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簡單介紹壹個民族!!(56個民族之壹)

簡單介紹壹個民族!!(56個民族之壹)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其余的分散在內蒙古自治區、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成都、濟南、Xi和武漢。其中,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大部分居民使用朝鮮語和朝鮮語。混居地區的朝鮮族普遍使用漢語。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朝鮮族人口為1923842。

中國朝鮮族的祖先是從朝鮮半島遷到中國東北三省的朝鮮人。他們定居下來後,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的壹個民族。1982全國人口普查時發現,我國部分朝鮮族先民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定居東北。比如遼寧蓋縣蒲家溝村的韓姓樸姓,在當地定居了300多年。自19世紀中葉以來,越來越多的朝鮮人從朝鮮半島遷入,朝鮮半島是中國朝鮮人的主要來源。由於當時朝鮮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特別是1869年,朝鮮北部地區遭受了巨大的災難。壹些受苦受難的朝鮮農民跨過鴨綠江和圖們江來到中國,沿兩江開墾土地,在那裏與漢族和滿族人共同生活。但此時遷入的人數並不是很大,大多春來秋去,居住地還不穩定。隨著日本帝國主義對朝鮮侵略的加劇,大批居民為了尋找出路,不顧清政府的禁令,遷往中國東北邊疆。據統計,1870年鴨綠江北岸有28個朝鮮族聚居的鄉鎮。清光緒七年(1881),延邊地區的朝鮮族有10000多人。從65438年到0883年,吉安、臨江、新賓三縣的朝鮮族居民有37000多人。同壹時期,烏蘇裏江沿岸地區也遷入了大量朝鮮族農民。

19五六十年代,清政府仍采取禁止朝鮮農民入境的政策。後來改了招人填海的政策。1881年,在吉林設立荒務局,在南崗(琿春)、延吉、東溝等地設立墾荒局,招募移民。所有被招募的人都是中國人。1885年,清政府將長約700裏、寬約50裏的圖們江北岸地區劃為朝鮮農民專用墾區,便於朝鮮農民大量遷入東北。

1910年,日本帝國主義吞並朝鮮,朝鮮人民和部分愛國人士,不堪帝國主義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大量遷往中國東北,到1918年達到36萬余人。

朝鮮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1906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朝鮮殖民地後,朝鮮人民開始了反日活動,從自發到有組織的反日活動層出不窮。1927至10,中國* * *產黨組織在朝鮮成立。在中國* * *生產黨的領導下,各地成立了朝鮮和中國抗日遊擊隊。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朝鮮族占絕大多數,第壹、第七軍的朝鮮族士兵也占壹半左右。1938年秋,8名漢族、朝鮮族女遊擊隊員在強大的敵人面前,射出最後壹顆子彈,砸碎武器,跳入牡丹江支流烏順河,光榮犧牲,寫下了著名的“八婆跳河”的悲壯抗日詩篇。數萬朝鮮士兵死於抗日戰場。解放戰爭時期,延邊只有5萬朝鮮人參軍。朝鮮戰爭爆發後,大批朝鮮青年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跨過鴨綠江,與鄰國同胞並肩戰鬥,為朝鮮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社會經濟學

朝鮮族聚居的地區是中國的主要林區之壹,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長白山下,朝鮮人民開辟了這片富饒的領土。在東北邊疆開荒初期,朝鮮人民食物匱乏,就用野果野菜充饑。住在非常簡陋的茅草屋裏;是木犁,不用耕畜,靠人力耕種。到1881,延邊地區已開墾土地5300多公頃。在1884年,朝鮮人居住區開墾了12000多公頃土地。長期以來,他們大多從事農業生產,也有壹部分從事林業和副業。65438+70年代期間,他們在吉林省通化縣大甸子成功種植水稻,隨後在臨江、懷仁、滎經、柳河、海龍及延邊部分地區陸續擴種水稻。從65438年到0906年,朝鮮農民在和龍縣永支鄉大角洞挖渠,引水灌溉,增加了水稻產量。此後,延邊地區的稻田面積逐年增加,成為東北地區重要的水稻產區。用這裏的大米加工出來的大米,潔白油亮,營養豐富,與京津的“站臺飯”齊名。而少數擁有特殊權力的滿漢“占山戶”,卻用各種手段奪取農民用汗水開發的大片土地,使農民成為自己的佃農或雇工。同時,朝鮮人民中也有少數地主。到了1940年代後期,朝鮮地區處於封建地主經濟發展階段,有了壹些資本主義經濟成分。有兩種租賃關系:“活租”和“固定租金”。“活租”率為50%。此外,還有各種超經濟剝削。民國時期,僅延邊地區地方政府征收的稅目就有30多種。

1945抗日戰爭勝利後,朝鮮地區相繼解放,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政權建立。1946年進行土地改革。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中國生產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朝鮮人民在各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生活有了顯著的改善。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於9月3日,1952。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成立於1958。居住在各地的朝鮮族也建立了幾十個民族鄉。

為了充分利用朝鮮族聚居區的地上和地下資源,發展民族經濟,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工業、農業、交通、郵電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蓬勃發展。延邊州擁有鋼鐵、煤炭、電力、機械、有色金屬、紡織、橡膠、化肥、造紙、印刷、食品、陶瓷、制藥等工礦企業。,工業體系初具規模,成為中國民族特需品生產基地之壹。工業總產值在逐年增長。農林牧副漁生產全面發展。延邊是中國北方的水稻之鄉,品種優良,氣候條件好。他們積極引進科學技術,年年提高水稻產量。水果品種齊全,以全國聞名的蘋果、梨為大宗。烤煙產量也很可觀,是我國烤煙主產區之壹。人參和鹿茸也是這個地區的傳統產品,久負盛名。延邊自治州有鐵路和公路,四通八達,有火車連接各縣。隨著改革開放的進壹步深入,延邊在對外開放中受益於其地形。琿春經濟特區已經國務院批準。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經濟增長勢頭強勁。

文化和藝術

朝鮮人民有著悠久而美好的民族文化藝術傳統,尤其擅長歌舞,喜歡在節日或工作後通過歌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當家裏有喜事時,他們會載歌載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會”。凱耶鋼琴演奏、頂水舞、扇子舞、長鼓舞、農家樂舞都是很受歡迎的傳統歌舞節目。朝鮮舞蹈婉約飄逸,其舞溫婉可人,如仙鶴展翅,柳枝拂水;或蒼勁有力,或活潑瀟灑,體現出明快熱情,細膩委婉,含蓄深沈的民族性格。韓國歌曲具有旋律流暢、圓滑、清晰的特點。著名歌曲有《長白合唱曲》、《女兒獨唱曲》等。著名的民歌有《橘梗謠》、《阿裏郎》、《諾多河》等。每個人都會唱歌。

韓國的體育活動也有自己的特色。摔跤是他們古老的運動和娛樂。踢足球是男人普遍喜歡的運動。從鄉到村,壹般都有自己的足球隊。壹般是小學四年級以上的學生組織踢足球。近幾年出現了壹些女足。每逢節日和節假日,往往會舉行以足球為中心的各種體育比賽。由於足球的普及,延邊成為了中國著名的“足球之鄉”。秋千和跳板是女性最喜愛的娛樂和體育活動。

朝鮮人民特別重視教育,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就建立了許多學校。有“寧嚼樹皮,不讓孩子上學”的好傳統。解放後,各地建立了“家長會”、“董事會”等民間組織,自籌資金和物資興辦了數百所中小學。早在1949年,中國第壹所綜合性少數民族大學延邊大學就在延吉建校。後來相繼建立了延邊醫學院、延邊農學院、延邊教育學校、十幾所中等專業學校和1000多所中小學。各級教育網絡已經形成。各類院校培養了壹代又壹代朝鮮族高中級知識分子,遍布中央、各省和朝鮮族各條戰線。延邊地區還建立了各種成人教育學校。農、林、文、史、教等各種科研群體為延邊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習俗和宗教信仰

韓國婚姻是壹夫壹妻制。按照傳統習俗,近親、同宗、同姓是不結婚的。“男主外,女主內”是普遍的習俗。父子關系是壹切人際關系的基礎。重父愛孝,長子贍養父母。社會上的老人受人尊敬,人們鄙視不孝不敬的人和行為。大部分地區的居民被埋葬,而分散在城鎮的則被火化。

韓國人更喜歡樸素的白色衣服。婦女的衣服是短裙和長裙,被稱為“澤高裏”和“奇馬”。男士的衣服是短外套配馬甲,褲腿很寬。我出門的時候穿的是用布帶綁著的袍子,現在穿的是制服或者西裝。

韓國人的主食壹般是米飯和小米,北京泡菜(即麻辣泡菜)是必不可少的壹道菜。我喜歡吃大餅、冷面、醬湯、辣椒和狗肉。現在,許多人學習漢族的烹飪技巧。

大多數韓國村莊位於山坡下的平地上。村裏的建築面向東南、南、西南。有瓦房,有草房,房子的墻都刷成白色。房間壹般分為臥室、客房、廚房、倉庫。房間裏有壹個平炕。脫掉鞋子,坐在炕上。近年來,家裏的陳設越來越精致。韓國人很有禮貌,講究衛生,尤其是避免隨地吐痰。房子,餐具,衣服,被子都很整潔。

韓國的節日包括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清明上墳添土,中秋除草,祭奠故人以示悼念。此外,還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出生壹周年、“嘉惠節”(60歲生日)和“結婚節”(60歲結婚紀念日)。在最後兩個節日裏,孩子們、親戚朋友和鄰居都給老人送上生日祝福。

信教的韓國人比較少。壹些信徒信仰佛教,另壹些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佛教在韓國人中有著悠久的歷史,佛教的壹些禮儀和習俗早已滲透到韓國人的生活中,成為民族習俗。不過現在佛教對韓國人的影響不大。近年來,受韓國影響,越來越多的韓國人信奉基督教。但是,朝鮮人民沒有統壹的全民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