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豆蔻二月初芽”“十年壹覺揚州夢。”這些著名的詩歌,“春風十裏鋪揚州路”和“二十四橋月夜”都是他寫的。
今天我們說的是壹首唐詩,是杜牧流傳最廣的壹首寫雨的唐詩。其中境界清新優美,家喻戶曉,流傳甚廣。可惜這首唐詩雖然在文學史上很有名,卻沒有入選唐詩三百首。
看:
哀悼日,細雨如淚;路上行人欲斷魂。對不起,餐館在哪裏?牧童指著杏花村。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清明》,我們都很熟悉。而且這首古詩的題目是中國古代二十四節氣之壹,和中國的傳統節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還有這首唐詩的最後壹句。它甚至包含了壹個非常著名的白酒品牌。
這是壹首寫在春天的經典唐詩,前兩句已經概括了春天獨特的景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春天,他們經常遇到毛毛雨。雖然是花的季節,紅的綠的。雖然是春光明媚的季節,但也是氣候易變的季節。
於是,詩人遇到了壹場春雨。在“雨過天晴”“路上行人欲斷魂”的大背景下,路上行人匆匆忙忙躲雨。雖然春天是壹個溫暖的季節,但是春雨下來的時候,還是明顯的涼颼颼的,所以路上的這些行人都在搶著找地方避雨。
更重要的是,這首古詩還描述了古代清明節這個節日的習俗。今天的清明節主要是用來緬懷已故的親人,但在古代,清明節是壹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也是春節後親人團聚的又壹個重要日子。所以在這首古詩裏,“路上行人欲斷魂”也寫出了這些人趕回家團圓的意義。
但顯然,在外漂泊的杜牧無法及時回家,也引起了他的悲傷。春天本來就是壹個悲傷的季節,悲愴春秋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重要文學傳統。再加上春雨的經歷,不允許家人團聚的願望,這讓杜牧此時顯得很難過。
所以最後兩首唐詩的出現也就順理成章了。“請問,餐廳在哪裏?牧童指杏花村。”這種憂郁應該如何化解?我只能借酒澆愁。於是接著杜牧問路邊的牧童:賣酒的地方在哪裏?牧童漫不經心地指出,有壹個杏花村,到處都有酒賣。
古詩詞在這裏戛然而止,卻留下了無盡的意義。至於杜牧是否在酒廠喝醉了,我們不得而知。但在這首唐詩中,詩人所表達的感情得到了完美的體現。這首古詩雖然沒有入選唐詩三百首,但並沒有阻止它在民間的廣泛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