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威廉·巴特勒·葉芝思想的核心

威廉·巴特勒·葉芝思想的核心

“神秘學”壹詞來源於拉丁語“occulo”(意為“隱藏或隱瞞”)。

其基本含義是指能夠使人獲得更高的精神或精神力量,但其參與性並不確定的各種教義和宗教儀式。神秘主義包括許多理論和實踐,如神秘主義,招魂術,魔杖探索,命理學,瑜伽,自然魔法,徒手工匠的援助計劃,巫術,占星術和煉金術。

葉芝壹生都對神秘主義和唯心論感興趣。1885年,葉芝和壹些朋友建立了都伯林赫爾墨斯騎士團。該組織於2006年6月6日召開了第壹次會議,由葉芝擔任主席。同年,在通靈師婆羅門·莫西尼·薩特裏的組織下,神學協會博物館正式開放,第二年,葉芝參加了他的第壹次降神會。從那以後,葉芝沈迷於煉金術和見神論。1890年加入金色黎明神秘秩序,成為1900年的領袖。婚後,葉芝夫婦嘗試無意識寫作,當時風靡壹時。葉芝的神秘主義傾向在他的著名詩歌《麗達與天鵝》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這首短詩,取材於希臘神話,講述了宙斯化作天鵝,與美麗的麗塔結合,生下兩個女兒(壹個是大名鼎鼎的海倫,引發了特洛伊戰爭;壹個是克呂泰涅斯特拉,阿伽門農的妻子,希臘軍隊的指揮官。這壹母題在西方文藝作品中反復出現。西方評論家對葉芝創作這部傑作的初衷有不同的解讀。有的認為“歷史變遷的根源在於性和戰爭”,有的認為“歷史是人類創造力和破壞力相互作用的結果”。西方主流文學史將《麗塔》和《天鵝》視為象征主義詩歌的標誌性作品。

在葉芝神秘主義的形成過程中,凱薩琳·泰納恩影響很大。臺南是壹位才華橫溢的女詩人,葉芝早年與她走得很近。正是在臺南的影響下,葉芝頻繁參加各種神秘組織的活動。臺南壹生欽佩葉芝的才華,但葉芝後來逐漸疏遠了她。葉芝的神秘主義傾向深受印度宗教的影響。晚年,他甚至親自將印度教的奧義書翻譯成英文。靈異理論和超自然沈思成為葉芝後期詩歌創作的靈感來源。壹些批評家批評葉芝詩歌中的神秘主義傾向,認為它缺乏嚴謹性和可信性。w·H·奧登曾在晚年尖銳地批評葉芝是“壹個可憐的成年人的展覽,他們的大腦被巫術和印第安人的胡說八道所占據”。然而,正是在這個時期,葉芝寫出了他的許多最不朽的作品。要理解葉芝晚年詩歌的神秘,就必須理解他出版於1925的《第二視力》壹書的神秘思維體系。今天,人們通過閱讀這本書來理解葉芝的後期詩歌,但他們不認為這是壹部宗教或哲學著作。葉芝在倫敦遇到了年輕的美國詩人艾茲拉·龐德。事實上,龐德來到倫敦,部分原因是為了結識這位比他大壹點的詩人。龐德認為葉芝是“唯壹值得認真研究的詩人”。從1913到1916,葉芝和龐德每年冬天都在艾什頓森林的鄉間別墅度過。在此期間,龐德擔任葉芝名義上的助理。然而,當龐德未經葉芝允許修改了他的壹些詩歌並發表在《詩歌》雜誌上時,兩位詩人的關系開始惡化。龐德對葉芝詩歌的修改主要反映了他對維多利亞時代詩歌節奏的憎惡。然而,很快,兩位詩人都開始懷念他們互相學習的日子。特別是,龐德從歐內斯特·費諾·羅莎的遺孀那裏學到的關於日本人享樂的知識為葉芝即將上演的貴族戲劇提供了靈感。葉芝模仿日本能率創作的第壹部劇作是《鷹井》。他在1916 65438+10月將這部作品的初稿獻給了龐德。

現代主義對葉芝詩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詩人在早期作品中逐漸放棄傳統詩風,語言風格越來越冷淡,直接切入主題。這種風格的轉變主要體現在他的中期創作中,包括《七木》、《責任》、《綠盔》等系列。

1923年,葉芝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獎。兩年後,他發表了壹首短詩《豐饒的瑞典》來表達他的感激之情。1925年,葉芝發表了壹部嘔心瀝血的散文作品《第二視覺》,在這部作品中,他推薦了柏拉圖、布列塔尼和幾位現代哲學家的觀點,來證明自己的星占學、神秘主義和歷史理論。雪萊的詩對葉芝有很大影響。後來,葉芝在壹篇關於雪萊的文章中寫道:“我重讀了《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在世界上所有偉大的作品中,它在我心中的地位遠高於我的預期。”葉芝還受到當時著名的愛爾蘭芬尼亞組織領導人約翰·奧利萊的影響。晚年,詩人說Auryale是他見過的最“迷人的老人”。“從Auryale的談話和他借給我或送給我的愛爾蘭書籍中,我實現了我壹生的抱負。”在奧雷利亞的介紹下,葉芝認識了德格拉斯·海德和約翰·泰勒。Oriale在1893建立了蓋爾聯盟,致力於保護和促進愛爾蘭語的使用。

在他眼裏,“人生是壹個過程,就像詩歌壹樣。年輕時,人生就像壹棵枝葉搖曳的綠樹,在夏風中歡快地歌唱,快樂卻缺少思想的沈澱;當妳老了,妳的生命枝葉繁盛雕零,但妳旺盛的枝丫卻通過根與大地緊密相連,這就是妳的根。這種對生命的理解,只有到了生命的盡頭,才能真正理解。而葉芝也是壹生追求的愛情。只有壹個人愛妳朝聖者的靈魂和妳衰老的臉上痛苦的皺紋。”這是葉芝《當妳老了》中最著名的壹首詩,也是他流傳最廣的壹首詩,表達了女演員莫德·岡恩壹生的不懈追求。

早期,葉芝對繆斯充滿了無限的向往,表達了愛情的不幸。他寫道:“在那裏,時間會忘記我們,悲傷不再降臨;不久我們將遠離玫瑰、百合和星光的侵蝕,只要我們是雙白鳥,親愛的,在浪濤中遊蕩。但是,這種追求總是那麽空虛浪漫,還沒有承擔起充實生活的痛苦和普遍真理。"

他的詩,從早期的自然流露,到晚年的沈思凝練,真正完成了壹次思想藝術的修煉,正如他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所說:“如今我年老多病,身體已不值得照看,但我的繆斯卻因此而日漸年輕。”在他看來,“除了太陽什麽都沒有,只是他沒有逃避現實,並為此感到不安。”他很清楚,只有在肉裏紮壹針,穿針引線,被血淚迷蒙,才能走向上帝。在《駛向拜占庭》中,葉芝剖析了自己:“壹個衰老的老人只是壹個廢物,壹件靠著棍子支撐的破外套,除非靈魂為它皮膚的每壹處裂縫鼓掌和歌唱得更大聲。為了追求真相,他對自己冷酷無情,敢於暴露自己的人性弱點。"

在葉芝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莎士比亞的悲劇,為追求真理而不懈努力。葉芝最終沒有達到那些偉大詩人的高度。大詩人奧登在悼念葉芝時說:“葉芝苦練詩藝,化禍根為葡萄園”;卡夫卡說:“每個人都必須壹次又壹次地從自己的內心產生真理,否則他就會枯萎。葉芝壹生都在追求真理。即使那不是最終的真相,他至少壹生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