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認為,文藝復興起源於14世紀的意大利(文藝復興壹詞來源於意大利語Rinascimento,意為再生或復興),隨後傳播到西歐各國,在16世紀達到頂峰。1550年,瓦薩裏在《藝苑名人傳》中正式將其作為新文化的名稱。這個詞在法語中音譯為Renaissance,在17世紀後的歐洲國家普遍使用。19世紀,西方歷史學家進壹步將其視為14至16世紀西歐文化的總稱。西方歷史學家曾認為這是古希臘和羅馬帝國文化藝術的復興。
14世紀,隨著工場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歐洲封建制度內部逐漸形成了資本主義關系;政治上,封建割據引起廣泛不滿,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歐洲各國群眾表現出強烈的民族團結願望。於是,壹個反映新興資本主義勢力利益和要求的新時期開始出現在文化藝術中,新興資產階級認為中世紀文化是壹種倒退,而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則是光明和發達的典範,他們試圖復興古典文化——而所謂的“復興”實際上是知識和精神的空前解放和創造。
當時意大利處於多城狀態,每個城市都是壹個獨立或半獨立的國家。14世紀以後,各個城市逐漸從* * *和諧走向獨裁。獨裁者沈溺於享樂,信奉新柏拉圖主義,希望擺脫宗教禁欲主義的束縛,大力保護藝術家對世俗生活的描寫。同時,方濟各會的宗教激進主義試圖拋棄正統宗教的經院哲學,贊美自然之美和人類的精神價值。梵蒂岡也在走向腐敗。教皇的享受比世俗獨裁者的享受更為嚴厲。他們也在保護藝術家,允許藝術偏離正統的宗教教條。哲學和科學正在相對寬松的氛圍中逐漸發展,也在醞釀著宗教改革的序幕。
文藝復興起源於意大利北部,壹般認為第壹個代表是但丁,其代表作是《神曲》。他的作品首次以含蓄的方式批判和揭露了中世紀宗教統治的腐敗和愚蠢,並且是用當地方言而不是中世紀歐洲官方文學語言拉丁語寫成的。
另壹個代表人物是彼特拉克,他認為古希臘羅馬是人性最完善的時代,中世紀壓制人性是違背自然的。他雖然對拉丁文學有深入廣泛的研究,但用意大利方言寫了大量十四行詩形式的抒情詩,受到各個城市和國家統治者的熱烈歡迎。
文藝復興的另壹個重要原因是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占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大量受東方文化影響,仍保留古羅馬帝國精神的人才逃往意大利,帶回許多新鮮的思想和藝術,並在羅馬開辦學校教授希臘語,促進了文藝復興的形成。
文藝復興作品思想
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集中體現了人文主義:倡導個性解放,反對中世紀的禁欲主義和宗教觀;倡導科學文化,反對蒙昧主義,擺脫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肯定人權,反對神權,拋棄壹切權威和傳統教條作為神學和經院哲學的基礎;支持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是人文主義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拉伯雷的《巨人傳》。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贊美人體之美,宣稱人體的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諧的比例,並將其運用到建築中。雖然壹系列的繪畫和雕塑仍然以宗教故事為主,但它們都展示了普通人的場景,並將上帝拉向地面。
人文主義者開始通過研究古典文學來研究聖經,並將其翻譯成本國語言,這導致了宗教改革的興起。
人文主義贊美世俗而鄙夷天道,標榜理性而不是神的啟示,肯定“人”是世俗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感情,科學為人謀福利,教育發展人的個性,要求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崇尚個人自由,在歷史發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法國文藝復興的成就:
符號代數是由16世紀的法國數學家吠陀創立的。他在1591出版了《分析方法導論》,系統整理了代數,第壹次有意識地用字母表示未知數和已知數。在他的另壹本書《論方程的識別和修正》中,大衛改進了三次和四次方程的解法,建立了二次和三次方程的根和系數之間的關系,這就是現代所說的維耶塔定理。
在法國,文藝復興明顯地形成了兩派,壹派是以七星詩社為代表的optimates派,壹派是以拉伯雷為代表的民主派。以龍沙、杜北萊為代表的七星詩社,在語言和詩歌理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最早提出統壹民族語言的主張,促進了法國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學的發展。但他們排斥民間詩歌,只為少數貴族服務。拉伯雷是繼薄伽丘之後傑出的人文主義作家,是法國文藝復興民主派的代表人物。他用20年時間創作的《巨人傳》是壹部現實與幻想交織的現實主義作品,在歐洲文學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法國及其代表
在法國:自由思維和懷疑思維相當發達。
代表人物:散文家:蒙田,小說家:拉伯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