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共四節,分為寫景和抒情兩部分。詩以第壹人稱敘事開頭,詩人把自己比作壹朵浮雲,孤獨而傲慢,格調低沈而憂郁。接下來,詩人突然看到湖邊海灣蔓延著壹大片水仙花,隨風搖曳起舞。在這個快樂的“旅伴”的陪伴下,詩人也如癡如醉。第二部分,也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描寫了詩人從美麗的自然風光中獲得崇高的精神慰藉,漂浮的水仙花成了他永久而寶貴的精神財富。
這首詩語言清新,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卻樸實雋永。例如,壹個普通的動詞舞蹈在這首詩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了三次。第壹節舞蹈描繪了水仙花在樹下迎風起舞;跳了第三段(13線)連接水仙花與湖水,湖波起伏,仿佛在跳舞。最後壹節中的舞蹈描述了詩人的靈魂與水仙花共舞,暗示了外部世界與內心世界的和諧,從而揭示了想象力的作用。
在這種對自然的反思中,人們享受著自然美留下的精神財富,可以用向內的眼睛看到記憶中的自然世界,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境界,這也是對華茲華斯“平靜中回憶起的強烈情感的自然表達”這壹詩歌命題的最好證明。同樣,這種美好的感覺也出現在他的《丁登修道院修道院》中:“這些美好的軀體/久別之後從未忘記,/並不像看不到美景的盲人,/但每當我在喧囂的城市中感到孤獨和疲憊,/它們帶來甜蜜的感覺,/讓我從血液和心靈中感受到,/甚至進入我最純粹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