愁中淚盡(生岔子),有壹種時代陰影的朦朧曲折感,包含著對狹隘人生的悲苦。雖然愛情歌曲是她早期詩歌的主旋律,心中熾熱的感情在孤獨地燃燒,但李清照並沒有用封建理學之刀斬斷她的情感藤蔓,而是在風雨飄搖的北宋末年,連愛情歌曲也帶上了時代特有的憂郁、沈郁的基調。這種心情在“我記得在鳳凰臺吹笛子”壹詞中凸顯出來:
香寒金黃,轉紅時,起身梳頭。任寶滿塵,簾鉤。我害怕離開我的懷抱,我什麽都不想說。初來乍到是瘦,不是幹酒,不是悲秋。
休。我會去陽關千百次,卻難以停留。遠讀武陵人,煙鎖秦樓,樓前有流水,妳要讀我,整天盯著我。望著那地方,我從此又添壹份新的憂愁。(《在鳳凰平臺上,我記得吹笛子》)
這裏可以看出女詩人內心感情的深刻復雜,讓她難以說清楚,難以解釋清楚。在我看來,這絕不是簡單的男女分離和離別。她明明說了“有多少話想說”,可見她心情的復雜,絕不是戀人的離別所能概括的。“終日凝視”,深思。現在我要離開了,於是我寫道:“望著那地方,我從此又添新愁。”女詩人的憂郁和“整天盯著她的眼睛”可能不僅限於愛情本身。她的悲傷有什麽更深層次的社會原因嗎?北宋雖未崩,詩人們卻日漸消瘦:“新人瘦,非幹酒,非悲秋。這種漂泊的愛情,離不開那個帶有悲劇因素的時代。
如果通讀李清照的詩詞,會發現送別詞占了很大比重,但不要以為這些詞只寫送別,還要註意其中隱藏的社會意義。如果妳仔細體會字裏行間的意思,妳會提出壹些問題:作者為什麽要把這對情侶的離別寫得如此強烈的悲傷?“我無法擺脫這種感覺,但我皺眉,但我感覺到了。”她的“萬千心事”包括哪些?她有哪些舊憂和新憂?等等,要回答這些問題,還得看她的時代和她的家庭經歷。如上所述,作者寫這些文字的時候,北宋正處於崩潰的前夜,各種非常尖銳的社會矛盾不得不對作者產生影響。她的父親李受到新舊黨爭和黨內鬥爭的打擊,公公與蔡京的鬥爭也對她產生了影響。李與趙之間的壹系列政治事件都與她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當在“政府”時,他排擠了“舊黨”,李也被排除在外,因此被革職。《洛陽名園序》記載“文叔(李)為官商學堂,於(1101)年間,用邪黨,逃亡為黨員。適合趙湘廷兒子的女人也可以寫詩,去趙救父雲:更何況是父子關系。知之者哀之。”趙挺之和權力的叛徒蔡京勢不兩立,所以他們分手了。死後被蔡京瓦解,作為禮物送人。因此,李清照夫婦在村裏住了十年。從表現來看,李清照兩家所受的打擊,似乎只是她壹家的事,與天下大局無關。其實她家遭受的打擊,反映的是北宋的腐朽表現。宋朝的腐朽,對她家的打擊,都刺激和影響著她。丈夫走後,她孤獨地想著這件事,所有的舊憂新憂都湧上心頭。她的悲傷自然很復雜,很濃,很難說清楚,也很難解釋清楚。所以這些話可能暗示了作者在寫這對夫婦的離別時,對當時時事政治的不滿和擔憂。
壓抑的庭院,斜風細雨,沈重的大門必須關閉。撫弄柳花吃冷食近,各種討厭的天氣。做壹首詩,是壹種閑適的味道。野心太大,很難發壹千愁。
樓上幾天春寒料峭,四面掛著窗簾,玉欄桿漫不經心地斜靠著。做冷香的新夢睡吧,不要難過。晨露清,新桶初入,春意幾許。天高氣爽,濃煙滾滾。今天天氣晴朗嗎?(鍋裏慢)
這個詞的曲調也叫念奴嬌。照字的意思,過南之前,字裏寫著微微的斜風,綿綿的細雨,多討厭。大門層層緊閉,庭院被鎖得壹片蕭條景象:春花綠柳雖婀娜多情,卻又無可奈何地被寒風冷雨侵襲,無法舒展放松。對初春郁悶天氣的描寫,烘托出閨房中女子的心情,如撫弄柳花般煩惱。為了擺脫種種煩惱,她以危韻寫詩,以鬼神淹沒煩惱,但她的詩醒來,卻感到更加空虛無聊,壹種孤獨悲涼的氣氛油然而生。夏潭繼續寫著春天的寒冷和春天的悲傷。春天的意義在增加,在我心中永遠在加深。日頭高,煙收。這是壹個很好的晴天,詩人卻要“多看看今天是不是晴天”,說明倒春寒長,陰晴不定。即使天已經放晴,她還是忍不住擔心。詞中所寫的“風雨”,既是自然風雨,也是政治風雨。她的丈夫趙明成在外做官,國內形勢正在發生變化。她的擔憂自然包括政治上的擔憂。所以這些詞的思想深度並不局限於壹般的閨情和離別。僅僅把它們理解為《我的心》和《四府詞》中的始終是不合適的。
二
士大夫舒適的生活條件,對於那些無腦只知道享樂的人來說,大概是壹種“幸福”。但對於善於感受和思考的人來說,往往是壹種精神上的痛苦。這種精神上的痛苦雖然和勞動人民不同,但都是對那個邪惡社會的不滿和怨恨。
李清照對狹隘、封閉、無聊的生活圈子的態度,不如薛寶釵,也不是自欺、陶醉,而是壹種清醒、嚴肅的人生態度。她把豐富的內心感受寫進了詩歌,深刻的不滿和憂郁、狹隘壓抑的生活、精神壓抑等總是流露出來,這使她早期的詩歌具有這樣壹個特點;多以封閉式小花園、掛簾閨房為主,如“小院閑窗春暗,掛簾不重”,“小亭藏春,閑窗鎖日”。她感受不到生命的脈搏,卻感到壓抑和窒息,對生命的渴望被深深壓抑。她只能把感情寄於堂前的梅花,簾外的海棠,閨房的香璽。這個幽閉的小院“每月摔門”怎麽能不讓向往生活的女詩人整天郁悶呢?無奈中,她忍不住偷懶。
但作者有自己的理想,有自由的個性,有激情的欲望,時而突破小院閨閣的狹小境界,壹掃香爐、香煙、印章、海棠、梅花的煩惱與失望,步入閨閣之外的禁區。他也像個男人壹樣沈迷於山水,美酒,小船,玩得不亦樂乎。在那之後,我們必須坦誠地說出:
我壹直記得西亭的夕陽,我陶醉了,不知道回家的路。我很高興晚上回到船上。為渡江而戰,為渡江而戰,開創了壹片海鷗蒼鷺的海灘。(《如夢》)
這個詞有四個關鍵詞:經常,醉,錯,驚。“常”字的開頭,表現了壹個少女在閨閣中留下的歡愉和深刻的印象,以及詩人對自然的向往。西亭、蓮藕、鷗鷺讓女主角賞心悅目,心情愉悅,於是以酒助興,壹醉方休。“醉”既指酒,也指心,這就是為什麽妳喝酒會醉。我喝了足夠的酒,玩得很開心,但是已經很晚了,我就劃回家,卻不知道自己闖進了蓮藕的深處。這裏的“誤”強調的是女主角的醉酒程度和歡樂程度。體現了女主角的可愛狀態,同時也展現了大自然對她的深深吸引。對於寂寞的閨房來說,這是她的天堂。誰會願意離開這樣壹個天堂般的世界?但是水邊的海鷗和蒼鷺害怕飛翔。劃槳劃水,荷葉傾側,鷗鷺喧嘩匯成壹片,好不熱鬧!姑娘的“震撼”不僅僅是鷗鷺,更是詞界和封建法律的忠實守護者。
李清照多麽希望自己的肋骨下有翅膀,飛出生活的狹小圈子,沖破現實生活的束縛,像大鵬鳥壹樣飛向理想的王國;
天空與雲霧相遇,銀河想轉向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問蒼天,急切地問我歸何處。我報長夜漫漫,學詩。有驚人的句子。九萬李鳳鵬舉,風停,彭州吹走三山。(漁夫的驕傲)
李清照在這裏給我們展示了壹個更加壯麗的景象。她用壹種浪漫的激情和幻想,傾吐自己無法控制的情感洪流。“我報了”這句話表達了我對自己文采的自信和自豪,以及現實中被壓抑、被窒息、找不到出路的委屈和苦悶。《九萬裏》的三句話,表現了生活在封建社會的女性詩人驚人的藝術勇氣,以及她們對自由、光明的向往和擺脫現實的強烈願望。這種沈重的心情用她的話表達出來。我們能說她是無病呻吟嗎?另壹方面,這種心境表現在她的創作和行動上,就是敢於寫壹個女孩子的愛情,“O啊O啊,動不動就被猜中”;敢寫夫妻倆的曖昧,“今夜薄紗廚枕冷”;敢於嘲笑有社會地位的男人,“桂子香張九成”,敢於尖銳地批評許多文壇老前輩...這是當時普通女性不敢的。所以她雖然沒有打破封建理學和禮教的意識,但在當時,男人認為這些都是沒有禮教的“離經叛道”行為。與她同時代的王拙寫了《藍鳳漫誌》,斥責她為“不可理喻”...胡同裏的荒淫語言,和隨意寫作。自古士紳之家能育女,我從未見如此不用心!”這些斥責恰恰表現了她作品中敢於思考、敢於發聲的精神。
李清照在表達這種溫暖深沈的人間親情時,相當的優雅端莊,也讓人看到了壹個真正的沒有道家精神的女人,壹顆對生活和愛情充滿向往的心。
當妳賣花時,妳可以買壹朵春天的花。淚染勻,猶有彩霞露痕。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上鬢斜簪,只教郎比看。(《減去木蘭花》)
她是壹個多麽有趣、天真、幼稚、可愛的女孩啊!不幸的是,這個熱愛生活,率真活潑,充滿情趣的女孩,在成長過程中被非人的封建社會深深地壓制和摧殘了。她對生活的熱情,對生活的向往,開朗的性格都被悲傷和淚水埋沒了,在壹系列社會和家庭悲劇的打擊下變得內向:
寂寞閨房,壹寸愁嫩。惜春要走,什麽時候去催雨。傾身而過,只是沒有心情。人在的地方,連天帶草到處都是,歸途斷了。(<紅唇>)
寂寞的閨房即將消磨她的青春,催花的春雨預示著春天的歸來。面對這種情況,她感到充滿了悲傷和不安,而丈夫的離去又增加了她深深的悲傷。詩的意境低沈,表現了她對寂寞閨閣生活的不滿。
三
如果說李清照早期的詩詞表現了敏感的青年女性所具有的精神壓抑、戀愛心理和對個體自由的朦朧渴望;然後她後期的詩(杜南)以民族感情和愛國情懷為基調,在前期詩的悲涼基調中更傾向於悲涼和壓抑,甚至將前期的“整天盯著眼睛”改為後期的“先哭”。紹興五年,詩人居金華,寫下了著名的《武陵之春》:
風已止住塵埃,香花已開盡,夜裏梳頭已倦。物是人非萬物,淚先流。據說雙溪泉還是不錯的,也打算做獨木舟。恐怕船承載不了多少心事。
面對著傍晚雙溪的美景,作者含淚寫下了這首充滿悲傷的詩。看到風雨過後滿地落紅的景象,喝盡人生苦酒的女詞人見物思情,種種往事湧上心頭,深感時代滄桑,國事家事不堪,壹切都無法挽回。面對春色,她也被自己對劃船的興趣所激起,卻在壹瞬間被深深的悲傷所淹沒。"我擔心這條船會分成兩股流行駛."詞中指出“物是人非息乎萬物”,說明詩人的憂患是從山河破碎、漂泊的人生經歷、黃昏淒涼的景色中凝結出來的,是國家破敗的折射和反映。國破家亡的人生悲劇,讓她在南渡之後更加難過。“梳頭累了”“什麽都脫了”,甚至到“眼淚先流”!這個詞可以看得很清楚,詩人早年並沒有如此深沈寬廣的悲傷;同時強烈地告訴人們,正是那個悲壯的社會時代,鑄就了女詩人的性格。
李清照夫婦南渡後,在建康住了三年。每到大雪紛飛的冬天,她就穿著蓑衣,戴著帽子,走上建康的城墻,眺望遠方。此時,她心中又是擔憂又是怨恨,卻又想借言語送去她無限的憂慮。然而,胡馬的長驅直入,他腦海中搖曳馳騁的中原是故都的繁華,但呈現在他面前的卻是山川的支離破碎。現實不允許留戀舊夢。過去和現在的對比越強烈,就會越痛苦。“永裕樂?元宵也是悲傷陰郁的,讓人覺得苦澀;
夕陽融金,晚霞化玉,人在哪裏?染柳煙,吹梅笛怨,妳懂什麽春!元宵節天氣和合就沒有風雨嗎?快來問候寶馬,感謝他的酒友和詩詞。中州風華正茂,閨房多閑情。記得重點三到五。鋪綠冠,撚金雪柳,簇帶爭楚。現在我很憔悴,刮風結霜,晚上不敢出門。還不如去窗簾下聽人笑。
字首寫了“夕陽融金,暮雲合”的美景。雖然風景很美,但不是我的家鄉。孤獨的詩人清晰地發出自己的聲音“人在哪裏”,悲傷隨著美景更甚;面對春色,詩人提出了“春天的意義有多大”這壹冷酷而嚴酷的現實問題。她把自己的感情延伸到了廣闊的社會。元宵節的明媚春光,寓意著虛假的繁華。誰能料到“集成天氣”裏會有“風雨”呢?在元宵節,人們用詩歌和酒來慶祝。這時,女詩人心裏越來越感到說不出的痛苦。朋友和同伴前來相邀,卻被詩人婉言謝絕。詩人此時所想的不是個人的及時行樂,不是解脫,而是喚起了她國破家亡,人生迷茫的感覺。她不禁懷念起“中州鼎盛”和女子“爭楚”的舊日盛況。然而,這畢竟是過去的事了。看到“今憔悴,風大霜寒,夜不敢出”,她不得不“謝幕”《長恨歌》表達了晚年個人生活的淒涼之感,其中包含著對國家富強的深切憂慮。這是每個愛國者應有的心情。難怪南宋著名詩人劉辰翁讀此詞“為之落淚”,“每聞此詞,不可相提並論”(《徐希詞》)。可見他對故國的感情之深,令人動容。
“那些與我們處境最接近的人的不幸,必然會最深刻地穿透我們的靈魂深處。”李清照的悲傷觸動了每壹個不幸者的心弦。著名的《慢聲》是李清照後期詞中的名篇:
找來找去,又冷又寂寞,又傷心又難過。乍暖還寒的時候,最難休息。三杯兩盞酒,怎麽能和它比?太晚了,不能著急。雁過也是最難過的,不過是老熟人了!黃花堆滿地,枯槁殘損。現在誰能挑他們?看著窗外,壹個人怎麽會黑?梧桐更是細雨蒙蒙,黃昏時分,淅淅瀝瀝。這壹次,第壹個,怎麽樣壹個,把字學好!
在這裏,作者用凝練的語言,總結並重點講述了她自己穿越南方後的生活特點和精神面貌。在短短的97個字裏,她用驚人的描寫方法,展現了她曲折復雜的內心世界。是啊,壹切都沒了:沏茶回教堂猜書的那壹天,歡聲笑語;花團錦簇,播放古人原著的春節聯歡晚會...但難以排除的是,中原故土的沒落,丈夫的去世,險惡的誣陷與詆毀,江南蕭瑟的夜景,這些都是困在心裏的創傷與陰影。在蕭瑟的秋日黃昏,她若有所思,在等待著什麽。乍暖還寒的季節,姍姍來遲的寒風,南來的大雁,枯黃的花憔悴,都在觸動詩人的惆悵。黃昏時分,壹種孤獨淒涼的氣氛籠罩著她。接踵而至的梧桐細雨,像無盡的傷心淚水,令她嘆息無發。我心中壓抑的憂慮隨著雨聲翻騰著。.....毫無疑問,這首詩裏有太多的悲傷和淚水,充滿了悲愴和悲哀,為自己,也為故國,但那恰恰是詩人備受折磨的心靈的故事,是時代和民族苦難的悲歌。
李清照前期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和對狹隘園林的厭倦,到後期轉向對祖國的熱愛和國家滅亡的痛苦。她心中的這個轉折點意義深遠。此時的她已經離開閨閣,過著流亡的生活,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女詩人不再唱前期壓抑的人格和愛情的歌,而是轉向比這種思想要求更具誘惑力、更引人入勝的思鄉情緒。她啟發我們理解個人命運、社會制度和時間生活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李清照的《煩惱》贏得了人們無數的同情,引起了強烈的思考。她的悲傷和淚水是李清照作為壹個清醒的社會人物的珍貴象征。深刻的痛苦遠比淺薄的快樂更有價值,更有意義。在中國詩歌史上,李清照第壹次以女詞人甚至詩人的抒情唱法占據了崇高的藝術地位。她以自己豐富、完整、大膽、深刻、憂郁的內心情感世界為我們反映了那個時代和那個社會。她像壹顆璀璨的流星,在中國思想史和文化史上閃光。“從海藻身上聞出話來,不關女人的事。偶爾也有漂亮的頭發,溫柔的精神,還不如壹個陌生男人。雖然想隱姓埋名,但是得不到。.....近代的李易安尤其有名。”(《魏忠公斷腸詩集》序)。
參考
1、宋名句賞析臧著安徽文藝出版社。
2.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輯,北京大學出版社。
3.天津開放大學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
4.唐宋詞選譯:俞平伯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