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代的蘇東坡和辛棄疾都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他們的詞風有同有異,以嶄新的面貌為宋詞崛起於文壇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蘇軾以豪放的情懷和率真開朗的胸懷,改變了晚唐五代詞的婉約風格,開創了豪放詞派的風格。辛棄疾繼承和發揚了這種豪放浪漫的詞風,創造了更加瑰麗寬廣的意境,更加生動突兀,筆墨飽滿,氣勢飛揚。
蘇辛詞豪放的藝術風格也有相同的壹面,那就是他們的詞充滿了剛健奔放的豪情,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無比的熱愛和豁達樂觀的情懷,以及建功立業的理想。正是他們的遠大誌向,決定了蘇辛詞獨特的創作個性和藝術風格。由於蘇辛詞反映的生活主題的拓展,詞的意境得到了提高和深化。因此,詩人的生活和思想在他的詞中得到了更充分的表達,他的創作個性和作品的藝術風格也更加鮮明地呈現出來。如蘇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壯麗的山河風光,歷史上傑出人物的英雄氣概和豐功偉績,構成了瑰麗的藝術形象,而這正是蘇軾積極有為的誌氣和開放開朗的性格。而他不因政治挫折而失去對生活的興趣的人生態度,則是他豪放藝術風格的集中體現。又如辛棄疾的詩《永遠的幸福,京口顧北亭懷古》,面對壹望無際的滾滾長江,他在緬甸回望過去,展望未來,情緒激蕩。他歌頌傑出的歷史人物,諷刺那些求和平求安定的人,表達了自己抗金收復中原的堅定信念,傳達了自己要富強的強烈信念。
同樣的豪放風格,東坡詞和稼軒詞明顯不同。蘇詞豪放的風格是自由奔放,樂觀開朗。他自由的寫作態度和變幻莫測的篇章結構緊密交織,形成了蘇詞豪放浪漫風格的藝術特色。辛詞的豪放風格往往充滿了辛詞特有的豪邁蒼涼、瑰麗沈郁的個性。他所創造的意境比蘇詞瑰麗,他生動誇張的描寫和想象構成了辛詞浪漫主義的藝術特色。蘇軾對人生的樂觀態度和對理想的熱烈追求,使其詞始終生動自然,激蕩跳躍,慷慨激昂,鏗鏘有力。辛棄疾對民族仇恨的長期壓抑,使其詞既豪放,又慷慨激昂,既有激情,又有憂患。
作為生活豐富、思想復雜、才華出眾、藝術成熟、勤於創作的詩人,東坡和稼軒詞的藝術風格是多樣的。除了那些抒發個人豪情壯誌的作品,也有不少感人至深的高雅作品。蘇軾的悼亡詩,哀婉悲涼。描寫農村生活的文字,是那麽的輕盈清晰;表達孤獨感受的文字顯得冰冷;辛棄疾的詩很優雅。他們是多才多藝,兼收並蓄,靈活,流暢。他的長音激昂,短音溫柔大方,或渾厚,或婉約清朗。他的風格和魅力根據作品內容的不同而不同,充分體現了詩人傑出的藝術才華、高超的駕馭能力和矛盾的思想感情。
蘇辛詞風格特征的形成還表現在其作品主題的發展和拓展上。她們進壹步突破了晚唐五代以來專寫男女情愛和離別之情的舊框框,擴大了詞的意境,豐富了詞的生活內容。蘇軾反映和表達了歷代詩人所用的主題,如懷古、懷古、說理等。它給詞的創作帶來了更廣闊的領域和活力。辛棄疾進壹步充分發揮了詞的抒情、傳神、敘事、議論功能,融合了詩、文、詞的特長,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和語言技巧。正是這種大膽的創新,形成了蘇辛詞獨特的藝術風格。
蘇信對語言的駕馭能力,更是因其精湛的技藝而令人矚目。前人說蘇軾以詩為詞,辛棄疾以散文為詞。蘇軾在語言上壹改風格,多吸收陶淵明、李白、杜甫、韓愈的詩詞,偶爾使用當時的口語,給人清新質樸的感覺。與蘇軾相比,辛棄疾不僅用了古體近體詩。韓愈、柳宗元的雜文,往往得心應手,混入詞中,形成清新活潑的氣氛。
同樣的口語運用,同樣的清新活潑的氛圍,同樣的豪放主題,同樣的多元化藝術風格,把兩位傑出的詞人聯系在了壹起,後人把他們稱為“蘇辛”,提升為豪放詞風的代表。他們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