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龐若夫婦送來壹盆蘭花,在月下靜靜地綻放。月色幽靜,蘭花淡雅而富有詩意,白色的芬芳壹點壹點渲染,淡淡地灑在我家的每壹個角落。在花盆旁邊,我留下了壹張賀卡:讓我們的友誼像淡淡的花香!後面是壹連串粗粗的省略號。
想起女詩人席慕蓉的壹句話:“友誼如花,不如淡。香味越淡,越附著,越持久。”我很喜歡朋友的禮物和祝福。這樣壹來,平淡的日子就更有意思了。
閑暇時,我泡壹杯香茶,看壹次書,靜靜地津津有味地看完。在讀書品茶中,木本茶的清香伴著淡淡的蘭花香,令我神往,悠然如野鶴。偶爾擡頭看花,心裏有壹種溫暖,壹種幸福,壹種不變的向往。笑著笑著樂著,世界還有壹份愛。這樣壹來,安靜的小屋多了壹道風景。
每天下班後,我走近小屋,在幽雅的蘭花香氣中,在蘭花營造的靜謐優雅中,我的煩惱得到了釋放,我的心靈得到了解脫。留下壹份純粹,壹份遐想,壹份蕩漾的淡淡的喜悅...我不禁感到失望:“雅間不大,花也不多。”花香怡人,沁人心脾。
從花到人,想到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工作時間不斷取代情感時間,再加上激烈的競爭,似乎排擠了很多溫暖的感情,浪漫的詩意,美好細膩的人情。在高樓的浮華中,其實有壹些孤獨的心,找不到自己的家。
經歷了人生的風雨搏殺,人們才發現,其實,人們還是向往壹縷溫暖的陽光,壹抹牽掛;日常生活中還是需要壹點理解,真誠和溫暖的...哪怕是壹個電話,壹張賀卡,壹句祝福,壹股淡淡的花香,都足以溫暖人心,讓不如意的生活變得清新悅目,這是其他東西無法替代的。其實人的要求並不高!
真的,回首人生之路,有多少朋友真心實意的給了我壹抹鮮花和關懷,讓我的心永遠感恩。久而久之,這淡淡的芳菲總是揮之不去。
雨
雨聲漸漸平息,光線從窗簾後透了進來。打開窗戶壹看,啊!雲朵不見了,樹葉上殘留的水珠映著月亮,像壹千個熒光點,閃爍著,移動著。沒想到苦雨孤燈之後還有這麽美的畫面!
在窗前站了壹會兒,我覺得有點冷。
壹轉身,頓時眼花繚亂,房間裏的其他壹切都隱藏在輕雲裏;微弱的光芒,只沈浸在墻上畫中的天使身上。白衣天使,捧著鮮花,揚起翅膀,對我微微壹笑。
“這個笑容好像在哪裏見過。我什麽時候……”
我不自覺地坐在窗下,默默思考。
緊閉的心幕緩緩打開,傾瀉出壹個五年前的印象。
壹條長長的古道。驢腳下的泥很滑。溝裏的水汩汩作響。村子附近的綠樹都被籠在潮濕的煙霧中。弓形的新月,掛在樹梢。壹邊走,路邊好像有個小孩,抱著壹堆白色的東西。驢經過,無意回頭。他抱著花,光著腳對我微笑。
“這個笑容好像在哪裏見過!”我還是想默默思考。
又壹個引力的帷幕出現了,它緩緩打開,傾瀉出十年前的印象。屋檐下的雨水壹滴壹滴地落在毛的衣服上。土臺階邊上的水泡在轉。門前的麥稈和葡萄架都是新黃和淺綠的,非常鮮艷漂亮。過了壹會兒終於放晴了,我迅速走下坡路。
我看到月亮從海面上迎面走來,突然想起忘了什麽東西,停下來轉過身。這個小屋裏的老婆婆靠在門上,抱著花對我微笑。
這同樣微妙的表情,像遊絲壹樣,飄動著,聚攏在壹起。
此時心曠神怡,如入仙界,歸故裏。出現在我面前的三笑,在愛情的和諧中,突然融化,看不清楚。
雨巷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壹個人徘徊在很長很長很寂寞的雨巷裏,希望遇到壹個丁香壹樣結的姑娘。
她是丁香般的顏色,丁香般的芬芳,丁香般的憂傷,雨中的憂傷,憂傷與仿徨;她徘徊在這寂寞的雨巷,和我壹樣撐著油紙傘,和我壹樣默默的走著,冷漠,憂傷,憂郁。
她默默地走近,並松了壹口氣。她像壹個夢壹樣漂流,像壹個悲傷和困惑的夢。像夢中飄來的丁香花,這個女孩從我身邊飄過;她默默地走開了,走開了,走向搖搖欲墜的柵欄,走過了那條下雨的小路。
在雨的悲歌中,她的顏色褪去,她的芬芳散去,甚至是她嘆息的眼神和丁香的惆悵。撐著油紙傘,壹個人徘徊在很長很長很寂寞的雨巷裏,希望飄過去,壹個丁香壹樣的姑娘,帶著悲憤。
擴展數據:
散文是壹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它表達了作者的真實情感和靈活的寫作風格。“散文”壹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時期(65438+976年2月-165438+984年10月)。
辭海認為,中國自六朝以來,為了區分韻文和駢文,凡是不押韻或不重排偶對的散文文章(包括歷史典籍),統稱為“散文”。然後是指除詩歌以外的所有文學體裁。
隨著時間的發展,散文的概念從廣義到狹義發生了變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