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從李白的兩首詩看對李白的理解

從李白的兩首詩看對李白的理解

李白(701-762),字太白,名青蓮居士。這位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被譽為“詩仙”,與杜甫齊名,被譽為世界“杜麗”。他壹生周遊世界,特立獨行,詩風奢華浪漫,包括李太白。

李白的家世和籍貫至今是個謎,學術界眾說紛紜。壹說李白祖籍隴西季承(今甘肅靜寧西南),生於碎葉城(唐代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小時候和父親壹起待在綿州長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大顯身手,吟詩作賦,博覽群書,鍛煉身體。從二十五歲開始,他離開四川,周遊世界,經歷了更多的社會生活。其間被唐玄宗翰林冊封。

縱觀李白的壹生,其經歷可分為四個時期:(1)讀書漫遊時期(42歲以前)。李白的《十五奇書·伏令相如》《十五仙》《十五好劍法》同時。二十歲以後,他漫遊蜀地。這對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詩風產生了重要影響。就他的足跡來看,他是半個中國。先後與袁丹秋、孔巢父、道士武雲隱居嵩山、徂徠、潭中。(2)長安三年(42歲至45歲)。天寶元年,由於吳允的推薦,玄宗發函長安。“笑對天,出門。我們是蒿人嗎?”(《南嶺子弟進京》)何張之見之,感嘆是“謫仙”,朝野成名。但玄宗只是用他來裝點太平,所以他覺得自己的政治理想破滅了。李白看不上有權有勢的人,據說他高馬德離石喝醉時當著玄宗的面脫下靴子。高力士認為這是奇恥大辱,就摘了李白的詩,惹怒了楊貴妃。“仰九主,逗浪紅葉。”他那種蔑視帝王權貴的傲慢作風終於讓人無法接受,於是又出來了。在翰林三年後,他認識到了統治訪朝團的頹廢和現實政治的黑暗,於是開始寫壹些詩來表達自己的憤怒,抨擊現實。(3)再次漫遊(45至55歲)。“壹去北京,就帶十個乘客去梁園。”離開北京後,我在洛陽和杜甫交了朋友。到了汴州,再遇到高士,他們三人隨宋亮同行。杜麗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其間“歸無業,鬧似浮彭”,日子過得十分尷尬。而由於天寶年間政治越來越黑暗,他的心情也很悲憤。但他相信自己“才華橫溢,不愧為世界上的英國人。”因此,越來越多的作品揭示了現實,反抗精神也越來越強,成為他這壹時期創作的顯著特征。(4)不幸年(55到死)。安史之亂,李白藏廬山。林起兵過潯陽,封他為幕府將軍。本來願意反亂,卻被戰敗和流放夜郎拖累。“我這輩子沒流過眼淚,我在這裏哭。”(《江夏別宋誌》)途中,遇見東方。晚年漂泊苦難,卒於安徽當塗。

李白壹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唐玄宗統治的盛世,即開元、天寶年間度過的。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壹場席卷半個中國的大戰——安史之亂,持續了八年。戰爭嚴重破壞了黃河流域的社會生產,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從此,唐朝開始走向衰落。李白的壹生也處於盛唐到急劇衰落的歷史時期。他是這壹時期許多重要事件的見證人。安史之亂期間,李白、賦,被視為愛國主義的化身。

1.工程概述

李白是中國唐代偉大的詩人,被譽為“詩仙”。李白傳世的900多首詩中,有明顯的表現對封建權貴的蔑視,有對當時民生疾苦的反思,有對政治黑暗的揭露和批判,有對祖國壯麗山河的贊美。他的詩風瑰麗,想象力豐富,語言清晰明快,氣質和諧多變。他是古典浪漫主義詩歌的頂峰。除了這節課的兩首詩,李白的代表作還有《靜夜思》、《初作白帝城》、《難行》、《蜀道難》、《夢裏登天目山》、《去成酒》、《丁度呼格》、《秋浦歌》、《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等。

重點工程

五言絕句:靜夜思

我的床腳閃著如此明亮的光。已經有霜凍了嗎?

我擡起頭凝視月亮,低下頭,懷舊之情油然而生。

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

紫色的薄霧被太陽光照亮,瀑布懸掛在山前。

高高的懸崖絕壁上,仿佛有幾千英尺高,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堂墜入人間。

七言絕句:獻給王倫的禮物

李白坐在船上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邊傳來送別的歌聲。

即使桃花潭很深,也沒有王倫送走我的愛那麽深。

七言律詩:論《南京登鳳凰臺》

曾有鳳凰在鳳凰臺上,鳳去臺空,唯江東還。

武功花鋪設在荒無人煙的小道上,晉朝皇親國戚的數量已經成了饑荒。

山中雲霧繚繞,如藍天,河水壹分為二。

總有壹個漢奸當道,像是遮天蔽日,長安看不到心裏郁悶。

鳳凰臺上有只鳳凰在飛,鳳凰飛走了。現在鳳凰臺空了,長江水還在流。曾經繁榮的吳國宮廷被遺棄了。東晉貴族早已入土為安。三座山矗立在地平線上,若隱若現。白鷺把這條河分成兩條河道。雲總遮日月,回不了長安,深感沮喪。

李白年輕時第壹次來到黃鶴樓,站在樓上眺望長江的前景。他充滿了情感和詩意。然而,“眼前是壹幅景象,崔豪的詩卻在他的腦海裏”。盡管如此,李白壹直沒有忘記這件事,也沒有忘記黃鶴樓這首詩。後來,李白在《登南京鳳凰臺》中,用崔豪詩的韻律寫下了《登南京鳳凰臺》。

金陵是六朝古都。詩人登上鳳凰臺,眺望壯麗的長江。依托歷史,感受今天,所有的人都會匆匆成為歷史的過客,但眼前的自然美景卻是永恒的。全詩將歷史與現實、自然風光與個人情懷完美結合,壹氣呵成地表達了壯誌難酬的感覺。它的領口華麗、巧妙、精準、美觀。

宋體:蜀道之難

嘿,嘿,這很危險!這樣的旅行比攀登藍天還難。直到這個地區的兩個統治者,在迷霧時代強行通過。四萬八千年過去了,沒有人越過秦邊境。而大白山,向西,依然只有壹條鳥道,可以穿越峨眉山。有壹次被地震打破,有勇敢的人失去了,然後階梯石棧被鉤住。在高高的旗幟上,六條龍驅動著太陽,而在下面很遠的地方,河流鞭笞著它扭曲的河道。這樣的高度即使是黃鶴也很難攀爬,因為猿類急於攀爬。綠泥山由許多圓圈組成,每走壹百步,我們要在它的土堆中間轉九圈。我們氣喘籲籲地掠過獵戶星座,經過井星,然後雙手抱胸,呻吟壹聲倒在地上。我們懷疑這條向西的小路是否永遠沒有盡頭,這條路太陡了,爬不上去。除了被古老的森林包圍的鳥兒的叫聲,什麽也聽不到,雄鳥平穩地旋轉著,跟著雌鳥。夜月,向我們走來的是杜鵑憂郁的聲音,悲傷的空山。這種旅行比攀登藍天還難,即使聽到它也會使人臉色蒼白。最高的峭壁離天堂不到壹英尺,幹枯的松樹低垂在懸崖表面。飛湍飛瀑喧天,石冰崖轉石驚雷。風險壹樣的話,遠道而來的人會被胡瑋煒叫。雖然碉樓隘口堅固而險峻,壹人守衛,萬人敵不過。如果他不是忠誠的,而是對同伴的狼呢?。白天有令人恐懼的饑餓的老虎,晚上有有毒的爬行動物。帶著它們的牙齒和尖牙,像麻壹樣殺人。雖然絲綢之城很美,但我寧願快點回家。這樣的旅行比登上藍天,長時間斜著看西方還難。

這首詩是借用樂府這個老話題來表達生活的艱辛。全詩緊緊圍繞“難”字,以雄渾渾厚的筆觸、神奇豐富的想象、大膽巧妙的誇張、長短句式、和諧多變的節奏,生動地描繪了蜀道的雄偉、雄偉、奇險的景色和勢不可擋的磅礴氣勢。這是壹首充滿強烈浪漫激情的優秀詩篇。在這首詩中,李白以其豐富的四川生活經歷為基礎,馳騁其豐富的想象力,以生動的語言、誇張的手法、驚人的意象,竭力描繪出壹幅四川的山川畫卷,展現了四川山川的雄偉之美和祖國山川的壯美。

至於這首詩是否有更深的含義,歷代說法不壹。這裏我就在詩歌的基礎上討論詩歌,不分析它的意義。

這首詩的風格是散文夾雜,句子參差不齊,筆法縱橫,豪放灑脫。全詩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變幻莫測。隨著內容的需要,不斷變換句式和節奏,使詩歌更加自由奔放,蒼勁有力。詩中“道難登天”三次出現,鮮明地突出了全詩的抒情基調和旋律,從而將蜀道的峰、谷、險層層刻畫出來,將詩人強烈的感情逐步推向引人入勝的宏大意境。

寫作背景與詩歌鑒賞;

(壹)《宣州謝眺別墅送別大臣舒雲》

1.寫作背景:

《宣州謝眺莊送別大臣》又稱《余書華登樓護送歌》。這首詩是李白於宣城天寶末年(755)所作,為省校書記。宣州,今安徽宣城。謝朓樓,又稱謝公樓或北樓。相傳為南朝詩人謝朓任宣城知府時所建,唐代重修。雲叔叔,或者叫,是校對者。是當時著名的散文家,又叫華,是李白的叔叔。曾任省校書記。天寶十壹年,任禦史。為官清正,不畏權貴。

這首詩是李白寫的,作為李雲去宣城拜會李白,壹同前往謝朓樓的餞行。李白此時隱居在宣城。天寶三年(744年)離開長安,至今已近十年。在過去的十年裏,雖然他推崇世界,參觀名山,接受道教教義,但在內心深處,他總是祈禱再次被召喚,展示他的“王霸”照片。但十年都浪費了,這是他深深的“昨日之憂”。因為我非常了解劉蕓,所以我可以在告別席上傾吐我的內心和憤怒。全詩慷慨豪放,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才華的激烈怨恨。它不僅表達了詩人的自信和抱負,也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2.詩歌欣賞:

1)詩歌閱讀欣賞(見PPT,聲音文件包括兩首詩,第壹首可以在這裏聽到)。

2)詩歌閱讀(請閱讀)。

3)詩歌分析

(1)詩歌解讀:

拋棄我的昨天的時光已經不可抗拒;今天這段擾亂我心情的時間,讓人無比擔憂。長風萬裏吹秋雁歸南。面對這壹幕,妳可以直接登上高樓,好好喝壹杯。妳的文章像蓬萊宮裏存放的神仙散文壹樣深刻,也有建安文學的品格。而我的詩風,和謝朓壹樣清新秀麗,飄逸豪放。妳我也是滿滿的輕松,飄忽的思緒像是飛上了高高的藍天,摘下了明月。然而,每當我想到生活的機遇,我就會擔心。就像拔個寶刀去割流水。水流不但沒有被切斷,反而更加兇猛。我舉起酒杯,大口喝酒。本想借酒消愁,結果反而更擔心了。人生在這世上如此不如意,不如明天讓我披頭散發,乘著小船在江湖上自由飄蕩。

(2)詩歌欣賞:

詩旨在比較蓬萊文章與劉蕓,並表達自己與小謝青。告別贊美對方,但珍惜自己的生命。充分體現了詩人豪放率真的個性和無奈的心態。結構上的大跨度跳躍與詩人的情感變化是壹致的。

①(那些拋棄我的人...有多擔心)

全詩以壹聲嘆息開頭,遠遠地引著脈搏,感覺去日本很難。前兩句以11字兩個長句開頭。他們表達了他們的沮喪和擔憂,而不是說再見或寫關於這座建築的文章。“棄”“留不住”二字,極盡哀怨;但是,為什麽會痛苦呢?“昨天”而不是談論它,造成了“今天”的“混亂”和“煩惱”,這就定下了壹首詩的基調:今天回憶昨天,從昨天到今天,無非是壹種普遍的紊亂,放不下,離不開。

(二)長風萬裏...高層建築)

詩中至此,昨日之憂雖仍是懸念,卻加深了今日之憂——離別之憂,早已可知,於是我從昨日開始,著眼於今日,再轉到上樓送別之事。壹句“長風”突然轉折,從沈郁到酣暢淋漓的壯闊境界,展開了壹幅秋日送雁圖,借景抒情。壹個“送”,壹個“聲”,點出了“送別”的主題。長風萬裏,秋艷高祥,行人也會離開,這壹幕正好讓妳在百尺高樓之巔壹醉方休!這壹幕雖然有告別的遺憾,但是色彩很高。《高樓》是壹首詩,既封閉了上半部,又表現出詩人似乎受到秋景的啟發,試圖振作起來,試圖有尊嚴地飲酒,消除長久的憂慮,乘興而醉,從而引出了下面的逃避。

(三)(蓬萊篇...看明月)

“蓬萊”這句話先分兩面,和叔侄關系有關。說是校書叔成熟,遠不如漢代蓬萊東觀,性格剛烈;我就像謝朓,他的詩清新優美。用這種方式寫出因登樓而產生的感情,也是李白和他叔叔李雲酒後談話的中心。它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的追求,也表明了詩人的文學觀。“中”字更能引起人們的重視,使得這兩種比較在漢代以來的文學史長河中展開,密切相關,故分而合之。更何況,今天的古人也有同感,莊飛了,但* * *能把天上的明月帶走。至此,在歷史縱深感上,源於“高樓”的欣快感似乎已經到了極致,之前的憂慮似乎也在藍天明月的想象中煙消雲散。

(4)(拔刀斷水...弄條船)

然而,就像這種逃避來得那麽突然,去得那麽快,悲傷又突然來了。後四句表達了理想與現實不可調和的感情,難免憂慮和沮喪,只好在“泛舟”中尋求寄托。詩人突然用“但既然水還在流,雖然我們用劍砍了它”作墊腳石,比喻“舉杯消愁更愁”,“舉杯”壹詞回應“壹座巍峨的建築”,把飛越天空的想象帶回告別的現實。此時,他想要消失的焦慮加倍加深,以至於他不禁感嘆“既然這個世界根本無法回答我們的渴求”。於是,所謂“昨天”的懸念解開了,原來是“沒意思”;中段奢靡繁華的用意也是明白的。那些不在乎的人,都是因為自己獨特的才華,被時代“拋棄”了很久。或許詩人在這壹刻想起了陶淵明的座右銘:“悟到往事,不諫;知道過去,就可以追究。”他想在北京的俗世中找回失去的自己,而在明朝,他脫下帽子去劃船,在江湖中飄蕩,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這表達了雄心壯誌難酬的悲哀。

(3)藝術特色

這首詩是李白自然與豪放和諧結合的演唱風格的代表作。如前所述,李白寫這首詩時,已離開長安近十年。此時,他隱居在宣城。在過去的十年裏,雖然他大聲說話,但他總是期待著再次被叫,展示他的“王霸”身影。但十年都浪費了,這是他深深的“昨日之憂”。但李白的憂患從來不以低調的方式表達,而總是以狂放的形式——往往借酒澆愁,悲狂之爭使其詩如歌怨,情緒跌宕起伏,呈現出壹系列人格特征:

首先是結構的起伏壹氣呵成。這首詩是以“今日”為餞行詞,但不是題旨,而是以“今日”為中心,以“昨日”為開頭,以“明朝”為結尾。在這條主線上,有兩次間歇性的跳躍。“長風”兩句話進入正題,頓時,受到了風景的啟發,空間運輸靈,從壓制到提升。“欲上青天”後戛然而止,但正是透過人民的醉酒,才陷入更深的悲哀。經過揚抑,從第二次低谷中崛起,成為“明朝”的高歌,於是有了壹種戰勝壹切的氣魄。

同時,他在憂郁的思緒中運用了壹系列鮮明的意象,如“長風萬裏”、“高樓林立”、“仙氣氤氳的蓬萊”、“秀發清新的小謝”,甚至晴空明月。這就讓悲傷帶著壹種清澈優雅的空氣飄過。

全詩藝術結構跌宕起伏,跌宕無端,無跡可尋。詩人的情緒在自然流水的無情和借酒消愁的無奈中達到了高潮。哀婉的音樂裏滲透著詩人豪邁寬厚的情懷,也有詩人在焦慮抑郁中的調整和排遣。詩意的語言大膽自然,旋律和諧統壹。“但既然水還在流,盡管我們用劍砍它,舉杯消愁更愁”這句話是千百年來描寫憂郁的名句。

(二)獨飲明月

1.寫作背景:

《獨飲明月》有四首* * *詩,是第壹首,是壹首抒情詩。這首詩的主題雖然是飲酒賞月,但和很多閑散文人寫的浪漫詩有著本質的區別。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借酒澆愁的孤獨苦悶的心情。雖然是個人感情的表達,但與當時的政治現實密切相關。李白參加政治活動時,唐朝正處於皇室貴族掌權的黑暗時期。他們與黨員結盟,排斥異己。李白既是壹個“非廊寺儀”(唐玄宗語),又是壹個高傲的人物,所以絕不會露臉。因此,他在政治上壹直受挫。李白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無法改變現實,因此感到孤獨和苦惱。這首詩通過獨飲明月反映了這種憂郁憤懣的心情和對當時現實的不滿。此時,詩人離開長安的時間已經不遠了。

2.欣賞

(1)詩歌解讀:

我在花叢中放了壹壺酒,我自己倒的。我身邊沒有任何親戚或朋友。舉杯向天,邀明月,對我影,就成了三個人。月亮無法體會喝酒的快樂,影子只能默默地跟著我。我只好暫時陪著明月清影,趁著這美景及時行樂。我吟詩,月隨我流連,手舞足蹈,影隨我徘徊。我醒著的時候和妳分享喜悅,喝醉後再也找不到妳。讓我們結下永恒的友誼,明天在遙遠的天空相遇。

(2)詩歌欣賞:

李白自稱“酒中仙”。他開心的時候用酒自娛,難過的時候用酒解憂。他甚至借酒裝瘋賣傻,侮辱權貴,看不起皇帝。酒是他詩歌才華的催化劑,所以杜甫說“李白有壹桶(酒)詩”。這首詩的主題是以飲酒為基礎的。

全詩可分為四層意思:前四句(花...三個人)題,寫在月明花好的夜晚。沒有“相親對象”壹個人喝酒很孤獨。這時我突然看到月亮照在身上,人影被扔在地上,於是我在孤獨中突然突發奇想,想把月亮請到影子裏,湊成三個人。

五至八句(既有月亮又有春天)邀月映影,引出及時吃喝玩樂的想法。詩人邀請了月亮和影子,但月亮沒有舉杯,影子只是模仿我。詩人的孤獨無法放逐,於是固執地想,妳雖無情,我偏有情,不如就和不喝酒的月影作伴,盡情地喝吧。人生必須及時行樂,不可辜負它美好的日子。從這種執拗中,是不是顯得詩人已經有些醉了?

九到十二句(我的歌...散了)都是從“給我打氣撐到春末”寫下來的,好像比較醉。想到人生應該及時行樂,詩人興高采烈,不僅自己照顧自己,還能歌善舞。這時,奇景豁然開啟,不喝酒也不說什麽的月影,居然變得深情而有見識。“歌”和“舞”是互文的。“歌”字也包含“舞”的意思,“舞”字也包含“歌”的意思。詩人覺得月亮在隨著自己的歌舞來回移動,他的身影在歡快地跳舞。他欣喜若狂,但突然想到“月亮”和“影子”醒著的時候跟我玩得很開心。可是,醉了之後,“月”和“影”不會又離我而去了嗎?所以他又感到難過了。請註意,“月”和“影”與和人發生性關系無關,但他們說的是“醒後發生性關系”,他們更擔心的是“然後我喝醉了,我們彼此失去了”,這說明他們已經從微醉走向了醉生夢死。酩酊大醉的他還想抓住虛無的“月”和“影”。多麽孤獨的詩人!

最後兩句話(永遠的結...韓雲)從深處升起,在醉酒中做白日夢,呼應開頭,產生壹首詩。在“月亮”和“影子”與我做愛的熱鬧場面之後,詩人再也不願忍受“後來我喝醉了,我們彼此失去了對方”的冷淡。那麽我們該怎麽辦呢?他想出了壹個絕妙的主意,就是莊子所說的“無心”。“無情”就是“忘了自己的感受”,忘了所有的利益,忘了自己的存在;忘記自己,不是妳,我,彼此嗎?不就是妳中有我,我中有妳,壹切都壹樣嗎?不是沒有分離嗎?於是他對月影說:不要緊,醉了比較好。讓我們把自己都忘了,在壹起久壹點。離開這繁華喧鬧的“塵世”,翺翔於九天銀河,做那永遠絕對自由的“無憂之旅”。

全詩以月色下的壹個美麗夜晚為背景,以獨自飲酒為線索,壹層壹層地展開我與月亮和影子的關系,表達我孤獨無知己的感覺。“月”映“我”,有“影”。孤獨的我是三者的中心,故取名“獨飲明月”。表面上看,詩人似乎真的自得其樂,但背後卻充滿了無限的蒼涼。詩人寂寞到可以邀月邀影,但還不夠。即使在以後的歲月裏,也不可能找到壹起喝酒的人。所以只能和月光下的身影永遠做朋友,相約在天堂的仙境再相見。月亮是孤獨的,人群也是孤獨的。詩人離開長安沒多久。

(3)藝術特色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獨自與月亮共飲情景。與月獨酌,本來是孤獨的,詩人卻用豐富的想象力,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編成了所謂的“三個人”。“壹行三人”、“交媾”、“相”等詞語,清晰地召喚出詩人與明月、影子壹起欣賞美景的喜悅。從“花”字到“春”字,從“冤”字到“歌”“舞”,把落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但這月影終究是“無情”的,“月影伴著反復的探索,更顯獨特”(見唐詩三百首)。從“獨”到“不獨”,從“不獨”到“獨”,詩人雖然可以自得其樂,但內心透露出來的卻是無限的蒼涼。不僅筆墨生動,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

第六,對李白詩歌的評論

杜甫把他比作“鮮耿開府,君意寶從軍”。

王安石把李白的詩風比作李白的兩行詩:“清水出芙蓉,天然雕琢。”

嚴羽說他“優雅”。

蘇軾說他“雅”。

蘇轍說自己“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