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普陀印象遊記散文

普陀印象遊記散文

1.

在時間的長河中,每個人都是壹條遊動的魚,或胖或瘦。妳愛上的不是壹廂情願的水?靠,不就是壹座和平的山嗎?

大大小小的島嶼像蓮花壹樣,布滿了舟山群島。

或許,“海天佛國”的稱號還是讓人們對普陀山有著或多或少的困惑,但壹座山上的千年香火繚繞,誰也無法忽視。壹柱香是空靈的畫,茫茫普陀山是厚重的畫冊。

脫下纏繞的塵絲,對任何人都是不可抗拒的誘惑。

盛夏,心涼。我想讀的是普陀山,我想走進的是普陀山。

“天下第壹幽靜之地”的稱號,只有遠離紅塵和喧囂,才是當之無愧的。只有海隔,這是壹個很高的門檻。

放松是壹種逃避。但是如果沒有比以前更好的去處,誰願意搬家呢?海與山的美,哪壹個越過我,哪壹個凈化我?

我壹直以為,看山看水,中間的空間壹定是綠色的。

島上隨處可見青岡、普陀樟、閩楠、楓香。綠色是綠色和自由,繁榮是不可思議的。這不是綠了江南的袖子嗎?不就是它舞出壹座山讓人思考,化魅為媚嗎?這樣,普陀山就是壹個大舞臺。

小溪旁,林蔭小道上的石板壹路蜿蜒,清新,炙熱,喧鬧。幾經波折,巖石又從旁邊長了出來。綠色的柔情緩緩降臨,山谷縹緲縹緲。透明而有意義,像影子壹樣。習慣了紅塵的味道,舒服的感覺遊到身體的每壹個毛孔。

古木掩映的山路上,綠林樹下的涼意催促著腳步壹次次停下。

2.

不遠處的珞珈山,像壹位慈眉善目的觀音菩薩躺在海波上。忽來忽去的煙雲,落花流水的詩情畫意,都繞不過她的眼。

在島上,觀音赤腳站在蓮花寶座上,楊柳枝正在用羊脂瓶裏的靈水為所有的眾生打開大門。

是不是每個去普陀山的人都是來拜南海的觀音像的?觀音菩薩,家喻戶曉,被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據說危難之時,能聞其名而至杜娥,江河千裏,萬裏天有雲。我不確定她是在島上還是在天上。那優雅的儀態是繁榮和諧的底色;愛高於大海,太陽和月亮。

上山的路必然曲折。它像繩子壹樣把所有的腳印和心跳捆綁在壹起。要不是那低沈淺淺的鳥鳴,我根本不會註意到時間在動。

我需要屏住呼吸。噪音真的會擾亂這裏的秩序。但壹路上,溪水叮叮當當,鳥叫聲卻是我無法控制的。

擡頭望去,寺廟就像山腰上的壹朵花。或許,凝視著山中每個角落的院墻屋頂,心裏容易生出久留的念頭。

其實壹座又壹座的寺廟更像是普陀山上的鳥巢。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再是路人,而是壹次次回歸完美。如果那些香客在世間無處安身,會不會舉目無親?

在山的豐饒中,只有把自己交給這裏的壹草壹木壹石,才能坦坦蕩蕩,才能去舊迎新。

海風不停地發問,山和樹越來越寧靜。時間無聲,太陽也無聲。在壹陣風中,他們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讓鳥兒在他們身邊歌唱。因此,那些松樹、竹子、桐樹...也可以隨意生長。普陀山,綠寶石或翡翠,創造壹個新鮮的世界。旁邊幾棵參天大樹,可以作為觀賞或聆聽的起點。壹個關於海洋、天空、生命的話題,無時無刻不在指引著我們。因為自然,壹切都會充滿生機;因為有了信仰,生活才會平靜。

沒有花就不能遊山玩水。樹下的雲是普陀山用精華餵養的。不管有沒有人來,在自己的季節裏,肆意開放。寧靜而美好,潮水向我湧來。

唱壹座山,雖然晚了幾千年,但終究是幸運的。

我繼續援道,梵音面朝下繼續。它似乎想從懸疑到智慧和永恒來談人生。幾百級石階,仿佛是人生的幾百個起伏,每壹步都有壹個飛躍和高度。

3.

風不停地敲著時間,山和寺廟更加堅定。

去普陀山,不記寺廟,不來了。不期而遇可能會看到太陽落入禪房。

位於半山的扶桑寺郁郁蔥蔥,鮮花盛開。在普陀山問禪,要從這裏說起。沒看到山門,就有步入佛國境界的想法。壹個小沙彌蹲在地上,撿起落葉輕輕吹。寺廟前的放生池,清澈幹凈。壹條遊動的魚在荷葉之間自由地來來去去。所謂大道至簡,無非如此。

寺廟越多,崇敬就越受歡迎,越容易理解。

法雨寺供千手觀音。樟木的雕刻形象也是有血有肉的。在梵語中,微笑似乎像花瓣壹樣從臉上落下。

佛頂山上的惠濟寺是普陀山第三大寺。江南園林寺廟是島上最高的地方。極高,唯佛可坐。畢竟,俯視眾生需要高度的。

在山路上,不經意壹轉身,就會看到漂浮在山上的寺廟安堂。慈雲庵、百花庵、尹秀庵、福泉庵散落在山間海濱,與風景融為壹體。如果佛的世界有天空,這些寺廟就是夜晚閃爍的星星,永遠照亮前方的路。

當…當…當…輕飄飄的聲音,推開山門,叩擊禪房,打掃磚瓦,然後向遠處散開。

“好山公壓三千世,貴常棲五百仙。雲裏夜半見,鐘鼓在雨中隔溪傳。”南宋的陳之柔是壹個知廟知山的人。是不是像刀淬火壹樣,亮度更高?

4.

時光飛逝,帶著日月的激情,帶著歷史的陰雲,帶著溢滿的贊美。

山林,雕塔斷崖,鐘聲海浪聲,佛教的色彩無處不在。

壹座山要經歷多少滄桑,才稱得上美麗?

這麽大的山,誰知道哪塊石頭上有古人的腳印?壹個印記可以成就壹個傳奇。這麽多是收藏,包括世界。石頭是沈默的,但沈默的背後,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

唐代王波稱贊普陀“南海幽深,綠鉗嵯峨接水樓”。“寶陀隨意攜於金鰲,雲現於之世”。我不知道他是否來過這裏。用他的話說,普陀山是壹片凈土,壹片靈性無法估量的土地。

作為普陀山的市民,可以豐衣足食,盡情享樂。巨浪散去,然後星星移動。也許我認為這樣的壹天會讓我迷失方向。早在2000年前,這裏就有道教修行者。秦安學生,韓美珍,金格之川都是來修煉煉丹的。或許,美麗的風景真的能提煉出不凡的精神。

人可以開闊胸襟,山也可以。天竺僧人來此修行,“親眼見觀世音菩薩之相,賜其七色寶石”,後傳為觀音聖地。雖然虛脫的場景是看不見的,但從煙火的圓柱中我們可以看到,信仰壹旦像種子壹樣生根發芽,就會發芽開花。

日本僧人華匯從五臺山接回觀音像,乘船回國。他穿越普陀山蓮花海被風浪阻擋,於是在普陀山建宅祈禱供奉他的塑像,也就是今天不肯去觀音寺。黑暗中,確實有壹雙看不見的大手,安撫著壹片海壹片山的心。

作為浙東“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並不是壹座大山的全部使命。山很高,山很高,意味著無盡的彈唱,像壹場美麗的滄桑,總讓人留戀。

宋太祖趙匡胤派宦官上山焚香,這是朝廷焚香普陀的第壹個例子。

於是,文人墨客蜂擁而至。壹座山被詩詞歌賦雕刻出來。大量的詩詞,任何壹章都可以驚艷。

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稱贊“補落甲山播下的種子,染艷覆潭的水開出的花”。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壹的文徵明,盛贊普陀“欲觀魚無限好,怪詩怪畫無情意”。

那些鵝卵石小路,石拱橋,石凳,用手壹摸,歲月依舊溫暖。有些古人漂流進來,突然就走了。他們來來去去,或慷慨或在湖邊長歌。誰能說那些長短不壹的誦經不高雅?

“山無水疑無路,黑處又有村”這句詩,飄過了八百年的煙火,依然縈繞在山川之間。

我壹定是踩過安其生,美福,葛洪的腳印。難怪我的心總是離他們很近。

5.

普陀山上山看風景好像是褻瀆神明。需要打坐和熏香才能走動。

百步沙,千步沙,精致閑適,上面寫滿了東西。陰超洞、梵音洞、朝陽洞都在日月更替中湧動。

人與普陀山的友誼是密不可分的。這也需要載體證明嗎?

梅福安旁邊的潘陀氏得到佛的指示了嗎?由內而外,我感受到了壹種久違的溫暖和震撼。走近它,壹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油然而生。

人生選擇什麽樣的開始並不重要,因為所有的開始都像道路壹樣,有寬有窄,有長有短,最終都會走向陽光。

尼姑庵旁的古美樹生機勃勃。據說,顧美是在全盛時期才受到佛教的開導的。對於壹座山來說,秋去春來,難道不是禪意很深嗎?

看完了滄桑,經歷了滄桑,沐浴了清風之後,清風拂面。鐘聲悠長,不管妳喜不喜歡,它都毫不猶豫地在山谷裏蕩漾或散開。

“在深邃的天空中,薔薇像四點鐘的大海;為雨,白楊枝皆春。”壹座山融化成大愛,生活的美好在這裏揭示了壹切。

被鉛沖走的普陀山,跟我形影不離。山石、李子樹、寺廟、古樟樹,都在用壹座山記錄著我的心。

誰說山不會說話?它只是還沒有遇到壹個可以傾訴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