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階段:祈禱是壹種負擔。
坐著聽壹個小時的講道,贊美兩個小時,在家安靜地讀壹天聖經是容易的,但是禱告壹個小時是困難的。牧師想告訴壹個信徒,她願意做壹個精神上健康的人,但是她害怕祈禱時的瘋狂。禱告需要火熱,所以不要太擔心,需要全心投入。不要限制上帝的工作。每個人都需要這種體驗,需要來自外部的聖靈的沖擊。信仰是實際生活,不是理論。
就像牧師的兒子,每個星期天帶他去教堂就像牽著壹匹野馬。神父累了,神在受苦,孩子們也在受苦。孩子特別需要外力的捕捉和引導。
人難道不想經歷聖靈的豐滿嗎?如果妳願意,妳應該服從聖靈的指引,完全釋放信任,不要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有些信徒意誌力很強,應該完全托付。聖靈已經在妳身上運行,方言的恩賜也已經在妳身上,只是被妳自己的意誌所限制。聖靈超越了我們的理性和科學。如果我們用我們的理性完全理解了上帝的奧秘,上帝就不是上帝了。
禱告開始時,禱告成了我們的負擔。無論我們信主十年、二十年還是三十年,禱告都是壹種負擔,壹種負擔,因為禱告本身就是壹種勞動。聖靈的豐滿是壹種抓住和控制我們的外力。說到被聖靈控制,禱告特別有意思。
第二階段:體驗階段
經歷過聖靈豐滿的人會說:妳有禱告的題目嗎?我想為妳祈禱。祈禱很厲害,開車的時候祈禱,看書的時候祈禱,坐著做夢的時候祈禱。牧師經常被珍妮夢中的祈禱聲吵醒。我們應該體驗聖靈的力量。這種體驗不是來自我們自己,而是來自外界。聖靈降下來像火焰,吹起來像風,並在我們身上工作。在放牧的過程中,牧師發現祈禱的經歷與每個人的性格有關。安靜、內向的人不願意大聲禱告,覺得不舒服,聽別人大聲禱告不舒服,心裏很拒絕。他們必須大聲祈禱嗎?有這個想法。這樣的人有方言加持,也會低聲祈禱。我們應該超越自己的性格,當聖靈降臨到我們身上時,我們應該被完全燒毀。
方言也是壹種語言。在上海呆久了,口音也會有上海口音。來北京壹段時間後,我的口音變得像北京人了。教會信徒的方言和首席牧師的很像,所以很多人會懷疑他們的方言是不是跟牧師學的。不是這樣的。語言是可以學習的,類似的。
祈禱不僅與人格有關,知識對祈禱實踐也有影響。個人接受聖靈的知識和禱告的知識也會對禱告產生影響。
我們需要明白,我們祈禱的目的是什麽?為了與上帝更親密的關系,哈利路亞!當妳用壹種方言祈禱,卻不明白是什麽意思時,妳會走神,會有雜念;當妳帶著理解祈禱時,會有關於妳的孩子和妳的丈夫的事情...這個時候妳要用意誌力集中祈禱。當牧師在祈禱中分心時,他會在腦海中畫壹個十字,如果不起作用,他就會停止。
很多人禱告的時候,聖靈的水剛好到腳踝骨,太淺了。聖靈的水要達到腰部,完全成為壹條河。用意誌力專心禱告,壹有雜念就懺悔:神啊,我願意全神貫註於妳的十字架和妳的寶座,我願意完全專心於深深的禱告。
牧師也見過這樣的人,他們被聖靈充滿。當他祈禱時,許多病人被治愈了。他住在東北,烏魯木齊的病人去不了東北。他在電話裏為病人祈禱治愈。聖靈的能力超乎我們的想象,但這些現象並不是全部。外在的力量不是聖靈的全部。比如身體的病治好了,這不是全部。他的心和精神會重生,他的觀念和價值觀會改變。就像被治好了,生活習慣沒變,病還會復發。
有人認為,如果教會出了問題,離開了,他再去另壹個教會,就完全滿足了。不會有問題嗎?同樣的問題也會發生,因為他的精神和內心沒有改變。
當聖靈充滿時,疾病可以藉著聖靈的力量立刻治愈,但心靈的改變卻需要很長的時間。通過神的話語,我們的觀念和價值觀必須改變。
祈禱的第三階段:真理的階段
當我們第壹次開始祈禱時,我們都是為了自己的需要。例如,主啊,我需要被聖靈充滿來滿足我自己的需要。主啊,我病了,請醫治我;主啊,我很擔心。請把它拿走。這是對自己需求的祈禱。
當禱告達到真理的階段,就是為神禱告。妳相信上帝願意改變我們中國嗎?上帝的旨意什麽時候能實現?通過我們的祈禱。上帝希望我們所有的家庭都得救嗎?這不是我們想要的,這是上帝的旨意。當我們領會神的旨意並禱告時,神通過我們的禱告來完成它。這就是所謂的與上帝合作。
但90%以上的基督徒都是為自己的需要而禱告。請問,我們的教會能被神的話語和聖靈充滿,是我們的願望還是神的旨意?這是上帝的旨意。中國變成了壹個傳教的國家,壹個充滿神話的國家,中國的教會可以復興。更多的靈魂轉向上帝是上帝的意願還是我們的願望?這是上帝的旨意!
壹個妹子問,牧師,我好想我老公早日回過神來。牧師問,妳為什麽要妳丈夫信主?我姐回答,我老公信主了,我的心就會天天平安。就像天國壹樣,我的家庭會更幸福。能牽著老公的手壹起去教堂贊美上帝,是多麽美好的事啊!當然,妳可以這樣祈禱,但她的動力還是為了自己。我們要明白,神更希望我們的丈夫轉向神,這是神的旨意。把上帝的旨意放在我們心中,讓我們為上帝的願望祈禱,讓上帝實現。這就是與上帝壹起工作。
但是我們不祈禱,所以我們的丈夫壹直在逼迫我們。不逼迫,我們就心安,更不用說禱告了,只有在逼迫的時候,我們才會呼求主。所以從神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受苦,才能成為神的同工。
就像漢娜壹樣,上帝需要撒母耳,首先需要漢娜為撒母耳的出生祈禱,但是漢娜不祈禱,因為她丈夫的愛已經足夠,她內心得到了滿足。因為皮尼娜使她興奮,她不得不祈禱:皮尼娜說妳不會有孩子或女人吧?妳被上帝詛咒了,所以妳不能生孩子。這樣的迫害讓漢娜很激動,讓她迫切地祈禱。牧師將是妳的佩納。
神尋找能成為他同工的人。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而是上帝的。神願意祝福他所建立的家庭,所以他先把這樣的願望放在我們心裏,通過禱告來實現。但是我們的身體是有本能的,我們不會在家人平安的時候祈禱。上帝不得不允許家庭矛盾和問題存在。教會也是如此。教會的復興和神的話的豐滿是神的旨意,神也將這樣的旨意放在我們裏面。牧師什麽時候祈禱?看自己的時候,安全的時候,只有滿嘴;但是有問題有苦難的時候,比如教堂建築,南堂只有壹個房間,三千塊錢,但是我們姐妹都退休了,年紀大了,牧師心裏有負擔。這時,牧師更渴望祈禱。為什麽上帝允許這樣的痛苦和迫害?因為上帝需要人們和他壹起工作,為他的國家祈禱。牧師經常說祈禱就像鋪鐵軌。
祈禱的第四階段:生命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人的心中完全充滿了上帝的心意,上帝的心意也就成了他的心意。哈利路亞!其實十字架前的耶穌也有兩個心,壹個是自己的心,壹個是上帝的旨意。神的意思是,耶穌要喝十字架上的那杯,但耶穌的身體不願意,又害怕,所以就告白:神啊,妳若允許,請把這杯撤去。如果十字架的杯子被拿掉,我們還能得救嗎?我不能。耶穌是怎麽克服的?在客西馬尼園,耶穌的汗水像鮮血壹樣滴落在地上,祈禱著。耶穌通過如此急切的祈禱而獲勝。我們呢?禱告就是訓練,要堅持訓練。為了修行大家,祭司要更嚴格,比如念經。(背誦本周考試課文:使徒行傳1:8,使徒行傳2:2-4,使徒行傳3:6,柯16:17-18,約14:12,約14。
我們剛才說過,知識會影響我們的禱告。為了被聖靈充滿並實踐禱告,我們應該明白聖經對禱告和聖靈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