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主義似乎是很遙遠的東西。即使是壹些專業的文學工作者,如果不接觸西方理論,也很可能不以為然地說:“什麽是結構主義?有什麽大不了的?”事實上,結構主義作為壹種思維方式,早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壹場思維方式的廣義革命。結構主義誕生後,像壹把利劍壹樣改變了人們看待和思考問題的方式,滲透到社會政治生活的各個角落:作為壹種文化思潮,它涉及到社會科學的各個門類,如語言學、人類學、心理學等。作為壹種文學思潮,結構主義幾乎影響了文學藝術的所有領域,從理論到創作,從小說、戲劇、詩歌到電影。這壹思潮也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它迅速傳播到英國、美國、西德、意大利和丹麥,並對蘇聯、東德、波蘭和捷克等東方集團國家產生了影響。它是戰後以來,繼英國、美國、新批評和法國現象學學派之後,當代西方文學理論中的第三種思潮。有人認為,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結構主義者”取代了“存在主義者”。
那麽,是誰讓結構主義成為如此無敵的利劍呢?
望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