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學隨筆之壹哲學的祛魅&;mdash& ampmdash當代西方哲學地位的變化
哲學旨在通過接觸的方法解釋問題,使人們理解我們的經驗世界,並為創造更大的創造進行各種嘗試。壹個哲學思想的變化,往往可以決定人們思維方式的變化,甚至帶來壹些巨大的社會變革。
壹,哲學史的概述
科學和哲學可以說起源於宗教,或者說,最初,科學、哲學和宗教是壹回事,神話是認識世界最原始的嘗試。所以西方世界有句名言“神學大於科學”,就是這個道理。起初,人們根據自己淺薄的經驗,解釋了大部分因為某種原因(主要是現實原因)而引起關註的現象。人們賦予了它們生命,把想象中的現象視為有生命的靈魂,於是就有了“神話”理論,把人們無法合理解釋的自然和社會現象物化,於是人們心中就有了“神”。在許多民族中,這種模糊的物化理論逐漸影響了個人的創造或他們的邏輯思維,然後成為他們的智慧。當然,想象力和意誌起到了關鍵作用。哲學史應該包括各民族的哲學,只有少數民族的思辨不能稱之為歷史。
目前我們所說的哲學史通常是指西方哲學史,而西方哲學往往是從古希臘人開始的,現代哲學文明是以古希臘人的文化為基礎的。我們通常把哲學史分為古代哲學史、中世紀哲學史、現代哲學史和當代哲學史。哲學史有其繼承、演變、發展和推翻的過程。研究整個哲學史,不是壹篇文章甚至壹本書就能完成的,因為它包含了太多的思想傾向和意識形態。哲學史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很難做到公正和令人滿意。因此,作者再壹次無意討論這個浩瀚的歷史畫卷,而只是對當代哲學的發展做壹個粗淺的探討。
研究當代西方哲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許多有識之士都對當前人類生存發展的根本問題感興趣,努力為人類如何在文明世界中找到自己絞盡腦汁。然而,答案從來都不是統壹的。顧名思義,人要想明白自己所處時代的根本生存原則,就必須明白過去和當代的理論、宗教、政治、法律、經濟思想之間的關系。當代西方哲學地位的變化為我們打開了壹扇大門。了解當代西方哲學的地位變遷,有助於我們形成自己獨特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助於我們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以找到自己在歷史中的位置。
第二,後現代主義對西方哲學演變的影響
如果給當代西方哲學加個期限,我覺得應該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當時,西方哲學在主題、對象、方法、內容和表達形式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壹系列變革使西方哲學在發展方向、行動走向和歷史地位上完成了壹次完整的轉折,影響極其深遠。甚至現在很多哲學思想的出現,都和70年代那個變化有關。哲學領域舊時代的結束和新時代的開啟,主要與後現代主義的出現有關,後現代主義是壹場席卷當代社會各個領域的反叛的、革命的、時尚的、另類的思想運動。首先,它顛覆了傳統哲學的霸權,褪去了哲學的光環,洗去了哲學曾經擁有的魅力和神秘,讓被稱為科學之科學的西方哲學不再枝繁葉茂,流蕩世界。與此同時,後現代主義使哲學領域百花齊放,呈現出哲學多元化的景象,這已成為未來哲學發展的趨勢。
這壹時期哲學開始轉向美學,越來越體現為日常化、大眾化、世俗化。與此同時,曾經是哲學小兄弟的文學、歷史學、自然人類學開始和哲學套近乎,哲學最終成為“汙垢中的萬戶侯”的推動者。哲學精英和大眾之間的分界線正日益消失。在“作者死了”的口號下,大家都自稱孤獨,處處沈浸在滄桑中。盡管卷入這場大起大落和離經叛道運動的大多數學派或思想家都有非常不同甚至對立的理論和思想,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有以下特點:
第壹,後現代主義懷疑壹切,過去的權威、常識、真理都被後現代主義作為他們革命的對象。其次,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原本是應用在自然科學領域,後來被挪到了哲學的殿堂。後現代主義從相對主義的立場出發,對多元文化主義進行了相對認知,誇大了人的作用,把人的價值作為衡量壹切的尺度。第三,後現代主義的語言學轉向和對語言的解構分析。第四,後現代主義倡導的浪漫主義風格對前啟蒙運動提出了巨大挑戰。第五,後現代主義的東方主義情結。西方哲學過去關註西方世界,以西方文化為研究背景,以西方世界為研究對象。後現代主義最可取的地方在於,它把視野從西方轉向東方,不再單壹地看世界,而是全方位地看世界。第六,後現代主義提出的審美主體。
正義。審美是壹個寬泛的概念,審美觀念既影響文學創作,也影響哲學的發展。第七,後現代主義是反理性、反本質、反形而上學的,主張結合現實解決問題,這與之前的思辨邏輯明顯不符。第八,後現代主義批判人類中心主義。第九,後現代主義對哲學終結論的批判。第十,後現代主義徹底顛覆了哲學範式,解構了個體理性和主體中心,認知方法從認識論走向了解釋學。以上是作者對後現代主義十大特征的總結。
顯然,後現代主義旨在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標新立異。反傳統、反權威是其中心思想,懷疑是其鬥爭方法和手段。它提倡否定性、分散性、碎片化、差異性和重復,批判和顛覆理性、統壹性和真理。它所關註的現實是破碎的、變化的、非理性的、非常規的、不連續的。後現代主義認為,哲學和科學都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其最終目的是拉平哲學和文學的界限。後現代主義對西方傳統哲學的批判是整個西方哲學發展史上哲學批判和辯論中最全面、最根本的批判。在這種批判中,哲學的皇冠被摘下,就像楊貴妃面對馬嵬兵變的“花釵落地,無人拾”壹樣,而其他人文社會科學開始崛起。每個人都想通過對西方哲學的徹底批判來完成自律的救贖和重生。
第三,西方哲學立場的走向。& ampmdash從認識論到詮釋學
前面我們提到後現代主義對西方哲學進行了徹底的批判和顛覆。實際上,西方哲學立場的最終轉變是“認識論”的轉向,是認知方法的轉變,是人類認知思維的轉變,即從中世紀哲學,即傳統哲學的本體論問題,轉向現代認識論。然後現代哲學從認識論轉向解釋學。從認知範式的角度,筆者認為,後現代主義帶來的西方哲學地位的這種變化,實際上是在改變人類的壹種思維邏輯,即人本主義思維邏輯。這種邏輯的特點前面已經提到,就是試圖改變傳統的思維定勢,反對本質主義對普遍性的束縛,重視對象的差異性,尊重對象的多樣性,重視人的個體思維,重視人的全面發展。這種人文主義思維邏輯的意義不僅限於此,其根源在於改變妳的認知範式,即從主客對立,實現主客合壹,以實證科學為典範,重視邏輯批判和語言的作用。與之相伴的是,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也逐漸從客觀走向合理,從普遍走向合法。
結論
西方哲學地位的改變標誌著人類思維新範式的建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不同認知主體之間的關系,從對立到對話,從鬥爭到合作,從而改變了整個世界。
分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