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了李白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贊美,體現了詩人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2.全詩如下: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朝
峨眉山上半月秋,平羌河映。晚上清溪去三峽,四君不見渝州。
3.翻譯:
壹輪明月高掛山頭,月亮倒映在平強河清澈的水面上。晚上從清溪出發,跑到三峽。到了禹州,看不到妳(峨眉山上的月亮)。我多麽想念妳!
4.詩歌欣賞
這首詩以“峨眉山月”開頭,指出旅遊的時間是在秋天。另外,用“秋”字來形容月色之美,那月亮呢?只有壹個“半個圓”才會讓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美好意境。第二句呢?“影”是指月亮的影子,“在”和“在”的意思是月亮的影子映進河裏,隨水而去。
大量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河水如何流動,水中的月影都是不動的。“月亮走了,我就走。”觀者只有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中”的奇妙景色。
所以,這句話既寫了清江被月亮倒映的美景,又寫了在秋夜揚帆的天黑。意境可謂空靈美妙。全詩除了“峨眉山月”幾乎沒有景物描寫,除了“我想妳”也沒有浪漫。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初離蜀時所作,寫於開元十二年(724)秋。當時,李白離開鐘書去長江中下遊時寫下了這首詩。峨眉山是蜀中之山,也是蜀國之名。李白是蜀人,所以峨眉山也是故鄉月。
後世的影響
這首詩對當時和後世的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杜甫的《江月》、《明月三首》、的《正月賦》、蘇軾的《寄張家洲》、陸遊的《月巖》等。都明顯受到李白《峨眉山上的嶽歌》的影響。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峨眉山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