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風格欣賞
這首詩全部采用比興體,繼承了我國自《詩經》以來比興的寫作手法。比如《馮偉說書》、《扶風解》都是具象風格的作品,《楚辭》中的《橘頌》也是如此。陶淵明接受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他把自己生動地描述成壹只孤獨的鳥,這比直接的陳述更耐人尋味,更有意義。他還有壹組四言詩《歸鳥》,也表達了類似的感情。比如其中有壹句說:“歸鳥有翼,晨去林中,遠在八桌,近在雲和岑。風不諧,我尋心,相顧,風景明。”也體現了詩人疲憊而知歸的經歷。這種鳥歸巢象征詩人自身由仕途向隱逸過渡的說法,在圓明的其他很多作品中也有,“鳥戀老林,池魚思念舊園。”《歸Xi詞》中說“雲無心出洞,鳥倦飛知歸”,都是指歸鄉。這首詩,自始至終都用比喻的方法,啟發了無數用鳥來形容人的詩。比如鮑照的《送別曹》,韓愈的《唱雁》,杜牧的《早雁》,都是用雁來比喻的,與元明的詩壹脈相承。
寫作技巧欣賞
這首詩在寫作上的另壹個特點是采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詩的前六句表達了孤鳥的失意,使它們失去了鷗群,自然地不安地生活,再加上它們在黃昏中獨自飛翔,讓人感到悲傷。況且是不確定的,這是妳能看到的;它接著說,它的歌聲轉悲為喜,是耳朵聽到的,最後從它的歌聲中推斷出它的思想,層層寫出,生動地描述了孤鳥的尷尬處境。但是,突然回頭,聚在興趣的樹蔭下,自然是好玩的。更何況,在世上沒有壹棵繁榮之樹的情況下,以壹棵挺拔、濃蔭遮蔽的松樹為棲所,使之成為理想的世外桃源,所以我要在這裏呆上壹千年。接下來的六句話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鳥類,盡了最大的努力。但只有在前半段失望的基礎上,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後半段所寫的情境的價值,構成強烈的對比,使詩歌更加生動。這就是比較在詩歌創作中的妙用,相反相得益彰,達到更感人的效果。
寓意欣賞
至於前人對這首詩含義的解釋,往往認為元末明初不僅表達了隱退的意願,而且還刻意諷刺了殷、等在新朝為官的文人,主要依據是“強風無榮”的句子。但全詩的主旨在於鳥自身的處境,“大風”是對時代混亂的隱喻,卻未必有所指。讀比比寫的詩,最重要的是不要鉆牛角尖,這是詩歌鑒賞要註意的。